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創業教學制度的跨案例探新
時間:2022-04-06 04:06:17
導語:國外創業教學制度的跨案例探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內研究
近年來,國內對美國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研究比較熱,主要從兩個角度進行研究:體系內容與體系特點。但多數學者是把創業教育做得好的高校(如百森、斯坦福)當成典型案例來分析。體系內容:有學者將百森的創業教育體系分為“管理和創業基礎”項目與“創業精神培養強化課程”項目(ACE),且兩個項目分別針對不同年齡段。斯坦福大學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主要分為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目前專業課程已開發出21門。體系特點:程琪、孫陽春對中美創業教育進行了對比,認為美國創業教育的課程有幾個特點,即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實踐性強、師資力量雄厚。
不同高校的課程體系的側重點不同,如百森設計理念的戰略性、課程內容體系的完善性、課程教學方法的探究性、課程師資力量的優越性。而斯坦福大學課程體系的特點在于其利用其理工科學校的優勢,使得商與非商之間創業教育并重。哈佛商業學院的案例教學在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盡管目前我國開始重視對創業教育課程的研究,但與國外相比,我國的研究顯得不夠具體,課程體系籠統模糊,且基本都是個案研究,缺少各體系之間的比較與共通優越性的探索,因此對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具體的跨案例研究很有必要。
美國三所高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概況
(一)百森商學院
百森商學院成立于1919年,是美國的一所私立學校,自成立以來,最卓越的創業精神就一直穿著百森的發展軌跡。百森商學院引領美國乃至全球創業教育的發展潮流,早在1967年,百森就在全球推出了第一個研究生創業教育課程。百森商學院的整個運作方式就如同一個企業,“將創業教育作為了一種生活方式”。按照學生的輻射面,百森商學院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分為本科生體系與MBA體系。
1.本科生課程
本科生課程體系包括戰略與商業機會、創業者、資源需求與商業計劃、創業企業融資和快速成長五個部分。創業是一個過程,需要大學生思考是否要創業、創業需具備何種能力和素質、如何發現商機、如何創辦企業、如何經營企業等,該課程體系旨在幫助大學生合理尋求此類問題的答案。
2.MBA課程
百森的MBA創業教育課程為全美最頂尖、規模最大的創業教育選修課程。公選課程可分為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支持課程,具體包括22門。基礎課程:視角全面,內容基礎。主要課程包括創業與創業計劃書等,90%的學生會在學制內學完。學生在學完基礎課程后會選擇專業課程或支持課程。專業課程:針對不同學科的創業課程,提供與學科結合深入的創業知識與技能,主要包括公司創業、社會創業者等課程,學生覆蓋率占到63%。支持課程:針對創業的某一特定領域,提供更為具體的創業知識和技能,主要包括創業的社會責任,家族企業變化與成長等,學生覆蓋率63%。
(二)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成立于1636年,全美的第一所大學。哈佛大學的創業教育主要集中在商學院,哈佛商學院(HBS)成立于1908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從1947年Mylesmace在哈佛商學院講授第一堂創業課程,哈佛大學的創業教育歷史將近70年。哈佛大學的創業教育主要面向MBA學生,工商管理碩士課是哈佛商學院教學的中心內容。MBA的學制為兩年,哈佛大學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以學年來劃分(見圖2)。
1.第一年的必修課
第一學年學習統一的必修課程,分兩學期學完。第一學期5門,分別是:財政學I、財務報表與控制、領導與組織行為學、市場營銷學、技術與運作管理。第二學期6門,分別是:企業與政府及國際經濟、戰略管理、企業家管理、談判分析、財政學Ⅱ、領導與企業責任。第一年的必修課程看似不多,只有11門,但是強度非常大,因為哈佛大學采取案例教學為主的教學方法。每一門課程都包括大量的案例分析,每一個案例分析都要花費3-4個小時去準備,即使準備得非常充分,在課堂還要隨時應對老師和同學的有力質疑。開始學生們會感到很吃力,但是經過一年約800多個案例的訓練,形成了豐富的創業管理經驗。
2.第二年的選修課
第二學年進入專業選修課程和實習,選修課分為10大類,共100多門課程。選修課列出了課程名稱、任課教師、上課學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愛好自由選擇。除此之外,還有相應的實習。實習有兩種形式,一是學生自己找企業,二是學生自愿結合成小組,找企業聯系項目。哈佛商學院的選修課程設置已經成為幾乎所有大學的商學院碩士課程的參考模式。在10大類的選修課程中有1類是創業管理,有35門課程,主要分為創業啟蒙教育、創業系統知識、創業能力培養三大模塊。創業啟蒙教育,意在激發學生的創新創造意識、讓學生了解創新對于企業的重要性,課程的內容包括創業精神、創造性與組織等。創業系統知識,意在幫助企業管理者在創業情境下做出更明智的投資和財務上的決策等,課程如開創新企業、財務管理等。創業能力培養:開發創業者的知識、技巧和態度,使他們能在嚴格的資源限制與不確定環境下追求機會等,課程如創業管理。
(三)斯坦福大學
斯坦福大學成立于1885年,一共有7個學院,分別是:商學院、工學院、文理學院、地球科學學院、法學院、醫學院和教育學院,是唯一一所在自然科學方面與麻省理工學院相媲美的名校。作為理工科大學,斯坦福商學院非常注重與非商學院的互動,注重應用導向和學科間的優勢互補。它的創業教育從創業者而非投資者的角度來規劃創業個案,教導學生必須學會評估創業機會,結合個人能力、專業特長以及所面對的外部環境,來采取具體的創業行動。斯坦福大學的創業教育課程按照學院可分為兩類:商學院課程與非商學院課程。
1.商學院課程
斯坦福斯隆商學院開設的課程由創業教育研究中心承擔,有20門左右。雖然這20門課程沒有模塊化,但具有幫助那些著手創業的學生獲得更大成功的可能性。主要課程包括:私人證券投資(PrivateEquityInvesting)、投資管理與創業財政(InvestmentManagementandEntrepreneurialFinance)、金融中介和基金市場(FinancialIntermediariesandCapitalMarkets)、創業精神——創業新企業(Entrepreneurship:FormationofNewVentures)等。
2.非商學院課程
非商學院的課程由商學院的夏季創業研究所(SummerInstituteforEntrepreneurship)負責。非商學院開設的創業課程包括通識性的創業教育、與本專業相關的創業教育和針對性的講座三類:①通識性創業教育為當前的非商學院的研究生提供堅實的創業基礎知識、獨特的學習機會、創業方式和創業理念,主要課程包括會計、經濟等。②與專業相關的創業教育。各學院不盡相同,如工學院所開設的課程為:科技創業形成、亞洲高科技創業、以科技為基礎的公司的戰略、創業工程師等。③針對性講座。講演者都是相關領域的創業者、資深人士、企業的行政總裁等。通過講座,學生把自己學到的理論知識與他們講授的實踐經驗緊密地聯系起來,豐富了學生的創業知識含量。在講演之后,學生可以和講演者交流,向創業者提問,得到創業者的建議等。
美國三所高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共性
通過以上介紹與分析,我們得出這些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共性特點。
(一)核心式課程增強自我效能
三所學校都強調對核心課程的開設。創業的核心課程包括創業環境、創業意識、創業精神、機會識別、創業流程等,這些核心課程是創業課程中的重中之重。百森商學院本科生的創業課程與斯坦福商學院的課程基本上都是圍繞核心課程而形成的課程體系。哈佛大學在選修課的十大類中,有一塊是專門的創業管理類,占到了所有選修課程的30%。核心課程中的創業知識類、創業技能類展現給學生們一個新穎而全面的視角,增強了他們的創業自我效能,使得那些內心有一定程度的創業沖動,但仍對現實存在顧慮的學生打消了猶豫的念頭,給予他們極大的鼓勵與希望。而創業環境、創業精神類核心課程猶如一劑強心針,點燃并激發了學生們內心深處的創業熱情。
(二)漸進式模塊提升系統思維
三所高校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都是依據一定的標準分模塊進行的。這些模塊有的是單獨的,有的是模塊中鑲嵌子模塊,這些模塊之間都是環環相扣,有著逐層將知識內化的循序漸進的邏輯關系。百森商學院本科生創業教育課程子體系中,按照“創業者需要什么樣的精神——如何機會識別——如何融資——企業建成如何規避風險”這樣一個漸進式的邏輯順序安排各模塊。哈佛大學采取一種先必修再選修的順序,第一年大量且高強度的案例分析夯實學生的基礎,為第二年的創業教育核心課程的學習做好全面準備,這使得學生在接受創業教育課程時相對輕松,且容易接受。斯坦福大學的創業教育課程模塊強化了學生的創業意識,使得學生在對創業流程了如指掌的基礎上,將創業精神融入其自身的血液之中,系統訓練出對機會機遇的敏感度與敏銳度,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系統前瞻的創業思維。
(三)體驗式教學加速自我領悟
百森、哈佛、斯坦福均采用了體驗式教學方法。體驗式教學法采用最科學的“多重感官學習法”,這些感官學習法包括:靜心冥想,問卷分析,角色扮演,機會識別訓練,商業計劃書撰寫,模擬創辦企業等。體驗式的課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作用主要是設計體驗模式,并引導、激勵學生從變化多端的環境和不確定的風險中走出困境。三所高校所采用的體驗式學習法與傳統學習法相比有以下的優勢:在激發學生的創業興趣、影響創業活動方面,體驗式教學優于閱讀、傾聽。美國學者約瑟夫•派恩(JosephPyne)曾在他的著作《體驗經濟》中強調體驗的重要性:通過閱讀,個體可以學到10%的內容;通過傾聽,個體可以學習到15%的內容;而通過經歷該事件,從中自我領悟,個體可以學到80%的內容。體驗式教學能夠增強學生自身對創業精神的領悟力,加快對創業知識的內化速度。當然,三所學校的課程體系各具特色。如百森商學院非常注重機會識別課程,它的機會識別課程幾乎占到整個課程的2/3,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業式的思維方式、進取心、靈活性、創造力、冒險的愿望、抽象思維以及視市場變化為商機的能力”。
哈佛大學課程設置的獨特之處在于注重基礎課程的案例訓練,第一年的基礎必修課夯實基礎,積累了大量創業管理經驗。斯坦福大學憑借工科院校的優勢,將商學院與非商學院課程體系并重,注重學科優勢互補與應用導向,采取團隊教學與兩段式教學方式,由商學院及其他學院的學生組成團隊,進行市場調研與分析,激發創意并設計產品,進行商業化運作。
啟示與思考
通過對以上三所高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共同點的分析與把握,對比當前我國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比率小、缺乏高校自身特色、且多是描述性、實施難度大的現狀,本文將課程體系層層分解為三個層面,即目標層面、載體層面、運作層面,發現建立一個成功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有必要認真把握以下三個層面的內在邏輯規律。
(一)目標層面:準確理念定位,彰顯創業教育時代價值
任何一種體系的構建,都是要以一定的理念為支撐,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也不例外。準確定位創業教育的理念是構建體系的第一步,體系的建立都要在理念的指導之下進行。以上三所高校的典型案例,創業教育的理念準確且清晰。百森商學院的創業教育理念是培育創業精神,哈佛大學的創業教育理念是積累創業管理經驗,斯坦福大學的創業教育理念是培育企業主。這些理念的定位不僅要根據高校自身特點,也要根據自身條件。以斯坦福大學為例,斯坦福大學創建于1895年,創建人是當時加州鐵路大王老斯坦福。老斯坦福的“實用教育”(PracticaEducation)觀從一開始就影響著斯坦福大學的成長,再加上斯坦福大學位于硅谷附近,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決定了他的創業理念必然要以培育企業主為宗旨。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斯坦福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與當時的時代需求相呼應,立足商與非商學院學科優勢上的互補,通過實踐將一個個“點子”轉變成為一個個完整的企業,極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帶動了社會創業風氣的形成。我國高校在設計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方面,必須先根據其自身特點,定位高校創業教育理念,不可隨波逐流,更不能簡單地生搬硬套他校的課程體系,同時更需充分體現其時代價值。
(二)載體層面:明晰模塊角色,融合創業教育邏輯平臺
準確定位創業教育理念后,需要考慮的就是體系的走向問題,即各模塊的功能角色以及這些模塊功能的培養次序。創業教育的各個模塊按照體系的走向依次排列下去,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得創業知識能更好地被內化到學生的思維之中。在將各模塊按照體系走向排列下去后,需要進一步明確模塊的具體問題,即每個模塊在該體系中的核心功能,切忌混沌一片。當然每個模塊不可能只具有培養一種技能的功能,一般都是兩種或者更多種。走向是體系內部的一個流水線,從元素的輸入,到成品的輸出都是有一定順序要求的。
體系走向也分很多的模式,有聚焦式,有輻射式,有射線式,有螺旋上升式,這些走向也沒有孰好孰壞之分,主要考慮的是創業知識內化速度的科學邏輯。當體系走向確定下來,需要積極掌控,并依靠各模塊來執行。課程是模塊的支撐,在明確了模塊的核心功能之后,要通過調節模塊內的具體課程,增強課程之間的緊密性,運用課程的組合打造具有明確核心競爭力的模塊。我國的一些高校,雖然擁有創業教育體系模塊,但因其模塊內部課程松散,模塊之間亦有張冠李戴之嫌,往往效果不佳,因此融合創業教育邏輯平臺迫在眉睫。
(三)運作層面:擴大課程體驗,拓展創業教育實踐內涵
課程是體系的細胞,只有當每一門課程都充滿張力與活力時,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這一有機體才能有效運轉,并真正發揮其預期的甚至意想不到的作用。在具體的教學中,針對每一門創業教育課程,均要擯棄填鴨式的教學法,更多采用體驗式教學方法。體驗之“體”意在設身處地以及親身經歷;“驗”意在查看、感受、驗證、查考。教學中不斷運用體驗式教學方法能夠及時引導與啟發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體驗式的課程包括的內容豐富多彩,從體外拓展、情感體驗到機會識別、商業模擬等,有效拓展了創業教育的實踐內涵。而實踐以其親歷性、過程性,使得創業理念與創業精神被慢慢滲透到學生的潛意識里,激發更多具有個性的創造性思想與行動成果。
我國對創業教育教學方式的研究已有所涉獵,但如何更好地借鑒國外創業教育的精華之處,讓體驗式的學習方式融入生活,成為一種生活態度與方式,仍有許多工作要做,因為只有通過自我領悟的知識才會被高效靈活地運用。在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完備且逐步完善的情境下,以創業教育帶動整體的大學教育改革與創新,為我國舉步維艱的大學教育發展打開一個豁口,任重道遠。
作者:張昊民蔣凌玲馬君單位:上海大學管理學院
- 上一篇:民族大學創業教導形式探究
- 下一篇:軟件類教程與創業教學的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