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學院創新創業教育論文

時間:2022-04-17 09:25:38

導語:理工學院創新創業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理工學院創新創業教育論文

1南洋理工學院職業教育理念

雖然新加坡高職教育發展時間不長,但其典型的東西方融合特色使其成為亞洲乃至其他地區國家競相學習的榜樣.南洋理工學院在辦學策略上,重點突出市場導向、柔性系統、能力開發、國際合作、面向世界以及重應用、重開發的辦學策略,可謂新加坡高等職業教育的代表.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更具個性化的創新教育理念,為學生的職業生活與創新創業作好準備,使他們成為新加坡科技創新、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南洋理工學院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專才、創意及創新能力來支持企業之發展需求,如此遠大而又切合實際的使命定位,使其辦學策略和教學模式更加具有了科學的發展依托.

1.1無界化校園理念下的實用主義

無界化校園管理理念是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靈活學習,教師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見解和判斷有針對性對教學內容按照社會需要加以改進和完善,使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得到保證.現實中的問題往往不分專業界限,任何一個項目都是綜合性和系統性的,依賴于多個學科之間專業知識的融合和創新,從現實中對具有創新創業特質的復合型人才的熱衷追求也可看出其重要意義.這種復合體現在校園教學中就是強調各學科之間的緊密溝通和聯系,而南洋理工學院將這種聯系制度化地高度融合,并以此來強化行政管理部門和教學系之間合作的團隊精神,同時強化資源與人才的共享,促進不同學系間的項目合作及教學活動交流,提供更多綜合科技創新創業與應用機會.通過這種復雜的綜合應用項目,提升教師之間的合作教學能力,強化學生的專業和創新能力,同時還可以加強學院的靈活度和反應能力.在此理念下,學校培養了更多具有開放性創新思維和國際眼光的教師和學生,這種國際化使教師具備更加寬廣的視野和領先的專業技能以及跟蹤國際最新發展趨勢的創新能力,使得學生無論是從教師處學習,還是參與國際競賽,抑或參與國際企業的項目,都主動或被動地置身于國際化的環境中,進而在學習和工作過程中都體現了真正的全球無界化.

1.2注重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技能培養

南洋理工學院開創的“教學工廠教學方式通過高度仿真的環境使學生有直接的感悟和現場感,尤其注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教學工廠是以學校,而不是企業為本位,在現有的教學系統的基礎上設立,是將實際企業環境引入教學環境之中,由模擬到模仿再到融合的過程.其中企業和研發項目是教學工廠里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使學生能將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多元化、多層次的工作環境中.教學工廠的辦學理念經歷了4個階段:第一階段,學院與企業開展伙伴關系,盡可能多地吸收先進企業的技術和資金,全面模擬企業環境;第二階段,學院全年不間斷地為學生安排項目,以配合企業需求;第三階段,學校開始著手系統地進行專業開發;第四階段,樹立全面的教學工廠理念,幫助學校實現自己的理想.

1.3積極推動產學研結合

新加坡高等職業教育把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緊密地結合了起來,實現了職業教育的高等化和高等教育的職業化,其推行的教學工廠教學模式以及全方位的校企合作使其具備了高職教育高速發展的動力.這種源于企業、用于企業的校企合作精神,使其可掌握市場發展最新信息和趨勢,擴充教學與發展資源,開拓科研和創新項目,不斷引入國內外企業實習機會.南洋理工學院各系部都與產業實現了較強的融合,通過校企共同設立的實驗室讓教師與學生和企業共同研發項目,或通過學系專業咨詢委員會成員來增強與產業間的融合,另外還通過在職培訓課程加深與企業的聯系.令人側目的是,該學院的各學系都具有與新加坡國內外企業的融合項目,其中很多都是國際知名的大公司,如信息科技系與企業合建的實驗室,就涉及微軟、思科、甲骨文等大型企業,其提供在職培訓的專向專業如電子商務、IT安全等,主要服務對象是在職的專業人員,以此來滿足企業在各關鍵領域對專向人才的需求.

2我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2.1教學體系不統一

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與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多數高職院校并沒有把創新創業教育當作高等職業教育主流教學體系中的一部分,創新創業教育仍處于自發、分散的探索階段.現行的教學模式中,創新創業教育多以選修課講授為主,沒有形成統一的課程目標,教學效果、教學內容差異很大.很多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人員缺乏相關的實踐經驗,教學效果不明顯.另外,創新創業教育相關的學術研究深度不夠,沒有與生產企業相互融合,導致創新研究成果轉化率低.

2.2辦學定位模糊

當前我國的職業教育在辦學目標和辦學理念上界定模糊,很多高職院校依據普通高校的辦學模式組建,有著普通高校的共同特點,重理論輕實踐,特別是缺乏以市場為導向的辦學策略.另外,由于發展時間較短,在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上還不夠完善,有些高職院校的管理機構、校園設施、師資隊伍等方面類似本科院校,但運行模式又按照中專時期的方法進行,無法體現高職教育的特點.突出反映在教學上注重理論體系講授,忽視實踐技能和創新創業理念的培育;理論課時占用比重較大,實踐實訓時間不足.另外,考核方式比較單一,注重理論知識考核,實踐實訓考核方式不夠完善和科學,使很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技能的人才無法獲得公正評價,埋沒了大量具有潛質的人.

2.3校企橫向聯系結合度不高

高職院校產學研結合是完成教學使命的需要,提高教學科研能力的需要,加強學生實訓基地建設的需要,也是多渠道籌措經費的需要.當前我國高職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體系已初步形成.與此同時,高職院校的產學研也呈現了蓬勃發展良好勢頭,但限于各種條件的限制,高職院校的產學研發展并未達到其應有的高度.無論是職教集團還是實習基地,都沒有真正實現學校的主導地位.究其原因,根源在于企業的需求并沒有得到充分滿足,造成了學校方面主動,企業方面被動的單向合作局面.應通過尋找適當模式促進我國高職教育的校企合作,充分滿足企業方需求,避免學校方面單方索取,使校企雙方真正實現共贏.

3南洋理工學院職業教育理念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啟示

3.1革新教育理念

隨著全球經濟發展多元化的不斷深入,各經濟體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也加速了各國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大學的作用和活動范圍從純理論科學研究轉為傾向于實用性,更直接地參與科技成果產業化,更多地介入行業或區域經濟發展,課程設置和師資隊伍結構更注重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育過程中更強調實踐環節,教學中融入創新創業元素開始成為當前很多高校的發展特征.教育部2014年提出對全國600余所高校進行轉型,將其辦學理念進行重新定位,以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為自己的目標,在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同時,創造條件,培養“行業創業者或領導者.如何寓學科能力培養于應用能力訓練中,做到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相結合,融合通識教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新一代大學生,需要改革高等教育理念與人才培養機制,通過跨領域全方位的教育,培養有創造力和創業精神的未來行業領袖.應在大學教育中推廣和促進創新創業教育,支持學生、教師把創新點概念化,然后拿到企業中去測試、調整和提高,不斷完善并實現轉化.這是實現創新和轉變的最佳辦法,也是南洋理工學院“教學工廠與“無界化校園教育理念之典型寫照.

3.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匱乏是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動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必須加強師資引進和培養力度.可借鑒南洋理工學院的做法,從企業、政府中聘請有實際工作經驗和理論修養的企業家、咨詢師、創業投資家等擔任兼職教師.同時,鼓勵教師參與企業咨詢、研發和管理工作,增加實踐經驗.高職院校應當將培養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作為自己持續發展的動力來源,通過現場引進、教師鍛煉、行業兼職等方式加強雙師素質教師的培養,將對學生的教育與教師的教育緊密結合,以提高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水平.《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要建立職業教育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專業教師每兩年必須有兩個月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同時,應制定和完善職業教育兼職教師聘用政策,支持職業院校面向社會聘用工程技術人員與高技能人才擔任專業課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另外,要建立良好的職業教育師資培訓體系,通過校際之間合作,共建地區性的職教師資培訓中心,多方面加強師資培養工作.

3.3改革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借鑒南洋理工學院的職業教育理念,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校)積極探索分層教育,構建多方位課程體系,開展包含普惠、小眾、精英等類別的分層教育,建成了必修保基、限選強能、公選拓展、網絡延伸、實踐提升、“二課熏陶的“三層次六方位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第一層次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普惠教育.通過《創業基礎》必修課和各專業創新創業限選課的理論教學,啟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和創業意識,點燃學生的創業激情,挖掘學生的創業潛能,發現創新創業型人才,提升學生創造性就業的能力.第二層次面向有意向創業的學生開展小眾教育.通過創業類公選課與相關的實習實訓,進行創業知識、創業素質拓展教育和創業技能培訓,引導學生為自主創業做出積極準備,一旦時機成熟即可創業.第三層次面向已經進行創業實踐的學生開展個體教育.針對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和培訓,讓學生全過程、全方位地體驗創業歷程,全面提升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鼓勵其畢業后直接創業,同時創造就業崗位帶動其他學生就業.

3.4建設校內外創新創業實踐體系

2000年以來,科技部、教育部先后在全國部分省(市)和高校相繼建立了國家級與省級大學生科技園、產業園及創業孵化器等服務保障機構.但是,與新加坡相比,投入和產出非常有限.可借鑒南洋理工學院的“教學工廠模式,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校內外大學生創業園,把大學的人才、技術、信息、實驗設備、圖書資料等綜合智力優勢與其他社會資源優勢相結合,為學生提供企業創立與運行、資本運作、風險規避、知識產權等創業實務咨詢與人員培訓服務;

2)建設校企合作的研發中心,把企業的研發任務移植到校園內,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各取所需,提升大學生的科技創新創業能力;

3)建立由政府或企業參與,高校主導的科技園區或孵化器,在政策、資金層面給予支持和投入,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后勤保障.

4結語

理工學院的教學工廠和無界化校園理念"為國內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優秀的可借鑒經驗.同時我們應注意到,任何一種教育模式的最終實效性,取決于其實施過程的本土化,創新創業教育也不例外.因此,在實施創新創業教育中,應充分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合理有效地利用現有資源優勢,將創新創業教育最大化,為社會培養更多創新人才.

作者:李壽泉單位: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