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在初中班級管理的應用
時間:2022-02-26 02:39:05
導語:孫子兵法在初中班級管理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進步的基礎,肩負著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學校管理質量作為影響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育質量的高低,班級管理質量反映了學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的高低,如何提高班級管理質量已成為班級管理者共同探討的話題,而《孫子兵法》是我國軍事史上的一部奇書,以軍隊管理為切入點向班級管理者傳授管理之“道”,為班級管理者提供可行的管理經驗。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文化、教育的快速發展,社會、家長、學生對教育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班級管理質量反映學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高低。初中作為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處于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對教育質量的提高產生重要影響。初中階段的學生隨著青春期的到來,身心方面發生巨大的變化,在該階段的學生由于心理不成熟、以“自我”為中心、做事極端促使師生關系緊張、校園暴力事件時常發生。因此,在初中班級管理中如何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良好的師生關系以及如何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成了班級管理者共同面對且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就此本文將談論《孫子兵法》在初中班級管理上的運用,為初中班級管理者提供管理經驗。
一、“知己知彼”———初中班級管理的基礎
如何才能使班級更有凝聚力?如何才能使班級管理朝著班主任期待的方向發展?如何才能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孫老先生曾在《孫子•謀攻》中講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同樣,在班級管理方面也是如此,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管理班級。所謂的“知己”即全面了解自己,“知彼”即客觀了解學生。(一)知己“知己”在班級管理中指全面了解自己。在班級組織組建中班主任往往忽視對自己認識,從而導致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方面的執行力較弱,班級凝聚力較差。《孫子兵法》整篇主要以戰爭為中心,闡述了“將”對戰爭走勢的影響,孫子說“將者,智、信、仁、嚴、勇也”,認為這是作為一名將領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中的“將”,是班級的最高管理者,要清楚地認識自己是否具備了班主任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如淵博的科學文化、扎實的專業知識、深厚的語言功底、良好的心理素質、科學的管理能力等,并知道如何對所欠缺的能力加強學習。(二)知彼“知彼”在班級管理中是指要客觀了解學生。在班級組織組建中班主任往往忽視學生的客觀存在,從而不能制定出符合班級發展的具體目標,更好地管理班級。孫子《作戰篇》中說“故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即知兵之將是一個國家命運的掌握著,在班級管理中“知生之師”是一個班級管理好壞的決定性因素。“知彼”與班級目標。班級目標即在班主任的指導下,通過師生共同制定符合班級、學生奮斗的目標,有利于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為實現既定目標而努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于如何制定符合班集體的班級目標,孫子《計篇》說:“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在這里可以理解為教師和學生要有共同的目標,即班主任和學生在班級目標上達成一致。因此,班主任在制定班級目標時要充分了解學生,最大化的從學生角度出發,從而使得班級目標制定更完善,班級建設更活躍。“知彼”與學生干部。學生干部是協助班主任開展班級工作的得力助手,在學生中起模范帶頭作用,選好學生干部是班級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孫子《謀攻篇》說“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學生干部作為班級中的“將”,是繼班主任之下的班級管理者,是影響班級管理正常運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選擇學生干部時班主任要“擇人任勢”,用孫子的話說“知彼”,只有在全面了解學生的特點、做事風格、與班級同學的關系、是否有群眾基礎、思想觀念、能力的基礎上才能選出“在其位謀其職”的學生干部。
二、“視卒如嬰兒,視卒如愛子”———初中班級管理的核心
2006年9月湖南永州十二中師生沖突致學生死亡事件;2010年4月23日,廣東陸豐甲子鎮第一中學,學生群毆老師致昏迷重傷事件;2014年8月24日湖南龍山皇倉中學教官師生沖突致多人受傷事件等等;頻頻發生的校園暴力事件對師、生都將成為終身的陰影,師生關系的不和睦是導致這些血淋淋事件的重要原因。師生關系作為初中班級管理的核心,怎樣才能創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孫子在《孫子兵法•地形篇》中說:“視卒如嬰兒,故可以與之赴深谿;視卒如愛子,故可以與之俱死。”首先,以理服人。孫子《謀攻篇》說“不戰而屈人之兵”,指不通過戰爭就讓敵人屈服。在班級管理中學生在班級處于弱勢群體,是被管理的對象,初中學生處于自我意識覺醒階段,希望得到尊重,同時對外界事物認識判斷不夠準確、全面,解決問題的方法沖動、不科學。若班主任通過武力手段管理只能使學生口服心不服,這不但不能緩解師生矛盾反而會加劇師生之間的矛盾,這往往也是導致校園流血事件再次發生的原因所在。因此,班主任在處理師生關系時,要學會尊重學生,通過與學生講道理做到“以理服人”而不是一味采取暴力手段,這樣做不僅不能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對自己的尊重,更是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變性。其次,“攻心”為上。孫子《謀攻篇》說“故上兵伐謀,其下攻城”,其意為:打敗敵人的最好方式用謀略打敗敵人,攻城是迫不得已才采取的措施。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由少年向成人過渡的時期,身心都在發生強烈的變化。“伐謀”用在師生關系處理上指“攻心”,從學生的心里入手教育學生,讓學生從心里明白自己的不對,這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耐心貫穿。孫子《謀攻篇》說:“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三分之一而成不拔者,此攻城之災也。”此思想在班級管理中是指對學生要有耐心。針對校園師生矛盾,若老師能耐心聽學生解釋,并想辦法幫助學生改正錯誤,那么這樣的悲劇可能就不會發生了。
三、“令之以文,齊之以武”———初中班級管理的保障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無法不成國,無規不成家,“法”在班級管理中也同樣重要,是班級管理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如何在班級管理中有效運用“法”,孫子說“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其意是用獎賞來團結士兵,同時用懲罰來教育士兵。因此,在班級管理中巧妙運用獎勵和懲罰是兩個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每個班主任都應該學習的基本技能。1.獎勵獎勵指班主任通過一個愉快的刺激,從而增強學生其行為出現的概率。孫子說“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故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意為要通過獎賞來提升士兵的作戰技能。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巧妙地運用獎勵的手段,可以使班級更具有凝聚力、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營造良好班級管理氛圍。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獎勵中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獎勵要及時,初中生是處于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渴望引起班主任的注意,得到表揚。當學生需要關注時,沒有及時采取獎勵措施對其行為進行強化,便會打擊其積極性;其次,獎勵要客觀,初中生處于自我中心階段,不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因此,班主任在運用獎勵手段時必須實事求是,不管任何學生只要做出某種正確行為時就要及時進行獎勵;最后,獎勵要物質與精神并用。對學生進行獎勵是不能以物質獎勵為主,這會讓學生形成唯利是圖的心理,不利于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而應該是在物質獎勵中融入精神獎勵,物質獎勵可以激發學生做出符合班級管理的行為,精神獎勵可以使學生的這種行為得以長期保持和向前發展。2.懲罰懲罰指學生犯錯誤后班主任通過一個消極的刺激,使學生不當行為出現的頻率降低。如何運用懲罰的手段來管理學生?首先,孫子說:“先奪其所愛,則聽矣。”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抓住學生的“所愛”;其次,孫子說:“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在班級管理中“法”指班級規章制度,班主任要組織全班學生參與班級規章的制定,同時班主任要以身作則為學生作好表率;最后,孫子說:“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說:“不通過交戰就能使敵人屈服,才是真正的優秀將領。”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使用懲罰的手段目的是使學生的某些不當行為不再發生,因此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懲罰時可以“以攻心為上”這樣不僅避免和學生直接產生沖突,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從心里知道自己的錯誤。《孫子兵法》作為我國歷史上的瑰寶,現今被世界各國廣泛引用于企業管理、外交、行政管理等各行各業中,且都呈現出了佳績,也展現出了《孫子兵法》的耀眼光芒,但是這樣優秀的管理思想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卻少之又少,因此本文作者認為,《孫子兵法》中的相關管理理論也可應用于教育領域,使之在教育領域綻放無盡光芒!
參考文獻:
[1]劉萬倫,田學紅主編.發展與教育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陳孝彬.學校教育管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
[3]孫武著,臧憲柱譯.孫子兵法[M].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
[4]晏光勇.以積極的心態做優秀班主任[Z].成都外國語學校,2015.
作者:梅俊 許志豪 單位:貴州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
- 上一篇:幼兒舞蹈教育教學論文
- 下一篇:學導制班級管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