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優化策略
時間:2022-04-09 10:48:36
導語: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優化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提升我國高校消防安全教育有效性,通過實地調研、對比分析等方式,對高校消防現狀進行分析,探尋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并提出優化措施。結果表明:目前高校消防教育在課程體系、教育內容、教育途徑、教師專業技能方面存在不足,建議針對消防教育、高校、大學生的特點,通過完善課程體系、注重實踐訓練、融入日常生活、加強教師培訓、成立技術聯盟等方法改進防安全教育的效果。
關鍵詞:消防安全教育;大學生;教育途徑;教育內容
火災事故不僅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更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高校知識密集、人才集中,火災事故易導致群死群傷,造成的損失及影響不可估量,如2015年4月5日徐州某大學發生火災,造成1人死亡5人受傷;2016年9月21日上海某大學發生火災,造成3人受傷;2018年12月26日北京某大學發生火災,造成3人死亡。據調查,消防安全意識淡薄、消防知識薄弱是導致火災事故的重要原因。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如何通過消防安全教育切實提高大學生的消防安全意識、消防知識技能是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一、高校消防安全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消防安全意識淡薄。據《中國消防年鑒》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2017年這5年間,高校共發生火災810起,其中電氣、用火不慎導致的火災事故為496起,占比高達61.23%,且呈現上升趨勢。大量統計數據表明,由于消防意識淡薄,大學生普遍存在違法違規用火用電行為。這一現象在宿舍尤為普遍,高達75%的大學生存在使用明令禁止的大功率電器行為,且其中絕大多數大學生存在主觀上的漠視,僅2%的學生明確意識到違規用電的危害。消防安全意識的淡薄更在同一高校連續發生多起火災的情況屢見不鮮,如福建某大學學生宿舍分別于2017年3月19日、2016年4月11日、2015年4月21日發生火災。(二)消防技能不足。大學生對于消防設施、疏散出口、逃生自救等消防安全知識的掌握程度并不樂觀,消防技能亟待加強。問卷調查顯示,17.7%的大學生選擇不采取任何防護措施的方式逃生,21.3%的大學生選擇采用奔跑或拍打等方式撲滅身上的火,個別學生甚至選擇跳樓等極端方式逃生。心理學相關研究表明,在火災狀態中,專業技能不足的普通人員在強烈的刺激下,呈現焦慮、慌亂狀態,幾乎不能夠正確報警并自救。不會使用滅火器等消防器材,不熟悉建筑的疏散樓梯位置,不能采取正確的方式逃生等都會導致在火災發生時失去黃金處理時間,進而導致更大的損失。例如,2012年12月5日,東方大學學生宿舍發生火災,五樓4名男生被困寢室,未采取任何防止煙氣侵入的措施。由于煙氣蔓延進室內,其中一人未采取任何措施直立奔跑沖出房間逃生,導致嚴重的呼吸道吸入性損傷,生命垂危;其余3人在室內將上身探出窗外躲避濃煙,但也未采取濕毛巾掩鼻等措施,致使呼吸道吸入性損傷。
二、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體系系統性不足。在我國的高校課程體系中,消防安全教育并未獲得應有的重視,缺乏相應的執行力度。除少數幾所高校設有相關課程外,大部分高校僅在新生入學或發生重大火災等特定時期進行消防安全教育,教學形式多為臨時性專題講座。據調查,未開設任何模式消防安全教育的高校占比31%,每學期開設1次的占比40%,每學期開設3次以上的占比12%。消防安全教育并未納入我國的高校的教學體系,消防安全教育的教材、時間等沒有統一規劃,內容、要求、效果沒有明確規定,具有很強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深度廣度不足,系統性、完善性有待提高。(二)教育內容缺乏時效性。我國高校的消防安全教育在內容上偏重于消防安全知識的傳授,重點介紹火災的原理、滅火器材的使用等,火場逃生方法、相應的急救措施(心肺復蘇等)及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等火災逃生實際相關的內容或缺失或一帶而過,內容單一簡略。這導致大學生對消防的認識只停留在理論上,實際避險能力、自救能力并未得到有效提高。消防安全教材忽視教育對象的年齡、生理、心理認知特點,針對性不強。表達形式以文字概述為主,缺少火災逃生等的細節措施、具體案例、圖片視頻等,直觀性、可操作性差。此外,由于從事教材編撰的師資力量長期脫離消防一線,消防教材與當下的研究形勢不符,往往浮于表面甚至存在不當之處。以實驗室為例,高校實驗室具有大量的易燃易爆品,發生火災的概率極高,但教材對實驗室常用易燃易爆品的存儲條件、加料順序、操作注意事項、滅火方法、逃生方法的介紹少且不全。大學生實驗操作失誤引發的火災案例層出不窮,造成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2017年6月18日,北京某大學化學樓216實驗室,因實驗操作不當引發火災;2016年9月22日,上海某大學松江校區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實驗室,因鈉試驗誤操作引發火災;2014年3月18日,北京某大學化學樓實驗室,因學生實驗操作不當引發火災。(三)教育途徑重理論輕實踐。我國高校消防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徑為海報展板、影視作品,其次為消防會議、消防講座,高達90%的大學生沒有參加過任何形式的消防演練。消防安全教育更傾向于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互動和實踐訓練,這種方式不能有效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同時,理論與實踐銜接不佳,大學生即使很好的記憶了課程內容,由于不能把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相結合、缺乏實際操作經驗,面臨火災仍會慌亂驚恐、不能從容應對。根據問卷調查統計顯示,92.00%的大學生掌握火災逃生理論知識,但只有10.67%的大學生平時會觀察安全出口的位置,12%的大學生可以正確使用滅火器。目前的高校教育方式適合消防知識的傳播,但對逃生技能、安全自救技能等的培養收效甚微。(四)教師專業素質有待提高。教師是消防安全教育課程的執行者,教師自身的理論功底及實踐技能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大部分任課教師學習掌握的消防知識已趨落后,加之就職后繼續培養政策的缺失,導致專業知識薄弱、落后。在消防安全教學中,教師拘泥于課本內容的原貌灌輸,缺乏個人的認識見解,不具備理論實際相整合的能力,不能夠把最新的消防技術、成果與動態帶到課堂上,其必然結果是教學內容僵化陳舊,學生難以接受。在消防實踐技能培養方面,教師實踐技能不足為目前的普遍現象,有的甚至從未深入消防一線,這導致教師不太清楚如何指導學生實際操作,進而導致大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效果不盡如人意。
三、提升高校消防安全教育的途徑
(一)納入大綱,構建高校消防安全教育體系。高校應當將消防安全納入教學大綱,細化教學目標、實施途徑、課程設置等,構建完善的高校消防安全教育體系,把消防安全教育貫穿于整個大學期間,確保消防安全教育的連貫性、系統性。新生階段尤其重視消防安全的科普常識、用電安全與火災防范等的掌握,樹立新生的消防安全意識。此外,針對不同年級、階段、學科大學生的消防安全知識訴求,制定具體的教育方案。消防安全教育與其他學科、社團活動等的有機結合,使消防教育無處不在,可以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消防知識技能。消防安全教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學科,與多個學科都有交叉重合,可在其他課程中穿插滲透消防相關知識,如把消防安全教育和軍訓、專業課、體育課等其他課程結合起來、相輔相成,加深大學生對消防知識技能的理解。此外,高校社團是大學生自愿選擇的課外實踐活動團體,對學生的成長有重要的作用。在豐富多樣的社團活動中融入消防安全教育,引導大學生主動了解、掌握消防安全知識,能夠彌補課程的不足,實現“教學做合一”,促使高校大學生對消防安全的認識從自發走向自覺,進而內化為自身的認識。(二)注重實踐,提升疏散逃生能力和滅火技能。通過消防演練等實踐活動,實際運用消防安全知識完成緊急自救,能夠提高大學生疏散、自救和撲救初期火災的能力,彌補理論教學的不足。日本、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家都十分注重消防實踐的培訓。如日本幼兒園、小學每年舉辦至少2次防災避難訓練,中學則每年至少1次,此外還有呼救比賽、煙霧逃生體驗、攀繩游戲比賽、登高救人體驗、參觀消防隊、防災館等多種形式的消防實踐技能教育。美國則注重各種形式的消防逃生訓練,包括兒童逃生訓練、高中生逃生訓練、家庭逃生訓練等;此外,各大中小城市均有設備完善的消防訓練中心,內設高塔、高樓、煙霧試驗室等模擬火災實況的訓練場所。此外,高校聯合消防部門定期組織消防安全實踐活動,比如消防設施設備的現場教學觀摩、模擬逃生疏散路線設計等,也是提高應對火災能力的重要途徑。(三)融入日常,展開豐富的消防安全教育活動。消防安全教育事關大學生的生命財產和高校的穩定,教育的內容、角度、形式等都需要經過科學嚴謹的論證。美國、德國、英國等發達國家消防安全教育措施的制定均經過對火災案例統計、受眾特點等的深入研究。“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高校大學生是受教育的對象,更是教育過程中的主體,消防安全教育一定要重視大學生在消防安全方面的相關訴求,通過學生會組織、問卷調查等信息反饋渠道真正了解學生對于消防安全的困惑、需求,并把學生關心的熱點、焦點列入教學內容,實實在在把消防教育納入大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比如,針對大學生亂扔煙頭、亂拉電線等不安全習慣,有的放矢的講解宿舍火災原因、防火注意事項;在開學季等大量學生外出租房時段,提示校外住房應注意的消防安全問題等。此外,消防安全教育還可以采用微電影、微信推送、動畫、游戲等當下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四)專兼職結合,加強消防專職人員業務培訓。消防安全教育在高校真正落實下去,一方面,應大力培訓消防專職教師,建立一支理論功底扎實、實踐技能過硬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制定消防安全培訓計劃及教師上崗標準,邀請消防教育專家開設專題講座,指導教師獲得消防安全知識的途徑、開展消防安全教育的方法形式、講授專業現狀及發展趨勢等,打破課本的拘泥束縛;通過定期組織教師研討等方式,分享課程經驗,探討教學過程中的困難問題,促進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鼓勵教師到消防基層調研、鍛煉,了解消防一線的實際工作,提高自身的實踐技能;建立考核標準,對教師培訓學習的成果進行審核管理,確保教師的消防知識、消防技能得到提升;推行獎勵機制,對消防教育成果突出的教師進行獎勵表彰,引導教師注重提升專業水平,起到正激勵的效果。另一方面,招聘兼職教師解決教師不足的問題。聘請高水平、高技能的消防隊員、消防工程師等專業人才擔任兼職教師,著重消防實踐技能的培訓,并形成機制以保證教學的持續穩定。此外,從事消防工作的離退休員工消防經驗豐富,也可以納入聘用范圍。以日本為例,東京都的本所防災教育館共有員工29人、講解員22人,除館長外,均為東京都消防廳退休員工。
作者:池云彥 馮勝梅 單位: 西南醫科大學
- 上一篇:幼兒園感恩教育探索
- 下一篇:建筑施工安全教育培訓現狀與改良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