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實踐路徑
時間:2022-09-08 10:27:54
導語: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實踐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傳統應試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新課標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學要求。生活化教學理念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環節的有效運用,穩步提升了教學的有效性,提高了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教師要回歸生活,以生活元素構建教學情境,以生活中的案例搭建實踐平臺,全面、深度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推動教學深度發展。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初中地理;思想原則;實踐路徑
初中地理新課標要求教師強化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讀圖能力等綜合素養,對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一現實背景下,部分教師嘗試回歸生活,以生活元素構建教學情境,以生活中的案例搭建實踐平臺,目前已取得全面、深度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及提升教學有效性等重要教學成果,生活化教學也因此成為地理教師開展教學的重要路徑。
一、生活化教學綜述
生活化教學,顧名思義,是指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生活的背景之中,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學習知識,以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教學目標。在初中地理教學環節,生活化教學指教師緊扣“以學生為本”教育思想,根據學生心理和思維發展規律以及初中地理課程標準的要求,深度挖掘生活案例、鄉土素材、時事熱點等學生喜聞樂見且易于理解的生活素材,科學設計生活化教學方案,使學生在生活化教學情境中輕松獲得地理知識與技能,形成應有的地理思維和資源、人口、環境觀,并最終能將之應用于自然與社會,以此努力分析與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從這一概念中我們不難得出結論,生活化教學與初中地理新課標“以學生為本”教育思想、以生活化為主要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為終極目標的要求十分契合,因此可以作為開展初中地理教學的重要路徑。
二、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實踐路徑分析
(一)課前科學設計生活化教學方案,建立有效教學基礎
為有效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開展初中地理教學,教師要在課前科學設計生活化教學方案,建立有效教學基礎。首先,教師要樹立科學性教育思想,即一方面緊扣人本教育思想,將學生確立為生活化教學的中心,另一方面立足教材,深度挖掘、提煉教材中與生活元素相關聯的教學內容,綜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知能力、課標要求等基本學情科學設計生活化教學方案,增強教學的針對性與實效性,為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提供保障。在“人本”教育思想的引導下,教師要以真誠的態度回應學生在教學中的反饋,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與信任,更加投入到生活化教學環節,以此構建師生良性互動的生態課堂,并為生活化教學營造更為和諧的課堂氛圍。其次,教師要堅持適度原則,即教師要在教學中適度融入生活化元素,避免過多的生活化元素分散學生精力,甚至將教學的重難點淹沒。再次,教師要堅持導學性原則,即教師不能僅做到在教學中舉個生活案例而已,而是要引導學生結合這些生活案例進行深度探究,以完成地理學習任務。
(二)利用生活化元素,提升導入環節有效性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學習興趣的推動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夠得到有效激發,學習效率也會隨之穩步提升,教學有效性也會得到保障。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以生活化元素為主題設計游戲、案例等多元導入方案,將學生迅速帶入地理世界。以學習“日本”為例,教師可以動漫、綜藝節目等生活化元素為切入點,與學生就從動漫、綜藝節目、紀錄片等渠道中得知的日本相關國情展開討論,完成導入環節。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調動學生的地理思維,進而為教學環節建立良好的知識基礎與心理鋪墊。
(三)課堂教學環節以生活化教學為主要模式,構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
為有效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開展初中地理教學,教師要在課堂教學環節以生活化教學為主要模式,構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最終實現學生核心素養及教學有效性的穩步提升。為此,一方面,教師可以生活元素為切入點科學設計游戲、案例等生活化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結合這些生活化教學情境深度理解地理知識,培養其地理核心素養,提升教學有效性;另一方面,教師可以生活元素為主題設計合作探究、分組學習等學生自主學習模式下的學習任務,并將地理探究思維等內容寓于這些任務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和提升教學有效性。以學習“西亞”為例,教師可為學生布置探究任務“了解西亞國家及西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并為學生展示西亞地圖以及西亞水域、航線相關內容的介紹資料,拋出如“波斯灣的石油運往西歐和美國的兩條路線路程相同嗎?為什么都不走近路呢?”等進階問題,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究,使學生感受到西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及重要性。在這一環節,教師一是要注意教學語言生活化,用諺語、順口溜等嚴謹又不失趣味性的生活化教學語言來解釋地理知識,并引導學生結合這些生活化語言識記地理知識,持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二是要注意時效性,即要大膽引入當下最熱門的人地關系矛盾等生活案例,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來展開分析,在傳授學生地理知識的同時,為學生植入環保教育、紅色教育等德育內容,拓展初中地理育人價值。三是要堅持鄉土性原則,即教師要充分利用區域內環境、文化等生活資源,以此為切入點深化對家鄉文化等內容的滲透,使學生更為了解本地文化等內容,更為清晰地發現地理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養成觀察生活的良好學習習慣。
(四)課后以生活化元素為實踐主題,鞏固、拓展教學有效性
生活化教學源于實踐,寓于實踐,高于實踐,實踐環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為有效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開展初中地理教學,教師要在課后以生活化元素為主題設計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鞏固、拓展教學有效性。首先,教師要結合生活化元素升級課后作業形式,將大量重復性筆頭作業升級為生活探究類作業,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技能遷移到課下,鞏固教學有效性。以學習“西亞”為例,教師可在課后布置如“請從以色列節水農業經驗中找出可持續發展背景下中國農業發展的新方向”等實踐任務,拓寬學生知識視野,深度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實踐能力等綜合素養,提升教學有效性。其次,教師可以在課后組織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如地理知識競賽等,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來解決生活實踐中的問題,激發其創新思維,進一步培養其實踐能力,提高教學有效性。
(五)生活化教學模式下的初中地理教學反思與展望
首先,生活中雖蘊含著豐富多彩的地理知識,但也存在著一定的生活誤區,如人們通常把強冷空氣南下稱為“寒流”,正確說法應該是寒潮。因此,教師在運用生活化語言開展教學時,一定要為學生強調這些生活誤區,避免學生混淆概念,進而為教學帶來反作用。其次,在生活化教學背景下,學習成績早已不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學生的創新思維、實踐能力更為重要。因此,教師要升級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將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思維等能力指標納入評價體系,以科學的評價指標引導學生成長為符合生活化教學能力目標要求的合格人才。再次,在信息化背景下,希沃白板、微課等發展日新月異的信息化教學工具及教學方法有力地打破了教學在時間與空間層面的限制,使教學在得到創新的同時也得到了更為深入的發展。因此,教師要緊扣信息化教學的優勢,將信息化場景或教學工具與生活元素相結合,更為高效地開展生活化教學。為此,教師可采取混合式教學模式,即課前結合線上微課視頻與線下導學案的模式為學生明確學習的重難點及目標,引導學生完成課前預習及基礎知識學習任務。在課上,教師可運用線上微課視頻與師生線下合作探究、小組討論等自主學習方式,合力完成重難點學習任務;在課下,教師可組織學生回顧線上教學資源來展開復習,鞏固教學有效性,最終完成教學活動。此外,教師可在課上運用希沃白板演示功能生動形象地為學生展示云、雨等天氣的形成過程,也可運用希沃白板模擬天氣預報實踐情景,使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深化對地理知識理解。
三、結語
綜上所述,回歸生活,以生活元素構建教學情境,以生活案例搭建實踐平臺開展初中地理教學,既是新課標背景下的教學目標要求,也是深度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及提升教學有效性的重要路徑。教師要緊扣人本教育思想,將學生確立為教學的中心,立足教學,深度挖掘教材中隱藏的生活化素材,科學設計生活化教學及實踐方案,高效開展生活化教學,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提高教學有效性。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師還要深度運用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優勢,結合微課教學、混合式教學等多元教學模式創新地理教學,推動教學深度發展。
【參考文獻】
[1]繆漢華.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實踐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
[2]董斌.回歸生活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實踐研究[A].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年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北京: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
[3]黃志勇.淺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生活化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7(01):57.
[4]李坊軍.淺談初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33):136-137.
[5]韋東輝.淺談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實踐研究[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03):781-782.
[6]陳永發.淺談初中地理課堂的生活化教學[J].當代人,2018(02):67.
作者:劉向亭 單位:福建省武平縣東留初級中學
- 上一篇:兩輪自平衡小車控制系統設計探討
- 下一篇:管理會計在SH企業應用的對策建議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