小學作文教學與輔導探討

時間:2022-03-31 09:59:57

導語:小學作文教學與輔導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作文教學與輔導探討

摘要:眾所周知,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也是教學系統的一個主要環節,但課后輔導也非常重要,它也是教育教學陣地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課后輔導就像是一面鏡子,它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來對學生進行輔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是小學教育發展的一個核心組成部分,如何提高小學生作文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每位家長以及每位教師。很多家長為了提升孩子的寫作能力就通過各種途徑來提升孩子的寫作水平。其中大多數家長都選擇了課后作文教學輔導的途徑。下面就是筆者結合對小學生進行課后輔導作文教學中的實踐經驗,對小學生目前作文寫作的現狀進行了簡析,同時也提出了幾點輔導對策。希望對孩子們提升作文寫作能力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輔導;寫作現狀;問題;輔導建議

作文教學就是提高孩子們語言文字表達的能力,更是語文能力提升的一個綜合體現。它像是一面鏡子反映著孩子們的思想情緒,可以說,作文教學在語文這門學科中占有的份量極大,如果把語文這門學科比作一棵大樹,那么作文教學就是樹根。可見,語文綜合能力是否得到很好的提高直接決定于作文水平的好壞。對于小學生來說,寫作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是的,寫作需要真實的情感。小學生生活閱歷淺,在寫作的過程中他們語言能力低下,就算他們自身有創新的、豐富的思想火花,也不容易用文字表達出來。但是,課后對他們作文進行深入的輔導與教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僅可以提高其寫作能力,還可以讓孩子們愛上寫作。通過對小學生作文教學與課后輔導的多年實踐工作經驗總結,根據目前孩子們的寫作現狀來看存在的問題并進行了淺要分析,提出了幾點作文教學輔導建議。以下是具體闡述分析。

1從目前小學生作文寫作的現狀來看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剖析

1.1選材單一,忽視漢語表達,導致不會寫作

很多時候,當老師把作文要求向學生講述之后,很多學生都是選擇了雷同的素材。例如,在給學生進行作文教學課后輔導中,有一次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在實際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親身經歷,寫一篇作文,題目是——印象最深刻的嘗試,大多數學生選擇的素材都是洗碗、洗衣服等,在上交的作文闡述中整篇文章漢語表達得不夠深刻,看到的和想到的、聽到的表達不精確。可見,孩子們的生活很單調。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時刻充滿著新奇與未知。我們要享受生活賦予我們的幸福與快樂,把自己的真情實感在寫作的過程中,用精確的漢語表達出來,只有將內心真正的思緒闡述出來,寫出來的文章才會貫通、感人。

1.2作文結構雷同,缺少掌握寫作方法

小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一定要本著“我以我筆寫我心”的寫作原則。大多數小學生作文結構雷同,在孩子們看來可能是彼此之間互相借鑒,無論是開頭,還是中間直到結尾都是驚人的相似。總之,他們把別人的作文抄襲過來當成自己的,根本就沒有領略或掌握寫作方法,這樣的寫作只能算是抄襲。1.3套用、背誦泛濫在對孩子們作文教學輔導過程中,筆者發現大多數學生認為自己寫出來的文章有模有樣,但是筆者發現,他們都是從別的優秀作文刊物上摘取下來的文章,文章內容與作文要求不符。如果說孩子們只是為了應付考試,不去用慧眼觀察生活、感受生活,那么寫出來的作文只能說是套用甚至不符合作文要求。可見,生活是寫作的最好來源,如果不用心去體驗生活,只是選擇一次次地背誦范文、去套用,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這上面,覺得自己會寫,這種方式是錯誤的,在考試中不會拿到高分數。

2為了提高小學生作文寫作能力,根據筆者個人的一些想法,闡述了幾點小學作文教學課后輔導的建議

2.1培養學生閱讀,加強修養并掌握作文方法,才會提升寫作水平

在作文教學中,作為輔導教師,經常看到這樣的問題:錯別字連篇、病句成堆、敘述空乏。究其原因,一是學生缺乏認真、仔細、耐心的心理素質;二是很多學生養成了不愿意看書、閱讀的習慣,因此,知識面狹窄、思想膚淺、見解偏激、表達手法稚嫩。要讓學生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閱讀不僅可以讓學生視野開闊,還能積累豐富的漢語詞匯,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把摘抄的詞匯運用到其中,這樣寫出來的作文不僅有鮮活的生命力,而且有聲有色、結構完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有助于掌握作文寫作方法,最主要的是作文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因此說閱讀是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一個最好的途徑。

2.2善于觀察,積累好詞、好句,運用好修辭方法,會運用修飾詞是關鍵

程的掌握是很扎實可靠的,但是他們往往缺乏對新科技技術的了解和掌握,而那些剛剛從事教師職業的新講師,他們的理論知識豐富,但是實踐應用相對欠缺,尤其是電路和通信系統的研究設計方面,顯得經驗不足。這兩種情況都可能導致學生對于電子信息技術的掌握不夠牢固,不能適應時展的環境。

2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教學模式改革

高校培養人才的目的就是為了給社會輸送需要的人才,為了使高校的專業課能夠適應時展的需要,能夠體現“以人為本”的人才發展理念,高校應該對目前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教學模式做出改革和創新,加大對綜合性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力度。對此,高校對其教學模式該做出以下改革。

2.1對目前陳舊的知識體系內容進行更新

主要的手段有:保留電子信息工程工程專業的精華課程之外,對于小規模的集成電子電路知識進行刪除和更新,并且添加和時展相符的理論基礎知識。比如今年大火的阿爾法go智能機器人研究技術,高校可以加入關于DSP的相關知識理論,使學生在人工智能、模式識別和圖像處理、數據采集等領域有所研究和拓展,也可以根據目前的電子信息行業的發展內容,添加一些與時俱進的選修課程,比如現在比較流行的移動應用的UI技術和安卓、IOS系統的開發等內容,充分發揮高校在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的主觀能動性。

2.2注重實踐教學環節,加大對本科生的教研投入

空有一身理論知識沒有實踐操作能力和項目經驗,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對于大三大量學習專業課程內容的期間,學校可以安排較多課時的實踐課程和課程設計,重點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電子電路的設計能力。在實踐教學環節中,教師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采取在理論教學時候知識的灌輸手段,而是用引導為主,教學為輔的教學手段,積極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發現實踐中的問題并且能夠獨立解決的能力。此外,學校還應加大對本科生的教研投入。一般來講。學校關注的是本科生的就業率,而就業率一般是和學生的成績掛鉤的,比如獎學金的獲得等,因此高校在關于學生在科研活動中的參與就很少。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高校應該建設具有專業特色的科研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加。

3結語

文章通過對目前按我國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主要教學模式,進行了相關的分析和討論,首先就目前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教學內容,進行了簡要的闡述;其次就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分析和說明;最后就高校現代的教學模式中的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方案。最終希望通過文章的分析和研究,能夠給予相關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革工作,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參考建議。

作者:馬麗麗 單位:長春市博爾學堂

參考文獻:

[1]王艷春.應用型本科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研究和實踐[J].淮海工程學報:人文社科學版,2012(11):82-84.

[2]吳莉莉,趙安慶.電子信息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1(1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