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作文教學點滴體會

時間:2022-10-24 09:40:16

導語:淺談作文教學點滴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作文教學點滴體會

教師就可以作文教學點滴體會作文教學較難的問題,困擾著老師,影響著學生創作的興趣。解決他們在讀書教學中的盲點,培養他們喜歡作文的興趣,調動他們作文的積極性,全面提高他們作文的水平和質量是擺在語文教學面前的核心問題。怎樣解決好這個問題直接關系到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我的幾點做法有利于提高學生作文的興趣和質量,有利于幫助老師們處理好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困惑。一直以來,對作文教學我常常懷著無奈的困惑:一是不知道如何去上作文課;二是學生作文整體質量差,精品少;三是學生一提到寫作文就面露難色,心生畏懼;四是學生對寫作文幾乎不感興趣,在校完成的作文都是在老師的威嚴之下完成的。針對以上困惑,我在教學中一邊探索一邊實踐,概括出以下三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是學習、生活的面較狹窄造成學生對作文不感興趣。學校———家庭,家庭———學校,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再加學生在校時間被安排得十分緊張,放學后還要完成各科家庭作業,學生一天的時間都被學校、老師和家長安排得滿滿的,僅完成校內、校外作業一項就占去他們大量的時間,哪有時間參加社會活動、體驗社會生活,觀察社會現象和積累自己感興趣而又有意義的寫作素材呢?因此,忽略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悟,缺乏對事物的認識和了解,缺少閱讀課外讀物的時間,直接導致學生缺失對事物的興趣,缺失對社會的關心,缺失對事件的啟示和感悟,也就缺失了收集、積累、整理寫作素材的機會,最終導致學生一提到寫作就抓耳撓腮,未寫先愁,無從下手。

二是寫作方法死板、練寫機會少導致學生不會寫作。由于在校時間環環相扣,節節課學習緊張有序,學生在校進行作文練寫的時間和精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學生在校完成寫作幾乎是一句空話,大半在家寫,于是回到家中不是翻書就是上網;不是模仿來完事,就是改頭換面來應付,更有甚者直接抄同學的,據我不完全了解,目前已有90%的學生在這樣寫作。對于作文中出現的這些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三是詞匯單薄、駕馭文字能力受限導致學生寫不好作文。寫不好作文是絕大部分學生存在的老大難問題。只要略加思考就不難發現形成這一問題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一是學生學習容量大,學習自主性差,總是被動地接受老師教授的知識,缺乏自主意識;二是時間緊,學生表現參差不齊,老師讓干什么就干什么,缺乏自主表現;三是作文教學講框架,實際寫作下筆難,缺乏真功夫。也就是講歸講,寫歸寫,不能融會貫通。以上學生作文的“三大難題”,有學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師的因素,但也脫離不了教材容量大和課程科目多的因素。實踐證明,要想大面積地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只憑專項的習作教材和少量的“小練筆”是遠遠不夠的。下面就談談我在作文教學中采取的探索性規避困惑的做法,可望能有所教益。一是從活動中提煉素材,讓學生在體驗中有感而作。

作文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為了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讓他們從中逐步感悟寫作的方法,我常常設計一些語文競賽活動來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降低難度,激發興趣。比如,導編“課本劇表演”;組織“詩歌朗誦會”;設計“詞語聽寫大賽”“趣味成語競賽”“國學知識競賽”;認真舉辦“專題閱讀”等。活動前,督促學生精心準備。活動中,有意識地提醒學生關注哪些場景。活動后,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回顧,做好五步:首先讓學生回憶活動中印象深刻的場面,就像電影的特寫鏡頭一樣,進行回放;接著口述整個活動過程,把一些能用到的恰當詞語寫在黑板上,幫助不會遣詞造句的學生提供詞匯;然后讓學生靜下心來把整個過程按順序記述下來,整合成一篇文章;再次,讓學生各自放聲誦讀自己的習作,邊讀邊改,達到自我滿意;最后,讓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互相閱讀,并推薦出一篇在全班交流。親自參與、要點回顧、重點指導、個體完成、小組交流,有了這樣的扎實練習,學生對寫作就不會那么犯難,就會逐步入門,產生興趣,寫作也就不再是難題了。當然,這種練寫一開始,部分學生就是在記流水賬,沒有重點,沒有中心;語言平淡,沒有渲染。看到如此作文,我們不能著急,接下來再將與眾不同的開篇點題,打動人心的精煉結尾,詳略得當的過程敘述和生動具體的場景描寫等優佳作文分類,并一一對學生進行評析,花足時間,讓學生在賞讀、評析中,逐步感悟,補上寫作入門這一課,逐步提高寫作能力。比如,在一次六年級的“詩歌朗誦會”結束后同學的佳作實錄:趙薇含有回味性的開頭:“俗話說得好,只有付出才有回報,走在放學的路上,一絲清涼的寒風拂過我的臉頰,我雖然頓時感覺冷颼颼的,但依然沉浸在詩朗誦的情境之中”。 蘇小雨印象深刻的場景:“他們飽含深情,吐字清楚,配合默契,一看就知道是平時好好練的。”“要站就站上云頭……我的耳膜快要被震破了,只見秦天鵬雙手捧著書很投入,搖頭晃腦在抒情;他氣勢昂揚,聲音洪亮,讓人一看,還確實感到‘任風雨來襲,我自巋然不動'的氣魄。”二是注重發掘及時習作的資源,讓學生對寫作興趣盎然。平時的作文教學,我從來不拘泥于課堂,只要能吸引學生,能觸發他們情感的事,我都會立馬停下課,讓他們去觀察、去感悟。比如冬天時,每遇下雪,我就組織學生觀察天空飄飛的雪花,教學生用修辭形容雪花“似鵝毛如柳絮若飛花”;教學生用對聯描寫雪花“點點銀花滿天飛,朵朵鋪地迎春到。銀裝素裹妝萬物,粉妝玉砌扮世界”;教學生引用古詩句描摹雪花“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讓學生去操場感受雪花落在脖子里、臉上、手上那絲般爽滑而冰涼的感覺,感受雪中嬉戲的愉悅心情。春夏秋冬、風霜雨雪,只要被我發現,我都會引導學生將教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這樣的習作即使篇幅不長,但只要表達出真實的感受,只要去寫出事物的特點,只要能抒發內心的歡悅之情,就會有好的效果。正所謂“要想寫好詩,功夫在詩外。”三是從文章的題目入手,教給學生貼近學習生活圈來練筆。每學期開學,我們都習慣讓學生寫一寫開校的打算,學生既不喜歡也覺得沒內容可寫,這樣的文章是口號式的,空洞而無物。開校伊始,我以《開校隨想》為題,讓學生隨意地去寫,什么樣的感受都可以,沒想到學生寫的想法各異,個性鮮明。如趙麗發牢騷:“說實話,我真得不想上學,我有時候希望時間永遠不要過去,時間停止該多好啊,當然這是不可能的,我要接受現實,我們一定要收回那些玩心。”又如李志成的實話實說:“新的一學期開始了,有的同學很熱情很高興,有的同學很懼怕,悶悶不樂。可我卻十分漠然,什么都沒想。我喜歡上學,是因為不用一個人待在家里,不喜歡上學是因為每天除了上課就是上課,還有上學、放學,很無聊、無趣、無味。”一篇隨想,打破了以往的框架,給了學生真情流露的機會,效果可喜可賀。

發現了作文題目要切合學生心理的這個奧秘,我就隨時關注身邊發生的事件,想一些富有詩意的題目,來與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想起這件事我就……》《校園里那一片爬山虎》《一堂語文課》《想念你———老師》《家里也有瞬間的感動》《我最想做的事》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題目就源源不斷地涌動而出。學生的習作也有所改變,讀著一篇篇習作,我從巧妙設計作文題目中獲得了開心、高興和滿足。領略學生的精彩佳作,雖然只是學生中的個別,要讓每位同學都寫出獨具特色的好文章,要讓每一滴水都翻出浪花,非我能力可為。但我愿給他們平日的積累和語言的表達提供一個契合點,觸發他們的情感,借我之心,展示他們的才華。作文教學,任重而道遠。

作者:黃文嵐 單位:甘肅省酒泉市南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