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生活升華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研究

時間:2022-05-13 10:30:39

導語:實際生活升華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實際生活升華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研究

摘要:寫作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立人”,作文教學應當幫助學生在熟悉的生活中感悟人生,引導學生理性思考,強化思維的廣度,提高學生的境界。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用文字來表達生活,努力完成與自然、社會的對話,如此一來,學生的寫作視野會更加開闊,寫作思維也能有效提升。

關鍵詞: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生活情境

一、作文教學的必要性

語文知識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際工具,同時也是提高學生文化水平與道德修養的基石。《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了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同時也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作文作為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能夠充分檢驗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積累必要的素材,為后續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1]。眾所周知,“藝術來源于生活”,作文應當與生活緊密結合,但由于高考壓力較大,很多學生都沒有機會去充分感受生活,其本應具備的情感體驗處于缺失狀態。此外,部分教師只知追求高分,并未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學生積攢的情感無法表達,導致思想保守,寫出的文章越來越空洞。為了幫助學生寫出優秀的文章,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并有效反映生活。因此,在作文課堂中引入生活元素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學中,教師應將作文教學與生活有效結合,引導學生學會積累生活中的素材,并在作文中表達出來。

二、高中作文教學如何聯系生活

(一)重視學生的閱讀積累

閱讀是寫作的基本條件,作文教學也需要閱讀的輔助。閱讀內容方面,教師不能局限于傳統的文學作品,還應涉及社會生活信息等內容[2]。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從兩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1.教師可要求學生從閱讀經典文學作品入手,例如《巴黎圣母院》《殺死一只知更鳥》以及《呼嘯山莊》等,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感受特定社會中的人情冷暖。在引導學生閱讀時,教師不可只關注某個方面,而應讓學生充分了解博覽群書的意義,古今中外的名著都應當被納入學生的閱讀范圍。此外,閱讀題材也不應有限制,歷史傳記、神話故事等都應在學生的閱讀范圍內。因為高中生的文風并未固定,所以只有帶領學生多讀、多看、多練,他們才能找到自己最適合的文風,為后續的寫作打下堅實基礎。2.除了要求學生閱讀名著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報刊時評等。如可訂閱《讀者》《格言》等雜志,或關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紙,關注國內外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熱點事件,提高自身對國際時事或社會熱點的敏感度,如此一來,學生的價值觀與世界觀就能得到正確的引導[3]。為了幫助學生養成閱讀報刊的好習慣,教師還可在每節課前帶領學生進行五分鐘的讀報分享,每天由一名學生分享一則近期熱點事件新聞,同時還可安排學生在每日課程結束后圍繞熱點新聞寫一篇評論。在撰寫評論時,學生可融入自己的認識。雖然學生的觀點可能不夠成熟,但經過系統的練習,他們一定會有所進步。當學生寫下評論后,教師可為學生展示相關報刊對熱點新聞的評論,促使學生結合他人的觀點,不斷優化自身的政治文化修養,在關注現實的過程中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意識。通過長期練習,學生不僅能夠積累多樣化的寫作素材,同時還能培養出獨立思考能力與即時表達能力。

(二)進行個性化表達

在作文教學中,個性化表達需要學生對事物持有獨特的看法,既要“聚焦”,選準角度,明確中心,同時還需“求異”,從不同角度觀察與認識生活,如此才能描繪出充滿個性的形象,表達出富有個性的創見。總的來說,即文中有“我”。沒有自我就沒有寫作,寫出自己也是寫出眾人,人的本性都是相通的,如果能夠透徹地寫出自己,也就能夠透徹地寫出他人。例如同樣是描寫窗外的銀杏樹,有些學生看到了銀杏葉生機勃勃的樣子,還有些學生卻注意到銀杏樹的另一半是枯死的,其他銀杏葉變黃飄落的時候,這棵銀杏樹的葉子卻還是綠色的。學生從這棵銀杏樹上看到了生命的頑強。在教學中,教師就可引導學生將自己觀察到的畫面巧妙地融入到作文中,寫出真情實感。而在描寫黑天鵝時,有些學生驚嘆黑天鵝的恩愛,有些學生欣賞黑天鵝的高貴,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表達,鼓勵學生形成獨特的觀點,同時用心感受生活中的點滴。學生寫作的靈魂不可脫離生活,否則文章內容就會非常空洞[4]。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使之變被動為主動,充分表達自我。除此之外,教師還可挑選一些最具針對性的高考命題作文供學生練習,幫助學生提前熟悉高考作文的難度,找準切入點,如此便可輕松應對高考。

(三)聯系社會熱點

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經常出現學生寫作興趣低下、寫作能力較弱等情況,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以社會熱點新聞為載體開展寫作練習,具體可從以下方面著手:1.彰顯寫作教學本質,通過寫作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作文教學要擺脫傳統觀念的負面影響,因此教師可圍繞時事熱點設計寫作練習,借此改進教學模式,以育人為本,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學生對新聞事件背后的道理進行反思。通過這些練習,學生才能夠樹立明確的是非觀,寫出的作品也會更符合正確的認知。例如之前引起各界熱議的12歲少年殺母事件,假如將這些新聞融入作文教學中,就能夠震撼學生的心靈,同時教會學生“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從而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2.結合生活實際,設計有特色的寫作練習。熱點新聞關系到政治、經濟以及教育等方面,在作文課堂上,教師可挑選一些與學生發展密切相關的人文性新聞,如能引導學生抒發民族情懷的新聞事件,或者能提醒學生規劃未來的新聞等,這樣就能將作文教學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為學生創造出自由表達的氛圍[5]。此外,教師還可通過個性化教學模式實施作文教學。例如教師可挑選一些與熱點新聞有關的評論,讓學生記錄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同時寫出對這一事件的反思。長此以往,學生就能夠養成搜集新聞素材的好習慣,從根本上充實寫作內容,提高作文質量。3.開展實踐活動,提高感悟能力。在作文教學中,圍繞熱點新聞開展實踐活動,既能夠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同時還能使學生在實踐過程產生全新的體驗,從而有效加深其對社會、人生以及世界的感悟。例如,可結合熱點新聞開展演講活動,或者從不同角度評論熱點新聞,可先簡單闡述新聞,隨后以對比、假設等方法就熱點事件進行深入交流與分析。演講結束后,教師對學生的具體表現進行點評,同時鼓勵學生積極拓展思想深度。

(四)創新化實踐

在寫作指導方面,教師可通過多種途徑來引導學生,比如可從立意上進行創新,以獨特的視角來審視題目中包含的深層內容,同時還需避開他人常寫的內容,寫別人未曾寫出的東西。在課堂上,教師還可引導學生運用有效的思維形式,如聯想、虛實結合等來豐富文章內容,由此構建立體化結構文章的思路,傳授給學生相應的理論知識,并給予其具體的寫作指導。1.教師可成立文學創作活動小組,以此提高學生的個性化寫作素養。學生可借助課余時間積累寫作素材,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同時增強思維能力與創造力。2.放大優秀文學社的引領作用,以此激發學生進行個性化表達。在教學中,教師可借鑒其他文學社的活動流程,聘請校內外的專家學者作為顧問和指導教師。文學社可定期開展活動,主要形式有誦讀經典、專題講座以及作文競賽等,如此便可激發學生閱讀與寫作的熱情,同時還能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學生能夠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寫作活動之中。3.走出課堂,體驗生活。為了更好地實現生活化作文的教學目標,教師可帶領學生走出封閉的課堂空間,在社會生活與自然環境之中主動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與態度[6]。如教師可帶領學生觀察校園中的一草一木,讓豐富的校園生態激發學生的靈感,從而主動提筆寫下對自然及人生的感悟。4.發揮區域文化優勢。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借助區域文化等資源,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去博物館或者文物遺址參觀,不斷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夠積累豐富的素材和體驗,進而找出生活中最能夠打動人心的亮點,從獨特的視角出發寫出別具匠心的文章。總而言之,高中階段的學生學習壓力較大,在寫作時只會照搬照抄,或者套用固定模板,沒有融入對生活的感悟,最終寫出的作品沒有靈魂。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教師必須引導學生留心生活點滴,從生活中提取寫作素材,這樣才能為文章增光添彩,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婁鑫.生活有源下筆有言———高中語文生活化作文教學選材及布局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2019(2D).

[2]曹家鑫.立足社會生活歸于理性思維———2015年福建卷作文命題思考與展望[J].語文天地,2016(1).

[3]耿建麗.“自主·合作·探究”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的研究與應用[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5).

[4]周春雨.且歌且行,融化作文之美———守住高中作文教學的“半壁江山”[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19(12).

[5]金國讓.關注多彩世界豐富寫作素材———談高中語文作文的生活素材積累[J].課外語文,2017(6).

[6]牟麗豐.思維一換天地寬———高中生作文立意思維誤區及對策淺析[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10).

作者:張再良 單位:曲靖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