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教學發展策略3篇

時間:2022-07-05 04:43:00

導語:小學作文教學發展策略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作文教學發展策略3篇

第一篇:實際開展好小學作文教學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達的過程?!痹谧魑慕虒W中,教師經常會遇到各種問題,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解決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本文提出幾點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采用多樣化方式實施作文教學,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對生活的感悟能力。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寫作意識,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拓展學生的詞匯量,培養學生的造句能力

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首先要拓展學生的詞匯量,然后鍛煉學生的造句能力。為此,教師可以經常開展多樣化造句活動,一方面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造句水平。比如:設計某些特定詞語讓學生造句,如“雖然……但是……”“因為……所以……”“既然……那么……”等,當學生完成造句之后,組織全班學生交流討論,對句子進行點評,甄別這樣的用語是否恰當。然后從學生的造句中選出幾個優秀的句子進行解讀,再選出幾個表述有誤的典型句子進行重點講解,一是糾正學生的用語錯誤,二是提高學生對語言的判斷能力。久而久之,學生的造句能力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

二、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從生活中去發現美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而寫作是對生活的反映。法國雕刻家羅丹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笨梢姡瑩碛幸浑p善于發現的眼睛,生活中的美才能展現在眼前,而這些都是寫作的素材。教學中發現,小學生之所以寫不出作文,很大的原因就是缺乏搜集寫作素材以及運用寫作素材的能力。而分析起來主要原因就是小學生年齡較小,缺乏生活經驗的積累,再加上沒有對生活進行細致的觀察和總結,所以總是在習作時感到無話可說。針對這一現狀,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出家門和校門,從生活與自然中去感悟,獲得豐富的寫作素材,幫助學生積累生活經驗。例如,教師可以經常給學生布置一些觀察作業,可以觀察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也可以觀察各種小動物,還可以觀察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等等。對于不善于靈活運用寫作素材的學生,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收集具有真實性的素材,讓學生自己去親自體驗;其次,作為老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歸納,讓學生們從自己所搜集的眾多素材中甄別出真正有價值的素材;最后,應指導學生恰當地運用所選素材,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熟練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名言警句、成語等,爭取做到思想突出、立意明確、語句通順、無錯別字。

三、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激發寫作的創新精神

只有全面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才能讓學生的作文充滿新意,才能讓學生寫出高質量的作文。例如,讓學生以說明文的形式寫一寫自己的“小天地”,還可以寫一份演講稿、策劃書、解說詞、廣告詞等,一次有趣的活動、一次印象深刻的實驗、一件精美的小制作等都可以成為學生的寫作對象。只要能夠觸動學生情感,即使一件小事,都能調動學生的真情實感,讓學生感到有話可說、有事可寫。古語有云:“童子之情,樂于嬉戲”。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小學生的年齡特征,采用游戲法實施作文教學,先開展學生喜歡的游戲活動,然后讓學生根據游戲過程進行寫作。比如,在寫跳繩比賽時,可以先開展跳繩比賽活動,當學生親自經歷這一過程之后,會對跳繩比賽的規則、分組形成一定認知,并感受到了跳繩的樂趣。當學生有真實的感受之后,自然不會無話可說。可見,只有積極拓展學生思路,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從而創作出引人入勝的作文。

四、引導學生自改作文,鼓勵學生之間互批

首先,引導學生自改。當學生完成一篇作文之后,首先應引導學生自我修改,教師應教給學生具體的自改方法:一是看一下格式是否正確;二是書寫是否清晰整齊;三是通篇是否有錯別字;四是看一下是否存在病句;五是修改不恰當的標點符號;六是檢查語句是否通順;七是檢查文章結構是否合理;八是看一下作文的中心思想是否明確。以上幾點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實際水平加以實施,不能做硬性規定,而是要做到扶放結合。其次,鼓勵學生之間互批。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弊寣W生之間互批作文,意在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同學之間相互批改作文,相互交流意見,可以促進學生發散思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在互相批改作文的過程中,能有更多的機會看到別人的優點,發現自己的不足。但是由于小學生的水平有限,不能完全找出作文中的不足,所以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小組內的學生互評互改,最終再由教師進行批改。切忌對學生作文一刀切,以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總之,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想開展好教學,就必須要摸清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從而進一步引導小學生們走進作文的世界,最終提高學生們的作文水平。

參考文獻:

[1]姜靜新.淺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素材積累的途徑[J].新課程:小學,2015,(3):98.

[2]花純玲.我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看法和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4,(7):8.

[3]季汝潔.小荷展露尖尖角———談低年級寫話教學[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8):70.

[4]董艷芝.關于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的幾點思考與認識[J].赤子:上中旬,2015,(13):254.

[5]蘭潔.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素材積累途徑分析[J].作文教學研究,2015,(5):123.

作者:孫志剛 鞏建強 單位:桓臺縣第二小學

第二篇:小學作文教學發展策略

摘要:小學生在寫作文時經常陷入無話可說的困境。教學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小學作文教學走出課堂,增加與生活實際接觸的機會,從根本上推進小學作文教學發展。

關鍵詞:實踐活動;小學作文;教學發展;策略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目標明確要求學生要能夠準確地用文字表述自己的思想情感,并能夠將作文內容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作文要有真情實感,切忌空洞無物。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的作文并未達到教學標準的要求。

一、小學作文教學現狀簡析

小學作文教學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得到足夠重視,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也沒有投入足夠精力。教師往往圍繞著作文題目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向學生傳授如何解題、立意、描寫、總結等,教學內容比較枯燥,學生也覺得語文作文非?;逎y懂。很多學生都感到作文令他們頭疼,百思不得其解,進行了大量的思考,落筆卻只能寫下短短幾行字。為了應對語文作文寫作和語文考試,很多學生翻閱例文并強行記憶,寫作時直接套用相似題目進行仿寫。這導致很多學生的作文內容千篇一律,很難寫出有感染力的作文,成績自然不會很高,這打擊了學生學習作文寫作和語文知識的信心,認為自己不適合寫作文。很多語文教師也對此感到非常困惑,將所有的知識都傳授給了學生,也想了很多辦法教授寫作要點和技巧,但是學生的寫作水平依然沒有提高,甚至有一些高年級學生的寫作水平和低年級學生沒有任何差別,作文教學已經成為困擾很多語文教師的難題。

二、小學語文教學困境原因分析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之所以會陷入困境,是因為未能夠把握住學生的內心特點和作文教學中的主要矛盾。小學生年紀普遍偏小,喜歡玩鬧,課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他們的天性,而教學內容不夠靈活生動,也使得學生感覺枯燥無味。作文教學如果想取得比較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學生自己努力,只有學生認真體會,才能夠更好地理解作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前的作文教學脫離了生活實際,作文或者說文學,是人們用來記敘自己所見所聞并表達自己內向想法和情感的一種重要形式。當前小學作文教學很大程度上已經脫離了生活實際,學生很少接觸自然和生活,寫作內容多是圍繞著固定的題目展開,有些學生可能并沒有經歷過題目中的內容,自然很難有所體會,也不知道該寫些什么。只有學生有了切身的感受和經歷,通過文字表達自己的想法,那才會寫出一篇成功的作文。

三、利用實踐活動推進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加強學生閱讀積累,打好作文基礎

作文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很多學生之所以不知道寫什么,是因為他們并沒有長時間的文字積累。閱讀對于學生作文寫作能力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只有認真閱讀了很多書籍,他們才會對寫作形成一個基本概念,在腦海中也會出現更多的素材,思路也能夠得到極大的拓展。為了更好地加強學生的閱讀積累,語文教師應該采取積極措施鼓勵學生多閱讀一些經典名著或課外讀物,可以根據作文教學的需要指定某一主題讓學生開展閱讀,并寫下讀后感或制作手抄報等等。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可為作文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二)加強學生之間交流,提升寫作興趣

教師在安排學生閱讀某一類的書籍后,可制定一個寫作主題,鼓勵學生們根據閱讀共同討論。小學生非常渴望與同齡人交流,在交流過程中他們既接收了別人傳遞的知識,也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傳遞給了其他同學。語言交流的過程同樣也是寫作水平提高的過程,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通過語言表達完成了文字的表述,而寫作的時候會自然而然地將自己說過的話記錄在作文中。有效交流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他們會迫切地希望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展現給其他人看,這也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手段。

(三)帶領學生接觸生活,增加寫作素材

很多學生在作文寫作中之所以會陷入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平時很少有機會接觸生活和自然,對于很多事都沒有體會,因此完全不知如何下筆。例如教師可以在不同的季節帶領學生去體會大自然的美麗,也可以帶領學生去多參加戶外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生活。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要多注意觀察和注意體會,仔細觀察生活中的一點一滴。語文教師在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合作,向學生家長宣傳帶領學生接觸生活的重要性,號召學生家長在平時給學生更多接觸生活的機會,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

(四)改變寫作命題,增加學生自由度

在以往的小學作文教學中,作文命題往往根據課本需要展開,題目比較固定,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不大,很多學生會感到毫無頭緒。這是因為他們并沒有接觸過這些寫作內容,沒有實際體會,自然無從下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圍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實踐活動展開作文命題,并且在命題過程中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展開作文命題及寫作。只有學生從“要我寫”的想法轉變為“我要寫”,語文作文寫作才能夠有所突破,學生也才能夠真正地寫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和真情實感,更好地完成作文寫作任務。

(五)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增強學生信心

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評判學生作文時努力修改,耗費了很大精力。這種批改方式雖然讓整篇作文得到了提升,但是實際上學生并沒有很大收獲,很多學生覺得自己的心血沒有得到教師認可和理解。有些學生甚至因此失去了寫作的信心和興趣。教師需要改變自己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參與到作文修改之中,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作文進行反思,可以更多地展開作文評判活動,例如可以采取自評、互評和總評等形式。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幫助學生展開自我反思,達到增強學生自信、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徐立慧.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現狀與對策[J].學科教育研究,2011,(6):58.

[2]彭松?。魑呐c閱讀的“互動教學論”[J].中學語文,2011,(15):41-43.

[3]魯愛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與語文課堂整合初探[J].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1,(2):48.

作者:趙娜 李公尚 單位:臨沂北城小學 臨沂第十二中學

第三篇:小學作文教學方法分析

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要重視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掌握當前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現狀,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寫作興趣,要求小學生在閱讀中學會總結、學會積累,學會認真觀察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感受寫作成功的快樂。

一、當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師的原因

當前有的語文教師并不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能與專業知識,而且有的語文老師也不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有的老師不了解小學生的寫作能力,不能對小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本身又沒有掌握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有的老師在語文教學中一味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強行將語文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沒有考慮學生的感受,將學生置于被動的學習地位。我國雖然早就提倡開展素質教育,但一些地區的素質教育開展現狀令人擔憂,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日益增多,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諸多困難。特別是在小學語文的寫作教學中,寫作能力的提高必須開展大量的寫作練習,但大多數情況下,學生擁有的寫作時間有限,只有在各種考試中才能得到寫作的機會。這種嚴重挫傷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很多學生不具備寫作的自信心,不具備提高寫作能力的基礎。

(二)學生的原因

寫作內容來源于豐富的日常生活,只有具備大量的生活實踐才有可能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但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沒有大量體驗真實生活的機會,其寫作內容也不能與真實生活有機聯系在一起,寫出來的文章空洞無物,沒有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有的學生沒有掌握豐富的詞匯,在寫作過程中常常感到無話可說,有的學生干脆抄錄范文中的一些優美句子,導致作文前后不能順利銜接,出現了嚴重脫節現象。

二、增強小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策略分析

(一)激發小學生的寫作興趣

人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程標準也提出在語文教學中要開展個性化閱讀,要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獨立探索、認真思考,要為學生增加情感體驗與發展思維的機會。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各種措施幫助學生將課文閱讀與自己的生活聯系在一起,鼓勵學生在寫作中表現自己的生活體驗。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將當前的語文學習與生活聯系在一起,從而感受到語文學習就在身邊,在生活中學會認真觀察,達到深入生活、感悟生活的效果,長期堅持必然會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

(二)創建新型師生關系

要想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取得較好的效果,語文教師還需重視創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與專業技能。教師間可以開展學術交流與教學方法的探討等活動,從而可以幫助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能掌握有效的作文教學方法。教師還需利用課余時間來到學生中間,真正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增加與學生交流、溝通的機會,掌握學生在寫作中的真正需求與思想發展動態,有利于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在深入研究學生學習能力與學習水平的基礎上,教師還需幫助學生的積累詞匯、分析文章的脈絡、感悟作者的情感。在與學生充分交流的前提下,教師不要打擊學生的各種創新想法與創造行為,要及時給予肯定與表揚,才能幫助學生樹立較強的學習自信心。

(三)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素材

小學生的年齡還小,不具備豐富的生活經驗與社會經驗,為了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詞匯,教師要帶領學生深入生活,鼓勵學生認真觀察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不同事物間的本質區別、個性特點、打動人的部分、美麗的景色等。只要學生在觀察中做到積極用心、及時記錄、及時總結,長期堅持必然會增加學生的詞匯量與寫作素材。教師還可以抓住有利時機舉辦一些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以增加學生的生活感受。學校也會定期舉辦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與校園活動,教師要帶領學生積極參加這些活動,可以在真實的場景中感受到不同人的心情與不同人的情感,幫助學生寫出帶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不同的學生在面對相同的問題時也會產生不同的想法,寫出來的文章也不會相同,教師要重視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要求學生寫出自己真實的想法,要相信自己肯定能夠寫出感人肺腑的文章,在寫作過程中大膽運用各種寫作方法,才能寫出自己的真實情感,這樣的文章是能夠表現學生個性的。一旦學生擁有了這樣的信念,再加上教師的及時鼓勵與鞭策,學生定能走出作文難的困境,從而感受到寫作文的樂趣。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互相點評作文,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利用學生間的互評可以增加學生的自信,感受寫作成功的樂趣。

(五)增加學生的生活體驗

為了解決學生平時寫作機會不多的問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養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寫日記不但可以及時宣泄自己的情感,而且也可以幫助他們積累材料、感受到寫作的快樂,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日記內容不局限于固定的形式,只要學生能夠寫出自己生活中的真實感受即可,如學校的比賽活動、發生在班級中的好人好事、課堂上有意義的情節、課間游戲的一個片斷等都可以作為日記的素材。要求學生每天寫日記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認真觀察的習慣,學生在觀察過程中肯定會思考,因此同時提高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在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同時還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寫作能力的培養在語文學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師與學生必須高度重視。研究小學生寫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其開展深入研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策略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也有利于幫助小學生提高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高惠勇.還學生作文以真實真情[J].新課程:上,2017,(8):55.

[2]鄭智旺.論小學生作文之路———初窺小學作文教學[J].高考,2017,(15):204.

作者:李希蘭 單位:臨沂市蘭山區半程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