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和諧文化創新教育研究
時間:2022-12-04 11:13:42
導語:高校和諧文化創新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和諧文化創新教育關乎國家的教育大業,是高校文化軟實力的集中體現。目前許多高校普遍對和諧文化創新教育重視不夠,因此加強高校和諧文化創新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從高校和諧文化物質方面的建設、精神方面的建設和制度方面的建設來加強和提升高校和諧文化創新教育。
【關鍵詞】高校;和諧;文化;創新教育
黨的與是一脈相承的,不但提出了關于中國文化發展的基本戰略,而且進一步明確了教育發展思路和發展方向等。高校和諧文化創新教育是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必然要求,努力推進和提升高校和諧文化創新教育是高校傳承社會先進文化、創新文化、培養高水平人才和服務社會的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同時也是增進社會和諧和提高人民幸福感的有效途徑。
一、簡述高校文化教育的基本智能
高校和諧文化創新教育,是指利用各種校園資源努力建設學術氛圍濃、價值取向高、人際關系和諧、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且健康、生活方式文明且樸素的生態人文等各方面和諧且具有創新能力的高校,并且通過這種和諧的文化創新教育能夠培養出來的適合新世紀社會需要的具有高創新能力、高素質文化、高技能的新時代接班人。其基本智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認識整合智。能是指通過協調高校師生的行動所發揮出來的作用。和諧的高校文化自身滲透著優秀的民族文化和豐富的科學知識,能夠促進大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樹立正確的認識觀和價值觀等。(二)導向智能。和諧的高校文化蘊含著較深層的價值體系,不但能為高校師生的行動提供方向和可供選擇的方式,而且能充分發揮導向功能積極的正面的效應,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規范和生活方式,為學生規定一種目標模式等。(三)激勵智能。和諧而具有創新能力的高校文化教育必定能夠培養出許多不同類型的榜樣人才,他們既是校園精神的生動體現,又是校園文化的形象教材,是推動高校和諧文化全面發展的動力和能源,其激勵的力量是無窮的。(四)凝聚智能。高校的校園文化氛圍特別是良好的和諧的校風能激發學生對學校目標、準則的認同感和作為學校一員的使命感、自豪感和歸屬感,并形成強大的向心力。
二、我國高校文化教育現狀
目前,許多高校對校園文化的認識不夠,雖把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納入學生管理部門,但創新力度不夠,這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一)高校物質方面的建設。隨著國家對高校投入的增加,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促使高校建筑以及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并向較高水平靠攏,諸多高校都建設起各自的新校區,教室、圖書館、大學生活動中心、體育場等類似的建筑也越來越有特色。還為了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建立了電子圖書館,校園網等新型校園文化的載體等,使校園物質文化超前于精神文化。(二)高校制度方面的建設。高校制度也被稱為高校的行為規范,是高校文化的一種內隱機制,它涵蓋了學校的文化傳統、儀式和各種規章制度,是校園創新文化建設的一個有力的保障系統。目前,我國部分高校仍然存在制度不健全,制度方面的建設開發力度不夠等問題,例如在制定條文中沒有突出的目標追求、價值觀念、素質要求、作風態度等精神文化方面的條款,或者制定的都是一些沒有靈魂的死制度,因此在實施的過程中難度大。(三)高校精神方面的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是校園精神見面的建設,它又被稱為“學校精神”,這主要體現在學校人際關系以及校風、教風、學風等方面。目前部分高校的精神文化滯后于物質文化建設,還有一些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設墨守成規,缺乏創新等。(四)高校環境方面的建設一個具有創新文化氣氛的校園環境對改善校園的學習風氣,提升學生老師的精神生活,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校園環境方面的建設可以從學校傳統文化、高校文化底蘊、高校地域文化等方面來考慮。目前各個高校的環境文化建設高低層次不齊。
三、加強高校和諧文化教育創新的途徑
加強高校和諧文化教育創新,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在大學教育理念和特定的大學教育活動中,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高校文化,這主要可以從高校物質方面的建設、制度方面的建設、精神方面的建設等幾方面入手:(一)提高高校和諧的物質文明建設。目前,高校在校園物質環境的營造過程中,應該根據學校的環境和具體情況為原則,通過經費的合理納入,力求校園建筑的審美與使用有機結合,做到學校的各種建筑和設施布局合理,尤其是校園教學設施與生活設施相對協調,兼顧校園環境中軟件和硬件的共同發展,并將實用性、教育性和藝術性融于一體,能凸顯校園文化的和諧性,并使校園人能從中收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首先,高校文化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必須建立完善的和諧的校園設施,選擇合理的布局和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場所,這不僅有利于校園德育教育的開展,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必須。其次,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注重提高高校物質文化的育人輻射力。高校和諧的物質文化環境孕育著不可忽視的育人功能,似一本具有巨大作用的隱性教材。因此,高校務必以實事求是的態度,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學校特色,把校園和諧文化建設與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發展相統一,共同納入學校整體的規劃中,讓校園和諧的文化建設成為高校真正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注重校園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的協調建設,加強校園媒體等宣傳文化設施建設等。(二)加強高校和諧的精神文明建設。高校搞在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要建大力度提高校園和諧的精神文明建設。首先,加強高校和諧的校風、教風、學風三風建設。校風建設是校園精神的塑造,和諧的校風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對學校成員的心理發展具有激勵和保護作用。在教風方面,教職工連成一線,為形成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嚴謹治學、認真負責、不斷創新的教風而努力,并著重在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的過程中發揮教師主力軍的作用。良好的學風,是高校能否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社會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的關鍵,也是學生走出校門能否適應社會和服務社會的關鍵。其次,豐富高校和諧文化生活。和諧的校園文化活動是學校在課外開展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文化、科技、體育、娛樂活動,是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復合型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這就要求高校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和創新,逐步由低層次向深層次發展,開展高品位的、內容更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以增強同學間的真實的交流和溝通,加強人際交往的鍛煉,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正確認識和處理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加強網絡信息管理,自覺抵制網絡沉迷等。另外,還要加大力度發揮高校和諧文化教育的智能,使其能更好地為高校教育發展服務。(三)注重高校和諧的制度文明的建設。制度方面的建設主要包括制度建設、隊伍建設和組織機構建設三個方面。制度建設是確保高校和諧文化順利進行的必要的保障,組織機構和隊伍建設是確保高校各項制度能夠落到實處,是規范高校行為的關鍵環節。并且組織機構建設對校園文化活動,校園文化建設等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高校要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待制度,賦予制度以文化色彩。這就需要高校在制訂規章制度時必須做到:確定新制訂的規章制度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以及相對的穩定性和文化的傳承性,并強化制度激勵機制;在制度出臺前,為保證制度能夠順利實施,要通過各種渠道做好宣傳和教育工作,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在全校范圍內形成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學生不知不覺得受到熏陶和影響,最終自覺地成為制度的執行者和傳播者等;新的規章制度一經建立,實施過程中就要求上下一致地認真執行,不允許搞特殊化,并且力求做到從嚴與“與人為善、求細與求準、合理與精確等相結合的原則。
總之,建設校園和諧文化,要堅持用大學文化所蘊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觀念、審美情趣等豐富多彩的創新文化因素去引導和塑造師生員工,共同建設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園,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著力促進大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共同促進高效和諧文化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景云.大學和諧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3):110-112.
[2]楊長春.關于強化高校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7):49-51.
[3]侯才.論“和諧社會”的價值理念[J].天津社會科學.2007(4):24-25.
[4]辛文波.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重點及其模式初探[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6):110-112.
作者:諶紅艷 單位:西安思源學院創新教研室
- 上一篇:汽車測試與信號分析教學研究
- 下一篇:多媒體設備在小學音樂審美教育的應用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