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教學成教論文
時間:2022-11-06 10:44:45
導語:日語教學成教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制定教學計劃要因人而異
在成教學生中,有一部分學生是在職學習,他們學習日語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方便工作。還有一部分學生是直接從高中考試進來的,這部分學生學習日語的目的具有多樣性。如為了準備將來參加研究生考試,為了將來出國留學做準備,為了將來就業做準備等。日本是我國鄰邦,兩國之間文化交流頻繁,于是還有一部分學生因對日本文化藝術,對日本動漫,日劇,日語歌曲等感興趣,也選擇了學習日語。因此,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應依據學生具體情況。在實施教學計劃時,要照顧到同學們的學習目的和學習興趣。探析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是順利進行日語教學的基本保證。另外,教材選擇也會直接影響教學,是一件值得重視的事情。當教學計劃進行到某一進度時,有的學生突然提出要換一套新教材。這一現象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原因是教材內容枯燥,知識陳舊,信息量匱乏,學生感到沒興趣,不愛學。所以要想選擇出適合學生的好外語教材,就要與學生經常進行信息溝通,與同行和教務處的教輔人員保持聯系,以確保教材的實用性,合理性。
2基礎課教學是培養學習興趣的重要階段
由于中國和日本在文化上,地理位置上,以及其他各個方面有著很深的關系,所以日語中有許多日文漢字。當學生們看到日語中的漢字時都會感到十分親切。因此可以在基礎課上多講解一些如日文漢字的起源等與日文漢字相關的知識,激發他們學習日語的興趣。首先讓同學們了解到中日兩種語言都使用漢字,在日語中有許多和中文一樣的字是同義同詞,這些詞是日本人對中國漢字絲毫未加改動就直接吸收過來,作為日語漢字來使用的。如“天,人”等等。這些日語漢字的形態,字義完全等同于中文,只要中國人利用母語來對比學習,通過漢字本身的意思便可知道詞義。讓同學們了解這些日語的特點之后,接下來可再進一步適量地講解一些日本人文現象,講解一些社會現象,講解一些日本歷史知識和日本概況,使他們對日本及日語有一個宏觀的了解。采取這樣的教學方式,比單純講解語法詞匯更能激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這對接下來的教學會帶來諸多益處。我認為興趣是同學們學好日語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良好的興趣開端,是今后學習日語的最佳保證。
3加強針對性教學
教育部制定頒發的《大學日語教學大綱》中指出:日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一定的譯和聽的能力,初步的寫和說的能力,使學生能以日語為工具,獲取專業所需要的信息,并為全面提高日語運用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針對為將來參加研究生考試做準備的學生和為出國留學做準備的學生而言,參加統考是不可避免的現實。應試教育當然不可取,但是學習應試技巧,用來參加統考卻十分必要。所謂應試技巧,主要是指給學生提供一個應考思路,使他們在考試的短暫時間內,能合理地運用所學過的知識,按照一定的規律性,來解決在考卷中出現的不同類型的試題。所以把應試技巧作為一種教學手段,有其獨到之處。例如運用在日語的選擇判斷題時,首先要知道的是在選擇判斷題的選擇項中,除了一個正確的選項外,還有與其并存的干擾選項,這令考生一時難辨真偽。這些選項的表層結構往往與正確的選項十分相似,干擾考生理解,造成考生在慌亂中丟分現象。針對這一現象,我在平日教學中有計劃地讓學生多做一些這類選擇判斷題試題,在測試后,對試題中的新舊語法現象,詞匯,及超出學生現有理解水平的問題進行講解。其目的在于解除學生緊張情緒,特別是當出現難題偏題時,也能保持穩定的心態,超常發揮應有的日語水平。掌握應試技巧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獲得好成績。應試技巧特別適合將來要參加研究生考試,和為了將來出國留學做準備的學生。另一部分的在職學習的學生,他們學習日語的目的各不同,有人是因為工作需要,有人是為需要普升職稱而參加職稱日語考試,還有人是需要繼續提高自己的學歷,等待尋找新的工作機會。因此他們學習日語的目的明確,想達到目的的動機強烈,學習日語的主動性強,積極性高。他們在社會和工作中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對日語學習中出現的問題,能發揮判斷能力從多角度進行分析,善于抓住難點,學習成效大。
他們有很強的學習毅力和很好的耐力,往往比全日制學生更認真學習,更容易有效地把所學知識應用到自己的工作中。他們中很多人從事與外事活動有關的工作,在工作中學習,應用性強。但他們課外復習時間少,要工作后再擠時間學習,的確不容易。由于他們年齡偏大,記憶力下降,隨著學習內容的難度不斷加大,學習知識的深入展開,工作和學習的雙重壓力不斷的加重,他們的記憶力問題就會突出地顯現出來。學習外語的特點是需要有很好的記憶能力,這對他們學習的持久性是一個考驗。針對這些造成他們學習困難的不利客觀因素,我在平日的日語教學中,盡量多講解一些適合他們的主觀信息題,這樣即能發揮他們的長處,還能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主觀信息題中所提問的答案通常不能直接從文章中找到,試題較難,但實際上文章中還是含蓄地提供了相關的實據,要以提供的信息為根據進一步地進行邏輯聯想推理。由于在平日的日語教學中反復練習講解過此類主觀信息題,他們自身也具備豐富的社會經驗和豐富的感知認識,面對一時無法理解或大致理解的問題時,也能理論聯系實際,依靠以往的經驗,在推測原文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利用所掌握的語法和詞匯來仔細推敲理解,也能發揮判斷歸納能力來猜想解答,最終做出正確處理。從總體上看,任何外語教學方法都有其優缺點,教學方法要揚長避短,要隨時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學習情況,這一點是從事日語教學的教師應該注意的問題。只要勤于在教學實踐中努力探析,用心體會,就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葛一鵬單位:華北電力大學
- 上一篇:移動公司三重一大監督工作匯報
- 下一篇:初中學生法制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