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機械基礎》課堂教學研究
時間:2022-09-22 03:12:12
導語:職?!稒C械基礎》課堂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機械基礎》課程是機電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本文主要對該門課程進行信息化教學的教學設計、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信息化;中職;機械基礎;課堂教學
1信息化教學設計
1.1教案設計。教案設計一般都是在課堂教學之前設計的。教案設計一般包括學情設計、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重難點設計、教學策略設計、教學評價設計、信息化手段設計等環(huán)節(jié)。以“平面四桿機構(gòu)”為例進行教案設計,該課的教學目標是了解平面四桿機構(gòu)的組成、分類、特點及應用;熟練掌握鉸鏈四桿機構(gòu)的基本類型、運動特點、應用及演化,掌握鉸鏈四桿機構(gòu)存在曲柄的條件;熟練掌握平面四桿機構(gòu)的工作特性等。該課的重難點為鉸鏈四桿機構(gòu)的應用和演化以及曲柄存在的條件。根據(jù)教學目標進行學情分析:本校中職學生學習基礎較弱,對抽象的理論知識不感興趣,學習興趣較低等。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信息化手段和教學策略設計,在上課之前應借助教學平臺、微課等短視頻讓學生進行課前學習,在上課的過程中應借助動畫、仿真軟件模擬鉸鏈四桿機構(gòu)的運動(曲柄搖桿機構(gòu)、雙曲柄機構(gòu)、雙搖桿機構(gòu))。1.2教學過程實施設計。課前,教師可以將事先錄制好的微課等小視頻在教學平臺上,學生借助手機登錄學習通進行課前學習,對于不能理解的知識在學習平臺上與老師進行交流。在上課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實施信息化教學,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通過選擇合適的課堂教學方法來對教學方案進行驗證。仍以平面四桿機構(gòu)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教學法和仿真模擬教學法來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首先應用學?,F(xiàn)有資源(多媒體一體機)來創(chuàng)設一個特定的教學環(huán)境,進行項目化教學。以刨削類機床中應用較廣的牛頭刨床的運動示意圖為例展開教學,然后對學習任務明確和分工,讓學生開始自主討論學習;其次是應用仿真模擬教學法對鉸鏈四桿機構(gòu)的類型進行模擬,同時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任務。任務完成后學生借助網(wǎng)絡學習平臺進行交流展示,以達到驗證學習成果的目的。1.3教學評價設計。信息化教學方案和教學過程實施的設計的效果主要通過教學評價設計來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完成后,還應對本次教學方案及教學實施過程的效果進行評價,主要的評價內(nèi)容應包括:學生的學習效果、課堂教學效率、信息化技術應用水平以及教學目標實現(xiàn)情況等等。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主要根據(jù)課堂上小組成員之間的互評及成員自評進行參考;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教學目標是否達成主要以教學過程中課堂檢測的方式進行考核;信息化技術應用水平的評價主要通過學生的評價和教師自評來實現(xiàn)。通過對信息化教學方案進行評價,可以及時地發(fā)現(xiàn)方案設計的優(yōu)點和不足,便于教師及時修正方案,以便更好地實施該課程的信息化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成該課程的教學目標。該課程教學評價貫徹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從課前、課中到課后都進行有機評價,結(jié)合網(wǎng)絡學習平臺將組織學生登錄學習平臺進行在線測試,選擇本課題的相關試題完成自測并提交系統(tǒng);并將課前檢測、仿真實驗、課后測試等不同權(quán)重設置計算學生總評,完成對每個學生的評價。
2信息化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差。本校學生的基礎知識薄弱,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興趣不高,對一些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習不感興趣,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長此以往達不到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在信息化教學設計過程中,課前教師將課件、學習視頻在教學平臺上讓學生進行課前學習,采用信息化教學的初期,學生還是比較感興趣,大部分的學生都可以完成課前任務的學習。但是時間一長,學生對枯燥課件的學習興趣又回到以前狀態(tài),完成課前任務學習的學生就越來越少了。而且,學生都是通過在手機上完成課前任務的學習,由于學校對手機管理較嚴,學生也沒有充足時間利用手機進行課前任務的學習。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導致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高。2.2課上學生測試不認真、展示效果不佳。課上進行課堂測驗環(huán)節(jié),學生存在隨意答題或者抄襲等情況,從而導致了課堂展示效果不佳,也難以通過測試反映學生真實的知識掌握水平,老師也難以利用相應測試成績在以后環(huán)節(jié)更好地進行針對性教學與講解。
3信息化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措施
3.1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依據(jù)課前對學生進行學情分析,改變學生自主學習模式,通過小組學習的形式進行合作探究學習;組內(nèi)開展競賽活動,在成員以及小組之間進行評比,并進行獎懲,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教學課件應多增加案例、視頻以及動畫,以豐富課件內(nèi)容。另外學校要加大力度支持信息化教學的實施,針對學生的手機學習需求,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允許學生利用手機實現(xiàn)在線學習與測試,并引導學生積極下載課件,通過離線模式進行學習。3.2提高課中學習評價。課中學習結(jié)果由學生的個人作品展示改為小組作品展示,組內(nèi)的每個學生先在組內(nèi)進行展示,小組內(nèi)評選出最佳作品再進行小組展示,教師要合理地安排師生之間的互動。著重挑選實用性強并且內(nèi)容有趣的章節(jié)重點進行展示,并給學生充分的準備時間。3.3有效的評價機制。評價系統(tǒng)的公平有效對信息化教學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借助網(wǎng)絡學習平臺在課前、課中、課后進行隨機測試進行學習評價。學習評價以小組為單位,組內(nèi)再進行小組成員之間的評價,以促使小組之間、組內(nèi)成員之間能夠互相監(jiān)督。綜上,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進行《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確實比傳統(tǒng)教學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還需要繼續(xù)探究與實踐,找到解決問題的措施,以更好地達到該課程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吳杰.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9(25):160-161.
[2]胡立臣.基于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下的中職《機械基礎》教學設計探析來源[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08).
作者:楊艷梅 單位:江蘇省宿遷中等專業(yè)學校
- 上一篇:職校鉗工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改進分析
- 下一篇:淺析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