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中兒童安全教育論文

時間:2022-04-16 09:52:02

導語:小學教育中兒童安全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教育中兒童安全教育論文

一、小學教育中實施兒童安全教育的重大意義

(一)實施兒童安全教育是應對當前復雜社會治安的要求

第一,小學生由于心智發育尚未成熟,缺乏生活經驗等,這就使得他們在面對社會危機時變得束手無策,無法保護好自己。第二,當前校園內部社會化現象也日益明顯,校內以及學校周邊環境也日益復雜,有的學生拉幫結派,將不良之風帶入校園,因而,安全教育有助于維護他們的人身安全。第三,在校學生也成為不法分子伺機作案的主要目標,騷擾學生、校園暴力的案件也時有發生。為此,增強兒童自我保護能力并提高他們應對復雜社會治安形勢的能力,就必須加強兒童安全教育。

(二)實施兒童安全教育是提高兒童安全意識的要求

在小學階段開展兒童安全教育,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增強兒童的生命意識。小學生自身的安全意識薄弱,容易盲目行事,對于身邊潛在危險的分辨能力嚴重不足。這主要表現在:缺乏對社會的全面了解,危險意識薄弱;對用電、用水、用氣、用火等缺乏安全意識;對于打架斗毆、盜竊等違法行為的危害性估計不足。因此,如果我們不及時對他們加以正確的引導和教育,他們的心理和行為很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因此,提高小學教育中兒童安全教育正適應了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及心理素質。

(三)實施兒童安全教育有助于深化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的目的在于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求能力和知識并重,即學生能夠將所學到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現實生活中。而小學生的安全教育之目的在于強調通過對兒童進行安全教育能夠提升他們自我管理和自我防范危險的意識,這也是與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是一致的,也可以說安全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

(四)實施兒童安全教育有助于落實兒童的全面發展

小學教育階段是整個教育中最為基礎的階段,也是小學生終身發展的基礎階段。因此,有意識、有組織、有目的地開展小學生安全教育將有助于他們的終身發展,對于家庭、學校和社會來說意義也非常重大。開展兒童安全教育,從學校角度而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他們的全面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和外部環境;從兒童的角度而言,為其學習和生活所必需的外部條件及穩定的治安環境提供保障,對于加速合格人才的培養,落實兒童全面發展起到了保障作用。

二、小學教育中實施兒童安全教育的基本內容

兒童安全教育的核心環節在于提升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使他們在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同時,養成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兒童安全教育涉及的內容頗為廣泛,主要內容可概括為:校園活動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衛生安全、網絡安全以及防觸電、溺水、踩踏、跌落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一)校園活動安全教育

中小學作為實施義務教育的場所,經常會組織兒童參加校內校外的各種活動。無論是活動的組織者還是場地的管理者,均必須嚴格遵守有關兒童安全衛生方面的法規要求,防止事故的發生。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兒童食品、玩具、游樂設施和用具,不得有害于兒童的安全和健康。學校和幼兒園安排兒童參加文化娛樂、集會、社會實踐等集體活動,應當有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防止發生人身安全事故。面對兒童活潑好動的特性,學校一定要加強兒童的安全教育,加強對課內與課外活動的管理,保證各種教學設施的安全。

(二)消防安全教育

消防安全是兒童安全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需要全社會在改善整個消防安全環境的同時,加強對兒童的消防安全知識技能的宣傳教育和消防安全監管保護。校園的消防安全工作,不僅關系到校園正常的教學教育秩序,也關系到兒童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更重要的是關系到小學生能否健康成長,關系到每一個家庭的切身利益。因此,做好校園的消防安全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全球兒童安全網絡曾有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每年有將近1100名14歲以下的兒童死于火災,因為兒童玩火引發的火災事故也呈上升趨勢,達到平均每年1萬多起。目前,這種狀況并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觀。面對如此嚴峻的現實,學校一定要強化消防安全教育,向學生全面講解和宣傳科學知識,教育他們遠離爐火、煤氣等易燃易爆物品,以防意外事故之發生。帶領兒童學習消防知識,看演習,請消防隊員講解火災形成的原因,滅火器的正確使用方法,讓兒童切實掌握簡單的基本自救技能。

(三)網絡安全教育

我們生活在網絡的時代。不可否認,網絡越來越早的進入到兒童的生活中。當前,形形色色的網吧遍布于城鄉的每個角落,其中存在不少沒有合法運營牌照的“黑網吧”,這些黑網吧的主要市場就是學齡兒童。面對網絡游戲的誘惑,有些兒童失去了抵抗力,深陷其中,整日沉迷于虛幻的網絡世界里,荒廢了學業,身體健康也由此受到嚴重影響。針對這些問題,學校要加強對兒童的網絡健康教育,提高兒童網絡安全意識,爭做網絡文明的好學生,科學用網,維護網絡安全。

(四)食品安全教育

眾所周知,兒童食品安全是攸關兒童健康的的問題,直接關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長甚至是整個國民的健康水平,因而成為家長和社會關注的焦點。當下,兒童普遍存在食品消費心理急切、食品安全辨別能力弱的現象,因此,通過對兒童及家長進行食品安全和健康生活的教育,引導和鼓勵兒童形成科學飲食、均衡營養的良好習慣,提高兒童的生活技能和食品安全自我保護能力,提高家長正確選擇食品、合理搭配食品的能力。在學校里,教師要特別注意兒童的食品安全教育,例如:教育兒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亂吃零食、不吃不潔凈的食物等。

(五)防觸電、溺水、踩踏等各類生活安全教育

觸電是日常生中比較常見的意外傷害,少年兒童因觸電而死亡人數占兒童意外死亡總人數的10.6%。小學要經常對兒童進行防觸電教育告誡兒童不能隨便玩電器,不用剪刀剪電線,不用小刀刻或劃電線,不將鐵絲等插到電源插座里等。溺水多發生在幼兒園高年級和小學生之間,他們常常背著家長去非開放水域嬉水,因各種意外而發生溺水的現象并不少見。在兒童中間進行防溺水教育,一定要告訴他們不能私自到水庫等危險水域嬉水,外出游泳須有成年人監護。此外,告誡兒童防止踩踏事故的發生也是兒童安全教育的重要內容。據報道,2014年9月26日,昆明市北京路明通小學發生踩踏事故,釀成6人死亡的悲劇;2011年11月,新疆阿克蘇市第五小學發生踩踏事故,釀成6人重傷、34人輕傷的嚴重惡果;2009年12月,湖南湘鄉市一所私立學校發生學童踩踏事故,造成8人死亡、26人受傷的人間慘劇。這些事件無不反映出加強兒童安全教育的必要性與急迫性,學校要對兒童實施防觸電、溺水、踩踏等各類生活安全的教育。

三、小學教育中實施兒童安全教育的教學方法

(一)運用案例教學,避免空洞說教

同樣的教育內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最后的教學效果是不一樣的。在小學教育階段,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是影響小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小學生之所以對兒童安全教育的學習興趣不高,主要是教育者所采用的教學方法簡單落后。據筆者調查,我縣絕大多數小學進行安全教育主要是通過說教,利用黑板報、宣傳欄等形式進行宣傳教育,而現場模擬教學卻很少引入。比如,我們可以邀請消防、交通等部門的工作人員來校開展安全教育演練。有數據表明,小學生普遍喜歡的教育形式包括:觀看相關電影,教師舉例講解以及觀摩演習等。可見,容易為學生所接受的還主要是那些與生活能緊密結合的,有詳細案例或者能夠親身體驗到的教育模式。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不僅僅在于讓學生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運用及創造的能力。案例教學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應當充分運用到小學兒童安全教育中,增進兒童對安全知識的理解,避免空洞的概念描述以及宏大敘事式般的理論說教,真正增進教學的實效性。教師講解的安全知識只有同生動的實際案例相結合,才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進而達到讓學生真正掌握安全知識與技能的目的。

(二)利用情景教學,親身體驗生命安全的價值存在

情景教學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它沒有學科偏見,不受學科范疇的局限。成功的情景教學好比湯羹中的調味劑,能夠使課堂教學遠離枯燥,通過情景布置,使學生真正置身于其中,把平時不理解的知識以可以觀察到的形式表現出來,在與客觀事實進行比對后會引起強烈的認知沖突并進一步加以反思,最終徹底地理解客觀事實。筆者認為,將情景教學引入到小學兒童安全教育中來,學校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對象、規模等,提供適合的安全材料,布置各種安全場景。還可以組織各年齡段的兒童進行安全模擬演習,比如,模擬地震時的逃生場景,學生面對地震來臨如何自保;模擬火災場景,學會利用濕毛巾捂住鼻口匍匐逃生;帶領兒童觀察公路車輛運行情況,讓兒童親身體驗“紅燈停、綠燈行”等交通安全常識,讓兒童在愉快的情緒中學習安全知識,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到生命安全的價值。

(三)充分考慮兒童接受能力,使兒童明白珍惜生命安全的意義

兒童心理學表明,兒童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分散,而目前學校關于安全教育問題的教學仍以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方法為主,老師主動而學生則往往比較被動。針對這一情況,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兒童的接受能力,注意課堂語言的把握與運用。教師課堂語言的運用是教師教學所必備的基本功,語言的表達將直接影響到兒童教學和教育的效果。小學階段的學齡兒童由于心智等因素影響,了解和認識的事物較少,見識也短。如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語言平平淡淡或者枯燥無味,很難引起兒童的注意力;如果語言過于專業,又會使得學生難于理解,望而生畏。相反,如果語言生動形象,或者使用貼切的兒童語言,往往能夠激發兒童發揮充分的想象力,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和記憶。在兒童安全教育的過程中,只有充分考慮到兒童的接受能力,才能使兒童真正明白珍惜生命安全的價值。

作者:吳團勝單位:永豐縣坑田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