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教醫學課程設立難題及策略
時間:2022-12-29 09:57:03
導語:成教醫學課程設立難題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作者:吳茂華單位:溫州醫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如何對臨床醫學專升本現有課程的設置進行優化調整,培養出為基層需要的合格的全科醫生,是一個急迫的任務。筆者所在單位自1993年開展臨床醫學專升本教育,在課程設置的構建與改革上不斷探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筆者在多年工作基礎上,通過文獻調研、問卷調查、專家訪談等,緊密結合新醫改背景,對成教臨床醫學專升本課程設置進行了探討,并提出對策建議。
1對象和方法
1.1調查對象從溫州醫學院2008、2009級成教臨床醫學專升本學生中隨機抽取352位作為調查對象。
1.2方法對溫州醫學院成教臨床醫學專升本專業現行課程設置開展問卷調查。調查表分為三個部分:①學員基本情況,包括年齡、性別、工作單位、工作時間、職稱、學習目的等;②當前開設的每一門課程是否需要開設,學時數安排是否合理,以及是否需要增設選修課等;③是否希望開設一些臨床、社區預防保健方面的課程以及開課的方式。
2結果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52份,收回有效問卷338份,回收率為96%。其中,2008級152份,2009級186份。
2.1學員基本情況本次調查對象中男215例,女123例,平均年齡29.3歲。其中82.3%的學員來自縣級醫院和社區、鄉鎮衛生院;有7.7%的學員是應屆畢業生,29.3%的學員參加工作已經有十年以上;約15%的學員取得中級及以上職稱;74.1%的學員認為自己參加專升本學習的最重要的目的是完善醫學基礎理論,提升臨床診斷能力和臨床實踐操作能力,切實提高自身業務素質。
2.2課程設置狀況
2.2.1課程設置合理性:對當前成教臨床醫學專升本課程設置及開課順序的合理性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見表1。表1反映出,2/3以上學員認為學院現有課程設置比較合理,所開設的課程內容豐富,基礎課和專業課內容設置全面,課程開設順序合理。但也存在部分問題,近一半的學員認為基礎課程由于在專科階段已經學習過,在專升本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降低其開設的課時數。為了緩解學員工學的矛盾,部分課程可以設置為考查或者選修課的形式,多開設講座等形式的課程。
2.2.2實驗課和見習課的需求情況:對教學計劃中是否需要安排實驗課和見習課進行統計分析見表2。表2中61.5%的學員認為需要在教學計劃中加入實驗課和見習課。
2.2.3希望增設的課程:根據調查的統計結果,將一些課程分別歸入“增設”和“不增設”兩類,見表3。從表3可知,有50%以上學員認為可以不增設《人體解剖學》、《醫學遺傳學》、《流行病學》、《傳染病學》和《眼耳鼻咽喉科學》;同時,3/4以上學員認為可以增設《醫學信息檢索》、《醫患溝通學》、《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醫事法》、《臨床營養學》、《急診醫學》、《社區預防》、《老年醫學》和《康復醫學》等課程。而在開課形式選擇上,多數學員認為《急診醫學》、《社區預防》應采取面授形式,其他課程多數選擇采用選修課或者網絡授課形式。
3新醫改背景下成教臨床醫學專升本課程設置的改革對策
3.1以專升本學員發展為中心,根據學員需要增減課程一方面,務必堅持“以專升本學員發展為中心”,緊緊圍繞學員的實際工作需要,增設學員所希望的課程,補充和完善學員的醫學知識,切實提高學員的臨床醫療水平。成教臨床醫學專升本學員大多數工作在基層醫療單位,接觸醉酒、工傷等突發事件的門診病例比較多,在第一時間內對患者進行診斷并采取最有效的治療手段,需要醫務工作者能夠掌握足夠扎實的社區急診等方面的知識。從表3可以看出,55%的學員認為專升本的面授過程應增設《急診醫學》;66%的學員認為可以開設《醫事法》選修課。另一方面,成教臨床醫學專升本學員已具備專科水平的醫學專業知識教育基礎,對于學員在專科階段已經學過的基礎課程,可以考慮適當降低其開設的課時數,同時為緩解學員的工學矛盾,部分課程可以設置為考查、選修課、講座等形式。
3.2以培養全科醫生為目標,提高全科醫學知識的比重事實證明,要解決基礎醫療人才隊伍緊缺問題,關鍵在于培養“留得住、上得去”的全科醫生。新醫改提出“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即加強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尤其是加強以鄉鎮、社區全科醫生培養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的要求。臨床醫學專升本學員立足社區,在專升本教育教學過程中,加大全科醫學知識的融入不僅能滿足學員工作崗位的實際需求,還能培養出合格的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臨床醫師隊伍。在實際工作中,全科醫生需要以疾病為中心、以患者為中心、以人群或者家庭為對象,因此可以增設《社會醫學》、《家庭倫理學》和《衛生法學》等相關課程。此外,還要重視全科醫學的理論方法和社區常見健康問題的處理技巧,增設《社區營養與保健》《、社區急救》《、社區康復醫學》、《社區預防醫學》、《老年醫學》和《衛生事業管理》等課程。
3.3加強人文社科教育,促進學員全面發展醫學教育,德育為先,加強人文社會學科的課程建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和醫德修養,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全科醫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學計劃中,要適當安排人文社會學科教育內容,根據專升本學員的特點,以面授、網絡課堂、講座等形式開設《醫學心理學》、《醫患溝通學》、《醫學倫理學》和《醫事法》等課程,實現人文社會科學與醫學科學的相互滲透,幫助學員樹立起關愛患者、尊重生命的職業操守和團隊合作精神。
3.4加強實踐環節培養,提高學員臨床技能醫學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專業,醫學生的臨床實踐技能直接影響其畢業后在崗位中對患者作出正確的病史采集、進行全面的體格和精神狀態檢查,最終作出正確的診斷。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醫學生的臨床技能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實踐教學是保證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調查中發現,臨床醫學專升本學員在中專或專科階段的教育中,實驗課以及操作技能訓練不夠扎實,工作后大部分學員又在鄉鎮衛生院工作,他們接觸的疾病類型少而簡單,部分學員還是剛參加工作的應屆專科畢業生,臨床操作技能也沒有得到很好的鞏固。因此有必要通過在專升本的學習階段中到地市級教學醫院加強疾病診治、病例分析、先進醫療設備的操作技能訓練。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切實提升學員的業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