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程訓練內容與安全教育

時間:2022-11-20 11:44:11

導語:高校工程訓練內容與安全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工程訓練內容與安全教育

摘要:以工科為特色的理工科高校和綜合性大學,應以大工程理念為教學培養指導,結合大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實際,深刻了解工程訓練課程的主要特征和發展規律,才能不斷推進工程訓練教育模式的創新。要以新思路和新理念為指導,深入探索適應于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性人才培養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在開展工程訓練課程的教學中探索社會需求與教學創新等同步推進的教學模式,將創新理念運用到工程訓練教學的相關階段,這樣學生就會對本課程有強烈的興趣,使學生在實踐操作中了解知識、鞏固技能和提高技術,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工程訓練課程的教學中要強化學生自身的安全管理,避免教學事故的發生,將安全教育融入到教學內容中,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普遍提高,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綜合目的。

關鍵詞:工程訓練;教學方法;應用型人才;工業課程;安全教育

0引言

工程訓練課程是高等院校的一門實踐性技術基礎課,是高校多數專業學生進行工程訓練、學習工藝知識的主要途徑。工程訓練教學過程能夠培養大學生的技術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是創新型人才培養與成長過程的關鍵環節,工程訓練實驗室與培訓基地是對大學生進行先進工程技術基礎教育的重要場所。高校應根據學生不同的教育背景與知識基礎,以科技創新與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以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為抓手,構建合理的工程基礎實驗訓練平臺,形成面向全體學生、適合學生自主創新發展的綜合性工程訓練軟硬件環境。良好的工程訓練課程設置對于提高大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為其畢業后能夠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積極的貢獻,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作用。對于在校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科技創新精神的培養而言,工程技術實踐教學可能比課堂教學規劃和設計更為重要,取得積極的教學效果更為直接。工程實踐教學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相關的創新技術能力,而且通過實地的學習觀察與動手操作,更是能夠直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其實際工作的能力。所以,作為高校教育計劃設置而言,一定要樹立實踐教學課程的育人理念,對工程訓練課程在培育我國創新型人才過程中的特殊作用和重要地位要有正確的認識。目前,盡管各國高等院校面臨的具體國情有較大的差別,不同國家對于高校畢業生綜合素質需求培養目標所面臨的問題也不一致,相關工程訓練機構在各自的工業技能培訓體制和課程計劃上也有較大的差異。但是所有國家在高校工程訓練課程重要性的認識、具體的課程設置和規劃發展方向上卻有很多相似的方面。本文根據現階段我國大部分高等院校工程訓練課程的設置現狀,從社會對創新性人才培養的實際要求出發,提出了幾點有關工程訓練課程的關鍵內容與安全教學的建議與思考。

1高校工程訓練課程狀況

先進制造工藝對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關鍵作用,為此中國政府制定了“中國制造2025計劃”。現代社會經濟發展與技術進步的過程表明,哪個國家擁有眾多的優秀工程技術人才,哪個國家就具備了經濟和工業結構升級調整的先發條件。正因為高校工程訓練課程的教學目的十分明確,所以工程科技水平發達的國家對大學生的工程訓練教育非常重視。國外發達國家高校工程訓練課程的發展狀況如下:

①眾所周知,日本在近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科技創新與高技術產業發展迅速,而且取得的經濟成效十分顯著。實際上日本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一直在優秀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先進制造工藝的開發與應用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與財力。所以當別的國家相應的技術處于研發階段時,日本卻因為技術創新的進一步發展而獲得了先進的工藝技術,進而在實用產品的制造上贏得了先機,做成了產品投放市場,從而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實現了技術創新過程的價值。

②法國高校的工程訓練過程十分注重實際效果,在其課程計劃中明確指出工程訓練不同于其他類型的學術培訓。要求學生必須具備技術和技能,必須面對真實生產實踐活動,學生必須獨立完成超過20%的工程實踐任務。要求工程訓練教學必須教會學生在團隊中協調工作,最好是有在國際團隊中實訓的經歷。相關高校特別留意招收海外留學生,其目的之一就是組成一個來自其他國家學生的團隊合作伙伴關系,當然這也要求教師的技能可以達到面向國際學術交流的水準和具有全球化的視野。

③德國對于高校工程訓練的要求更為特別,對于工科大學的學生,需要在進入大學學習之前有不少于1年的工業實習積累。尤其要求應用型工科大學的大學生在規定的學制時限里,要有一半的時間是在相關企業進行工業訓練,以及進行為期1年以上的畢業設計任務。

④美國高校設置大學階段工程訓練課程的目的在于從立法的層面,使受訓學生獲得相關的工程技術資質。國家注冊委員會不再控制注冊工程的質量,而是要求與工程有關的技術專家和工程人員應在其注冊資質的適用范圍內盡到他們的工作責任。這樣一來,對于一直實行通才教育的美國高校而言,其學生畢業后的就業選擇面很寬廣,與其他國家的高校畢業生比較而言具有明顯的優勢,這些具有優勢工程技術經驗積累的技術人員為美國生產產品的質量保障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國內香港理工大學負責學生工程訓練的部門為其工業中心,該工業中心提供門類十分齊全、內容廣泛的多種工程技術培訓課程。從機械設計工藝到電子電機設備、從材料成型參數到建筑施工程序、從具體的制造工程到計算機輔助參數設計等,有20多個規模化車間對應多個專業的選擇,以滿足各種不同的工程訓練需求,以培養造就未來的工程師為教學目標。各個專業的培訓課程設置既有共性的目標,又有差異性的專業化要求,這樣就使得經過培訓的畢業生不僅有極強的工程實踐能力,而且能適應其參加工作后的進一步發展需要。目前,我國多數理工科大學都非常重視教學計劃設置中的工程培訓工作,許多院校借鑒香港理工大學工業中心的工程訓練方法和教學經驗,建成了各校各具特色的工程訓練中心或實驗實訓機構。世界銀行已對全國幾十所院校的工程培訓機構進行了資助額在20萬美元至120萬美元不等的貸款,相關院校也配套投入資金(平均在1000萬元人民幣左右)組建了獨立管理運行的工程培訓機構。這類工程培訓機構大多按照教學、科研與技術產業化為一體的新體制運作方式,承擔相關的設計加工、技術集成和產品生產等綜合服務,建成了產、學、研一體化的人才培養基地。

然而在新時代社會主義發展時期,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培養具有獨特工程技術經濟眼光青年人才的關鍵節點上,我國高校工程訓練課程的內容和形式應該如何進一步優化,大學生的工程訓練課如何在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是必須要正確回答和解決的問題,這直接關系到我們國家人才培養戰略目標的實現。我們應該在高校工程訓練課程的合理設置方面進行改革創新,按照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進行訓練計劃的同步調整和訓練技術水平的整體提升。系統的工程訓練不能理解為理工科教學中的實驗和實踐教學,也不是對目前高等院校本科教學中諸如金工實習、課程實驗與畢業設計等教學環節的簡單強化。高校工程訓練應該承擔起面向大學生工程素質、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培養的系統性教育責任。高校工程訓練課程的系統性表現為符合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和素質培養規律的遞進與層次化教學體系的系統性要求,這無疑是需要長期研究探索的課題。

2開放式工程訓練課程的內容與體系

通過工程訓練課的具體實習過程,使學生具有設計、制造與生產過程的大概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勞動觀,建立勤奮、務實的良好的學習風范和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工作作風。從歷年畢業生就業的情況來看,有較全面和較完善的工程實踐訓練經歷的畢業生往往更受用人單位的歡迎,而且有較大的擇業優勢。如工程訓練課程中機械制造的主要內容有:

①掌握機械制造工藝的基本技能,建立機械制造過程的具體概念。系統了解毛坯制造(鑄、鍛、焊等)、機械零件加工(車、銑、刨、磨、鉗、熱處理等)、整體裝配的主要工藝方法,以及加工過程新工藝、新技術與新設備在機械制造中的具體應用。熟悉機械零件的常用材料的性能、牌號及選用方法,掌握常用的加工方法及所用的一般通用設備的工作原理及典型結構,了解掌握相關量具的使用技能。

②學生在實習中學會獨立操作,并盡量結合生產實際真刀真槍實干,在主要工種上具有獨立完成簡單零件加工制造的實踐能力,具有對簡單零件加工方式的選擇和進行工藝分析的能力。具有操縱車床加工簡單零部件的技能,對其他結構較為復雜的機床則進行適量的操作訓練,以加強其感性認識。在鉗工與鑄造實習中應具有加工簡單件的實踐能力,在鍛造和熱處理等工藝技術方面應具有初步操作的技能。訓練實習中學生要生產一定質量和數量的零件或實習件。

③通過實習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實際工作作風。在勞動觀點、遵守紀律、愛護公共財物、質量和經濟理念、理論聯系實際工作作風等方面得到真實的培養和鍛煉。改變傳統金工實習中以教師為中心的實習模式,真正實現以學生自我訓練為主的工程訓練實踐教學,增加開放與綜合性的創新性的實訓內涵,以達到發揮學生自主與積極參與工程訓練的實踐目的。改變講課、實驗與實習等教學內容相互分離的模塊內容,利用工程培訓場所的軟硬件條件,實現相關主要內容培訓的系列化與一體化。將工程訓練的不同模塊、培訓項目等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可以使得學生通過一個或幾個典型產品的加工培訓,就能夠掌握產品制造的基本工藝過程和技能。

新時代高等院校的工程培訓過程應該盡量實現工廠化的實際管理模式,這樣可以營造一種真實的工程制造過程氛圍。具體實施相關項目的工程制造時,可以由學生自己組成典型產品的設計、生產管理小組,教學指導人員只作為顧問負責解決相關過程中關鍵節點的協調問題。實際工程制造產品的設計加工和外觀優化的整個過程由學生自己組織完成,這樣能夠提高學生參與工程訓練課程的興趣,培養其真正的創新能力,通過培訓過程中的相互協同來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作管理能力。

3工程訓練師資隊伍建設與技術發展

現代工程訓練機構建設的根本是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素質精良的工程訓練師資力量是實現教學培訓目的的保障。隨著工程訓練機構規模與功能的擴大,先進的教學設備和教學手段也在工程訓練的實際教學過程中被廣泛使用,這對工程訓練師資隊伍的年齡與知識結構,學歷層次與技術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近十年來的統計數據表明,我國高校的工程訓練機構選聘的具有博士學位或高級技術職稱的工程技術人員比例達到了35%以上。這些高素質的師資充實到工程訓練的具體指導崗位,承擔學生工程實習及創新活動的指導任務,形成了具有工程技術特色的新型師資隊伍。為了培養參訓學生的工程實踐意識及實際動手能力,工程訓練課的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還要學習和鉆研先進的教學管理理念,應該及時了解工程技術行業發展的動態,研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與方向,這樣就能將最新的科學技術、制造理念與技術創新成果等帶入課堂。高校應鼓勵并支持青年教師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支持指導教師參加各種進修培訓及相關的學術交流活動,以積極提升相關教師的工程訓練課程的綜合指導能力和學術研究水平。

在工程訓練課程的實際工作中,同時將教學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的儲備與應用也是十分有價值的工作,這樣可以及時提高工程訓練的教學質量和師資隊伍的教學能力,使得參訓學生的工程技術能力與綜合素質自然符合社會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教學科研人員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形成的教學科研成果是非常寶貴的教育資源,是廣大的工程訓練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的教育理論研究和經驗技術的總結。把這些教學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為教學所用的寶貴教育資源,我們就能夠在工程訓練的實踐教學工作中促進教學質量與專業水平的提升。將相關教師的學術及科研成果融入到工程實踐教學的具體內容中去,將前沿知識和重要信息及時融合到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這對參訓學生工程技術能力的促進發展,對工程訓練課程的教學質量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4工程訓練課程教學中的安全教育

安全技術教育是高校工程訓練課程中不同于其他課堂教學的教學內容,所以應該將其作為對學生進行工程安全教育的有效平臺。我們要著力培養參訓學生在工程訓練實踐中的安全意識,積極探索工程訓練課程教學工作中的安全教育問題,確保工程訓練實訓課程的安全性,采取完善的學生自身安全保障的積極措施。工程訓練實訓中的很多教學環節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如金工實習階段與實際生產十分接近,需要實際操作與使用設備進行工件的加工制造,如不注意安全問題則容易出現人身傷害與設備損毀事故。日本有一項針對大學生安全現狀的調查數據表明,某大學一年所發生的關于學生安全事故中有超過65%的事件與學生參與的教學實踐工作相關,而其中造成人身傷害的近50%的安全事故則發生在包含金工實習的實踐課程之中。因此,工程訓練教學中要針對安全問題對參訓學生進行系統的安全知識與安全技能的教育培訓。在學生進入工程訓練實際場所之前,要組織學生認真學習相關的教育教學規定,嚴格遵守各工種的“安全操作規程”,“安全第一”的思想要貫徹工程訓練課程的始終。“安全第一”觀念既是完成工程訓練學習任務的基本保證,也是培養合格的高質量工程技術人員應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在具體的工程訓練實踐環節要強調以下幾點:

①按時上下班,不準遲到早退,要嚴格遵守請假手續。

②進入實踐場所后應堅守崗位,不準串崗,不準做與實際訓練實習無關的事情。要絕對服從實習指導教師的指揮調動。尤其是當出現緊急情況時,應嚴格按照預案及時處理到位。

③在從事具體的實踐工作中不斤斤計較,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出現不協調的問題時要及時向現場指導老師反映,不允許有任何無理的行為和不規范的操作。

④要穿戴好工作服和勞動保護用具,因為這直接關系到人身安全保障問題。工作服的穿戴做到“三緊”,即領口、袖口和下擺要扣緊,其目的就是防輻射、擋鐵屑和防止纏繞事故的發生。褲子要蓋住腳面,不許穿高跟鞋、涼鞋與拖鞋進入工程訓練場所。留有長發的參訓同學須將頭發掖進工作帽里。在整個工程訓練課程期間要督促參訓學生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以保證其在實際訓練場所有充沛的工作體能和良好的精神狀態。所以,在高校工程訓練的實際教學工作中,要結合高校自身的條件、相關企業與社會培訓資源,力爭全面地對學生進行安全知識與技能方面的教育,積極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這樣可以使我們的高校畢業生具備良好的安全觀念和職業安全素質投入到未來的實際工作中去,這對于學生將來的自身發展、相關企業的安全生產和家庭與社會的穩定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5結語

高校工程訓練教學的創新是技術快速提升新時代和經濟轉型社會發展的強烈要求,但現在仍然是我國高等教育、尤其是理工科專業教學實踐培養計劃中的一個薄弱環節。高等院校應當積極主動地找準工程訓練創新教育的關鍵要素,明確工程訓練創新教育的目標,要以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為目的。在具體的工程訓練教學過程中,要強調工程訓練課程教師的教學主導地位和參訓學生的實踐主體地位,重視課堂知識的教學和工程實踐教學環節的對接。在工程訓練實際教學活動過程中,創造一個激勵創新意識、培育創新能力與安全和諧的良好教育教學環境,使我們培養的學生真正成為工程技術創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高素質人才,這是歷史賦予我們高校工程訓練教學工作的重任。

參考文獻

[1]NationalBoardforTechnicalEducation[R].DirectoryofPolytechnicsandCollegesinNigeria,U.S.DiplomaticMis-sion,Abuja,Nigeria,2007.

[2]張開升,張保成,李艷,等.面向專業認證的特色型機械專業工程教育質量保障機制[J].教育教學論壇,2018(30):1-5.

[3]劉志強,陳建兵.以學生為中心,推進機械類專業工程訓練的改革與實踐[J].大學教育,2016,26(12):137-140.

[4]賈弦.與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相適應的質量保證機制研究———以交通運輸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6(29):221-222.

[5]王萬強,張俊芳,陳國金.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工程訓練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6(23):150-151.

作者:胡慶華 單位:合肥師范學院實驗實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