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安全教育在護理技術操作教學的作用

時間:2022-03-01 09:15:51

導語:護理安全教育在護理技術操作教學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護理安全教育在護理技術操作教學的作用

【摘要】目的分析護理安全教育護理技術操作教學中的作用。方法選取2011年9月~2013年6月到我院見習的實習護士生54名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7名,對照組實行基本護理技術操作教學,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入護理安全教育教學,1年后,比較兩組的實踐能力評分、理論能力評分和不良事件情況。結果觀察組的實踐能力評分、理論能力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實習期間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為3.7%,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9.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理安全教育在實際護理技術操作教學中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其作用及應用效果顯著優于傳統的護理技術操作教學,可有效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關鍵詞】護理安全;護理技術;教學作用

護理安全教育主要是指在患者接受護理的過程中,未出現法律規定外的機體結構功能缺失及心理上的損害、缺陷及障礙等[1]。在臨床實際情況中,患者的病情及個體差異較大,護理人員必須熟練護理操作,能夠對患者的病情反應做出及時的調整及預防措施,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2]。本文選用見習護士生54名作為研究對象,探討護理安全教育在護理技術操作教學中的作用及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9月~2013年6月到我院見習的見習護士生54名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7名,其中觀察組,男2名,女25名,年齡18~23歲,平均年齡20歲;對照組,男1名,女26名,年齡18~22歲,平均年齡21歲。兩組護生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培訓方式

對照組護生學習傳統的護理技術操作教學,觀察組護生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入護理安全教育的學習。

1.2.2護理安全教育教學

護理安全教育在護理技術操作教學具體為:(1)教學過程;教師要按照工作制度所擬定的具體實施、操作目的、操作過程等講解給實習生,安排相關教師以目標的確立、如何實現目標、目標能否實現這三個點進行教學模式的制定。將臨床重急癥護理的真實案例貫穿到教學中去,定期舉行相關醫學法律專座,以此提高實習生對醫學法律的認識及意識,提升其對護理安全的重視程度。實際教學中可分三個階段開始:第一,分析階段;由教師引導實習生對自身所學目標、學習需求和任務的完成進行深入分析,從實踐中找出問題并解決。第二,教學設計階段,主要是對教學條件的明確以及給實習生提供所必需的的教學內容,開展對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的技能層次確認的工作[3]。第三,教學開發階段;教學方式的選擇要具體,同時,要為學生提供具體針對性的實操練習及擬定測試標準,結合實際情況幫助實習生建立起護理安全意識,保證其護理技術能夠在實際臨床應用中熟練進行。(2)教學活動的安排;教學活動主要包含認知階段及強化階段,首先,認知階段主要是保證實習生能夠對護理的實際操作有一定的熟悉程度,教會實習生能夠對護理操作的風險有一定的判斷,同時能夠對遇到的風險進行相應措施[4]。強化階段是讓實習生對自己的護理基礎有一定的了解,明白自身的實操技術是否正確評價、護理動作是否安全、有效等,在實際臨床護理干預中能夠對患者的心理變化有敏銳的察覺性。

1.3療效評定標準

實習結束前,分別以護理部所制定的護理標準理論及操作技能的考核標準對兩組護生進行相應的項目考核,考核的總分為100分。其考核結果評定為學習目標完全實現、學習目標部分實現、學習目標未實現三類。記錄兩組護生的不良事件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以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實踐能力及理論能力評分中的對比

1年后,觀察組護生的實踐能力評分及理論能力評分分別為(90.55±5.57)分和(94.22±4.21);對照組護生的實踐能力評分及理論能力評分分別為(81.09±6.23)分和(80.01±5.52)分。其考核評定的最終結果,觀察組護生學習目標全部實現21名,部分實現4名,未實現2名,學習有效率為92.6%;對照組護生學習目標全部實現17名,部分實現5名,未實現5名,學習有效率為81.5%。觀察組護生的學習有效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實習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實習期間出現患者墜床不良事件1例,不良事件發生率為3.7%,對照組實習期間出現患者墜床事件3例、感染事件2例、護理用藥錯誤事件3例,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9.6%。觀察組護生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護理期間出現不良事件對患者所造成的影響難以評定,嚴重時可導致患者的病情惡化、住院時間延長、生命存在威脅等,還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糾紛[5]。因此,護理安全教育在護理技術操作教學中有著巨大的作用,本次選取實習護士54名中,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3.7%,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9.6%,而觀察組對于護理技術操作教學融入護理安全教育的學習有效率為92.6%,高于對照組的81.5%,同時,觀察組的實踐能力及理論能力評分中均優于對照組,從而說明了護理安全教育在實踐中所體現出來的重要性。在實際的臨床護理中,因患者病情的不同及個體的差異都會成為護理技術操作不安全的影響因素,為此,在對實習護士進行培訓期間,務必加重護理安全的相關知識,提高實習生在護理干預過程中的安全意識,加強實習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及應對能力,減少患者出現不良事件的發生[6]。終上所述,進行護理技術操作教學的同時融入護理安全教育能夠有效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有效提高實習生在實踐中的護理行為能力及應對能力,強化其護理基本知識,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作者:馬明翠 韓秉錫 單位:吉林省通化市衛生學校護理教研室

參考文獻

[1]李榮杰,史春紅.護理技術操作教學在護理安全教育中的運用實施[J].中國衛生產業.2015,(02):22-23.

[2]肖敏,黃惠榕,黃秀欽.護生中醫護理技術操作教學中的細節管理教育[J].光明中醫.2013,28(05):1074-1075.

[3]林麗萍,黃玩英,曾素華.持續質量改進在眼科護理技術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5):70-71.

[4]李利,何利萍.微型教學在護理技術操作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3,27(10):936-937.

[5]萬慎嫻,李惠玲,李璐寰.護理技術操作核心思想構建的質性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17):28-31.

[6]徐萍,席文娟,譚美春.基于護理安全教育的基礎護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4,11(04):26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