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創新教育研究論文
時間:2022-06-29 02:57:17
導語:小學音樂創新教育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要想創新小學音樂教學,首先要弄清楚是什么限制了小學音樂教學創新,有針對性地打開禁錮創新教學的枷鎖,真正實現思想觀念創新、教學方式創新和音樂元素創新等多元化的創新教育。音樂課雖然是一門“副科”,但不代表不重要,不應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忽視。音樂素養對開發學生智力,陶冶學生情操具有重要意義,是“素質教育”提倡的教育精神。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創新教育
音樂教學不是歌唱技巧的訓練指導,而是基本樂理知識、音樂鑒賞、歌曲創作背景、簡單樂器等內容的綜合教學。即便是一個五音不全、不會唱歌的學生,也不妨礙其對歌曲的理解。音樂教學的宗旨是針對小學年齡段學生的性格和心理特點,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音樂素養。無論是音樂課教學還是創新教學,都要圍繞這一宗旨展開。
1.限制小學音樂教學創新的原因
1.1對音樂教學的理解片面
目前小學生家長多是“70后”、“80后”,受過正規系統的高等教育,整體素質較高,能夠很好地理解音樂對學生成長的意義和作用,多支持孩子學習音樂。但也不排除部分學生家長對音樂教學概念的理解有誤,以為學音樂就是學唱歌,會不會唱歌無所謂。甚至還有的家長受到電視上很多選秀節目的影響,偏激地認為要想在音樂方面有所成就,只有“選秀”這一條路可行,因此刻意阻攔孩子學音樂,扼殺孩子的音樂興趣和天賦。對老師來說,提高音樂教學質量,改善音樂教學素材,創新音樂教學方法,想方設法地上好每一堂音樂課,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學生。然而未成年人的各方各面都需要聽從家長的意見和安排。如果學生家長對音樂教學不予支持和理解,那么勢必會間接影響音樂教學的進展和創新。
1.2對音樂教學的不重視
音樂課作為一門“副科”,沒有考試壓力,課程安排為每周一節或兩節,課堂氣氛輕松活躍,紀律相對松散,從學校、教師到學生和家長,對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普遍沒有“語文、數學、英語”這些課程高。如今各種“補習班”、“學習班”盛行,很多家長會在節假日給孩子報名上“作文班”、“數學班”等,極少有家長愿意專門為孩子報名學習音樂。不是沒有意識,而是不夠重視。另外,學校組織的各種文藝活動、演出節目的排練也被納入音樂課堂中,逐漸讓音樂教學初衷變質,音樂課慢慢變成“面子”課程,只為參加各種文藝演出和比賽,取得好名次,而為學校增光添彩。如果不能從觀念態度上正視音樂教學,那么教學創新便無從談起。另外,學校、學生、家長三方面對音樂教學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音樂老師的教學積極性,再好的思想和創意,如果不能得到重視和肯定,也無法實現。久而久之,必定影響音樂教學質量,音樂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也會有所下降。
2.小學音樂教學的創新方向
創新教育不能天馬行空、漫無目的,既要借鑒以往教學經驗,又不能受到經驗約束。音樂本身是一種聲音藝術,因此,要把音樂教學升華成藝術教學,而不僅是一項教學任務,要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體會音樂的魅力。
2.1音樂概念的創新
傳統觀念中,人們對音樂的理解是歌曲和樂器的表現形式。實際上,所有物體發出的令人感到輕松愉快的聲音都是音樂,如風吹樹葉,潮漲潮落。老師向學生講解音樂概念時,不能僅限于教材中的理論概念,要讓學生知道音樂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如可以對學生說:“媽媽炒菜做飯時鍋碗瓢盆碰撞發出的聲音,是勞動的音樂,愛的音樂。”要把音樂概念生動化、生活化、藝術化,讓學生有一種意識:音樂是有感情的。再如老師可以讓學生靜靜聆聽在風的吹拂下,樹木花草發出的聲音,讓學生有一種意識:音樂是有生命的。通過創新的音樂概念,讓學生在真實的感受中對音樂產生好奇和興趣,在平常學習和生活中尋找音樂、發現音樂,從而熱愛音樂。
2.2音樂形式的創新
目前小學音樂教學多為老師彈琴,學生唱歌。老師先唱一遍,再一句一句教給學生唱,然后講一下歌曲的背景和感情等,教學內容不會出于音樂教材之外,教學手法不會太舊,但也不會太新。這樣的音樂教學比較中庸,學生對音樂課雖然不會失望,但也沒有太大期望。如今學生獲得信息的途徑太多,見得太多,聽得太多,很難有什么會讓他們覺得新奇。基于這個特點,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想辦法把普通的音樂用不普通的形式表現出來。在歌曲的選擇上,可以適當涉及教材之外的內容,如那首耳熟能詳的《小蘋果》學生幾乎都會唱。所以,老師可以讓學生用《小蘋果》的旋律進行歌詞改編或創作,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
2.3音樂情境的創新
音樂是有靈性的,同一首歌曲在不同環境中帶給人的感受也不同,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也不一樣。音樂教學中,老師不能太死板,如果直接告訴學生某首歌應該怎么唱,帶入怎樣的感情,很容易把學生對歌曲的理解禁錮在固定的模式里,就像命題作文一樣。最終導致的結果是所有學生都帶著同樣的感情唱同一首歌,很容易讓學生厭倦。老師應該讓學生用自己的感受和感情演繹歌曲及樂器,在演繹中理解和體驗音樂傳遞給人的思想和精神。演繹完之后,老師應該和學生互動交流,一起分享對音樂的理解。演唱一首歌曲,彈奏某種樂器,沒有對與錯、好與壞,只要融入學生自己的感情和思想,音樂教學就是有價值的。任何領域的創新都會面臨風險,唯有教學創新不能失敗,因為我們面對的是未成年學生。創新教育不是實驗,而是實踐,小學音樂創新是把藝術文化落實在教育教學的創新中,讓學生在音樂的魅力中健康成長。
作者:李娜 單位:日照高新區中學
參考文獻:
[1]杜海燕.分析小學音樂教育的創新[J].才智,2013,(11):57-57.
[2]明月輝.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學周刊B版,2014,(2):221-221.
- 上一篇:質疑能力在創新教育中的重要性
- 下一篇:小學數學創新教育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