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互助如何助力班級管理

時間:2022-04-28 10:23:00

導語:教師互助如何助力班級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師互助如何助力班級管理

新課改理念下,教師間的同伴互助是大力提倡的教職員工間的新型關系體系。互動和合作在教師間的加強,可以幫助教師突破阻礙發展的消極因素。擁有共同理念、信念且彼此互助的教師集體才能實現有效教育。在初中班級管理的過程中,一切交給班主任是不能建立有效管理合力的。

一、教師同伴互助的形式和方法

1、經驗共享

交流和合作在教師間開展,能有效促進集體力量的發揮,對教育管理的提升效果是明顯的。一個教師的教學管理經驗變成所有教師的經驗,開展教學管理經驗交流活動,能使教育工作事半功倍。所謂,你有一經驗,我有一個經驗,交流后你我就各自擁有了兩個經驗。想要使教師的班級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完善大家的理論和實踐,在教師間進行理念的分享、經驗的分享和知識的分享是必要的。經驗共享的同伴互助形式,可以使教師團隊的整體水平得到提高,還對獨立的教師個體起到很好的提升效果。同伴互助的教師工作形式,就是要將大家聚集起來,讓每一名教師都成為奉獻者和受益者。在這個形式的開展過程中,快樂體驗、成功體驗和歸屬體驗是共同的。同伴互助給教師團隊注入了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尊重差異、彼此欣賞的氛圍給教師的工作帶來了新氣象。

2、新老教師的互助

一個教師的團隊,其發展的方向應該是面向全體的。一花獨放不是春,要想形成教師同伴互助的合力,讓這種形式發揮出最佳的效果,就要在強調集體能力的同時,注重教師個體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要想組建一個優秀的互助教師團隊,就應先培養每個教師的能力。這就要求在推進教師同伴互助時,注意教師間的業務互助。教師的業務能力互助可分層組織,倡導教師間“新”與“老”的組合互助。這里所說的新和老,不是單單指年齡上的,而更多的是指班級管理經驗上的。經驗豐富的教師,見多識廣,在管理班級上有自己獨特的模式。新教師則經驗不足,但理論新,熱情高,沒有經驗的拘束,更能發揮創新效應。因而,教師的同伴互助強調新與老的有機結對,讓這些教師在互助中攜手共進,為實現在同伴互助形式下的高效班級管理奠定基礎。

3、組織教研

教師間的同伴互助不能僅僅是兩兩間的自主活動,可以是松散的、隨機的,但也應注重有組織的互助,這樣才能使同伴互助這種形式不流于形式。有組織的互助是保障教師間的同伴互助的規范化需求。教師的同伴互助活動的組織,通常強調參與性和實踐性。保證教師的參與程度,還要保證活動組織的針對性。也就是說,每次組織這樣的集體互助活動時,都應是有目的的、有實踐意義的,而不能為組織而組織,擺擺樣子,沒有組織這個活動的內涵,也體現不出互助的張力。這樣的集體同伴互助,可以說也是一次教研活動。針對初中的班級管理,先提煉一個課題,大家在一起來圍繞這個話題發表見解、出主意。這是教師間創造性互助合作的重要平臺。當然,教師間的同伴互助形式和方法還有很多,如教師集體備課、合作講課、共享課件等等。但由于這些與本文所要重點研究的班級管理關系不大,這里不再贅述。

二、同伴互助管理班級的有效應用

教師間的同伴互助形式不是班級管理的結果,要想實現有效的班級管理,還需要將這些形式上的東西應用到班級管理的實踐當中去,體現出真實的管理效果。在初中的班級管理中,主要管理決策方向的把控者應該是班主任,任課教師不能在這個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喧賓奪主,也不能袖手旁觀。既不能忽略任課教師在班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不能讓班級管理出現教師各行其是的現象。任課教師參與管理的體現在與班主任的合作協同度上,班主任的管理體現在班級管理的風格特色上。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主導者,任課教師是班級管理的助手。任課教師參與班級管理不能置身班主任之上,而是甘心做管理的配角,認識到班級管理有主次之別。任課教師在參與管理時要與班主任加強溝通,盡可能保持統一,不然會造成學生無所適從。但主次有別,不能理解為在班級管理中重要性不一樣。其實要說任課教師與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哪個的作用更重要些是不能這么衡量的。任課教師在班級管理中有其獨特的優勢。如,任課教師在學生中的心目中,感覺會更容易交流和親近一些。如果任課教師發揮這個特點,就能有效架起一個師生間溝通的橋梁。在班主任與學生間發揮調解和溝通作用,這是班主任所不容易達到的。如果任課教師把班級管理當作與己無關的事,把一切甩給班主任是不應該的。這也背離了同伴互助的理念,要知道,任課教師不僅有教書的義務,也有育人的義務。從另一個角度上說,在學科的班級管理上,任課教師反而應處于主導地位,班主任則處于協助的管理地位,這時的班主任就不能越俎代庖了。所以說,在初中的班級管理中,教師的同伴互助有主次而無輕重,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同伴互助在班級管理上的有效應用。

作者:張文翠 單位:陜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