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衡中職教學中的學生差異

時間:2022-09-27 03:11:02

導語:如何平衡中職教學中的學生差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如何平衡中職教學中的學生差異

【摘要】學生之間的差異存在是不可能避免的,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般,這里我簡述一下差異存在的情況,個體與個體間的差異在中職生間的差異往往會更大,因為現在的中職學生基本都沒有經過考試的篩選就進入了學校,再加上很多學生是原先非本地,大家都來自各個縣市,這樣學生的差異就會更大,更甚者有些中職生還未完成初中學業就入學中職的,也不是不可能。所以中職生的差異在所有學習層級的學生來講,差異可能是最大的,對于學生的學習會產生非常多的不良后果。

【關鍵詞】平衡;中職教學;學生差異

差異存在是不爭的事實,學生的差異在學習上會引發怎么樣的不良后果呢,第一、個體的基礎知識差異是最重要的,因為來源于不同的地方和學校,同一個知識點,也于有些學生早就認識或是很快能理解,但有些學生因基礎差,很難接受知識的輸入,于是教師在講課傳播知識的時候,出現了明顯的知識銜接脫節,基礎差的跟不上,基礎好的又嫌老師講得慢。第二、從學生興趣來講,會引發學生對學科學習的差異,學習自己喜歡的課,懈怠自己不喜歡的課,這就是偏科,偏科會使學習結構不平衡,而現在的中職學科之間緊密聯系,一個學科往往要多個學科來支持,好比我所教的網頁制作,這門學科本身就需要圖像處理和動畫制作來支持,一張好的網頁就要有好的圖片與動畫,所以偏科會讓學生的知識結構處于一種異常的發展狀態,偏科讓學生選擇性的學習知識,從而導致了知識結構的不平衡。第三、從學生的勤奮程度來講,學生有勤奮與懶惰之分,無論聰明與否,有些學生勤于學習,哪怕基礎差的也會勤能補拙,而有些學生懶惰的,哪怕基礎好,也會在學生上停滯不前,到后來更不想學。學生間的差異實在太多,這里就列舉幾點,不再多說,關鍵問題在于差異存在已然是客觀事實,那么對學校,對于教師如何平衡這些差異,讓學生更好的去學習知識呢,這里我淺談一下自己的幾點看法。

憑借著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我總結了一些平衡學生的差異的方法,在這里和大學一起交流學習,首先,從預習上下手,預習在學習中其實很重要,有些老師可能不是很重視,可不管你重視與否,它的重要性就擺在那里,預習可以讓一些基礎差的學生提前把下次要學習的知識預覽一遍,這樣對于第二天上課學習知識就能很快吸收,讓基礎差的學生提前學習,平衡了基礎不同的學生之間的差異。其次,在上課的過程中,也可以去平衡學生學習的差異,在教學上,盡量利用多媒體教學,信息化教學,讓學生更加容易提起學習的興趣,學習興趣是一種很大的動力,在學生沒有對未來規劃出自己的目標時,往往都不會有太大的學習動力,這個時候興趣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信息化教學可以很直觀的是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因為信息化教學把原本呆板的文字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子學生就會很快的把握學習的知識點,比如在講解計算機硬件基礎知識的時候,認識硬盤,如果只是文字的告訴學生什么的硬盤,學生很難去理解這個方塊大的東西是什么樣子,如果能配上信息視頻,比如圖片,比如動畫的展示硬盤工作時候的樣子,學生對于硬盤的理解絕對比上萬文字描述來得有意思,更形象,不得不說,信息化教學對于學生的差異平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給老師教學提供了不少便利,極大的提高了學生聽課的興趣與注意力。此外我還通過了用信息技術制作微視頻,來實現微課堂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平衡學生的差異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個微視頻的視頻時間在十分鐘以內,一直不停的聽四十分鐘的課,幾十個學生,基本不可能不累不煩,但十分鐘以內的視頻卻不會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另外比較直觀,可以把我的操作和講解圖文并茂的傳授給學生,在講解完知識點后,把視頻發下去給學生,對于基礎差的學生,他可以通過多次觀看視頻來慢慢理解知識點。

因為學生間的差異,有些學生性格內向,不敢提問老師,微視頻對這類學生來說,在不提問老師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反復觀看視頻來理解知識。對于不同的學生,理解程度不一樣,有些學生懂了知識點一,卻不懂知識點二,有些學生懂知識點二,卻不懂知識點一,微視頻就可以讓學生盡可能的反復多看自己不懂的知識點來鞏固所學知識,還有一點更重要的是,學生幾十個,老師只有一個,當課堂中解答時,微視頻可以讓老師不用忙于去一個一個地解答學生的問題。多媒體教學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但也不要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我是一名計算機教師,我上的課幾乎都是在多媒體計算機室內上的,所以在我布置完操作作業后,在保持課堂紀律不亂的情況下,我是允許學生之間對知識點問題可以的相互討論與問答,剛才我有說過,學生可能會礙于面子或是害羞,不敢向老師提問,但是同學與同學之間就不一樣了,平時玩得來的學生或是坐在一起的學生往往就敢于相互之間問問題,其實這樣一來,也解決了老師只有一個,不能同時輔導多個學生的情況,放遠點來講,適當地活躍了課堂氣氛,增近了同學間的情誼。可以看得出,在課堂上平衡學生的差異是很重要的,然而課后的了解和掌握也是至關重要,其實再怎么平衡,差異肯定有,只有課后通過作業輔導和作業點評,基本就能看到學生與學生間的差異了,同一個知識點,有點學生掌握了,有的學生沒有能掌握,在課堂操作上,在作業查看上,學生就很快的反饋出來,當學生反饋回來的時候,作為老師,完全可以利用時間把上一節課的難點與常錯點重新復習一遍,這樣在一定程序上減少了學生之間的差異。而且在查看作業的過程中,教師很快就能發現哪個有沒有交作業,作業情況如何,一目了然,對于這些情況只有教師把握了,才能采取下一步的行動,其中會發現有些學生沒有交作業,或是作業不完整,并不是他們不想學,而是他們真的是不會,不懂該知識點,這些不懂不會但又想學的學生,主觀上為講,是因為差異造成的,于是教師應該能過多輔導或是給予合適的教學方式,讓他們重拾信心,甚至于還可以和相應的班主任多溝通,以達到教書與育人的相輔相成。

通過作業也可以減少差異,這點倒是聽著奇怪,難道學生做的作業是不一樣的嗎?兩種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是一樣的作業,也可以是不一樣的作業,我可以舉例說明,比如畫畫課素描課,作業原本是畫三個立體幾何,一個是正方體,一個是圓柱體,一個是錐體,讓基礎差的學生完成一個,基礎一般的學生完成兩個,基礎好的學生完成三個,至于學生基礎如何,由學生自己定,反正不必強求一定要畫完三個,這樣一來,學生都會量力而行,畫一個也是完成作業,畫三個也是完成作業,這就是同樣的作業,按不同的水平去完成,在基礎差的學生心里自然就沒有這么大的壓力了,原本沒信心去做作業的他們也會用心去完成一個立體的素描。不同的作業布置作業方法可以是這樣,比如文字錄入課,可以讓基礎差的學生錄入短的文章,而讓基礎好的學生錄入長一點的文章。總之在作業上有了更多的選擇,學生就不容易氣餒,對于基礎差的學生,他們知道也自己基礎不好,老師布置合適的作業就是為了給他們有自己學習的天地,就是為了承認他們也可以學得知識。

總而言之,差異是不可能消除,但可以平衡或減少,好比這世間不可能均富一樣,國家的扶貧就是為了減少貧富差異,我們身為人民教師也要在教學上去差異的對待學生,對待他們的差異就是要先看到他們的差異,承認他們的差異,正視他們的差異,讓學生知道,我們教師是正視他們存在的,是了解和認識他們的,是不會放棄他們的,而利用科學的現代的手段去平衡差異,不失為好的方法,多媒體教學,客觀分析學生的學習水平,包容的教學理念可以讓基礎差的學生更好的學習知識,讓他們走出校園時更具社會貢獻能力,正是每一名教師應該做的事情。

作者:馬英 單位:廣西右江民族商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