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生就業問題考究
時間:2022-01-20 11:49:33
導語:大學學生就業問題考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就業的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今社會,他們還是有認清形勢、看清現狀的能力的!有10人選擇“形勢較好,就業容易”占5%,可見個別同學對現在社會的就業狀況認識不清,就業困難估計不足。當然,也有可能是這些同學的專業熱門,社會明顯供小于求,但這畢竟是少數的現象。還有20人“不了解”占10%。這也體現出現還有一些大學生對就業問題不夠重視。就業關系到大家的前途和命運,所以大多數同學還是給予了足夠的關注,所以填寫“不清楚”選項的不占多數。對于“你認為現在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的回答,有90名同學的選擇是“缺乏工作經驗”占到了所有人的45%,這體現出大學生充分認識到了工作經驗對于就業的重要性。確實,在社會上許多的企業招聘的重點要求就是有相應的工作經驗。還有60個人選擇了“所學專業不熱門”占了30%的比重。熱門的專業相對來說在就業的時候確實是更有優勢的。還有30個同學認為是“大批高校的專業盲目擴招,但社會需求并沒有相應增加”造成了大學生就業困難,隨著高校辦學的擴大,確實有許多的高校在招生的時候存在盲目擴招的嫌疑,有許多本沒有資格進入大學的同學也因為趕上了擴招的班車而進入高校學習,這就帶來了畢業時就業競爭的加劇,給許多的應屆畢業生帶來了就業困難。
對于工資的要求,比較集中的是2000元左右,有140個同學給出了這樣的選擇,占到了總數的70%。工資問題一直是大學生就業的時候比較看中的一個問題,大多數的學生的答案還是比較理性和客觀的,2000元反映了他們內心的真實的數目和期待,這也許是他們綜合考慮了自己的專業技能,工作經驗,個人能力等反面的因素后給出的比較能接受的數目。還有50名同學的選擇是1500元左右,占到總數的25%,每個人對自己內心的工資數目都有自己的定位,選擇1500元的同學同樣也是考慮了諸多因素的結果,另外,還有10名同學選擇的是3000元,也反映了他對自己覺得合理工資的定位。在對就業品質的調查中,有70人選擇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占了總體的35%。有80人選擇了“個人能力”占總數的40%。另外“個人信譽”有20人選擇,占了10%的比例,“工作經驗”,“應變能力”,“專業素養”各有10人選擇,各占5%。可見大學生們對于個人能力的重要性還是有理性認識的,另外他們也能認識到吃苦精神,實干精神的重要性,比起之前有些媒體報道的的懶惰散漫現象還是有了很大改觀的。另外誠信社會要求大學生們在工作的時候也秉著誠信的態度和精神,這點顯然被同學們意識到了。回答“你的專業素養如何”的時候,15個人選擇了“一般”,占了75%的比例,這樣的回答說明他們對于自己的專業素養的估計肯能不夠自信,當然,也許他們認為這樣的回答比較穩妥,自己學的也確實是不好不壞,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說沒有認真學習自己也確確實實課都上了,作業都完成了,說認真學習了自己也沒有讀很多專業書籍,也沒有過多的拓展訓練,那就算是一般吧!”當然,也有4個同學填寫的是“很好”的選項,一是他們對自己的專業素養足夠自信,另外可能他們也確實下了大力氣學習了。此外還有一個同學的答案是“較弱”,一方面大家都是按實際情況填寫,真正是學的不好,專業素養不夠扎實筆者也無可厚非,但是對于專業素養的培養還是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和關注的。對于理想就業地區的選擇,有130人選擇了東部沿海地區,占到了總數的65%,有50人選擇了中部發展中城市占了總數的25%,還有20人選擇了其他,值得思考的是居然沒有一個同學愿意選擇去西部欠發達地區工作。這其中的原因“生活條件好”和“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是主要的考量,各有80人選擇了,各占總數的40%。
由此也可以解釋為什么沒有學生愿意去西部欠發達地區就業了,首先西部的生活環境比較艱苦,生活條件相對較差,另外西部工作的行業比較單一,發展空間不能滿足對于要求有較大發展空間人的需要,所以沒有人愿意去那里從事工作。另外“醫療教育水平高”,“看中創業環境”,“消費水平低”各有10人選擇,說明同學們對于就業環境的選擇是基于多方面思量的結果。如果找不到滿意的工作,有140個同學選擇了“先在不那么滿意的企業工作,以后再說”占到總人數的70%,可見大家的擇業觀還是比較理性的,沒有在一棵樹上吊死的打算。還有20個同學選擇了“回老家自主創業”,這部分的同學有靈活的就業觀念,看到自己打工不行就有了新思路想要自主創業當老板,不過還是要警惕風險。另外隨著網絡世界的蓬勃興起,網上購物成了新風尚,所以也有10名同學選擇了自己開網店,這也消費潮流的體現。關于最理想的行業,“傳媒業”有60人選擇,占到了30%,如今的娛樂市場火爆,大家多多少少有當明星的愿望,這也是就業選擇多元化的體現,大家不再像以往那樣想往傳統的錢多活輕的“鐵飯碗”行業里面擠,而是有了不同的選擇和期待。金融業有50人選擇,可見當前重視經濟發展的大局確實左右了大家對金融的興趣和向往。這其中有150人的行業選擇依照“自己的興趣”,占到總數的75%。可見現在的大學生們仍舊保有真性情,愿意按照自身愛好和興趣來選擇職業,這不僅是他們個性的體現,也是他們今后對工作充滿熱忱和激情的必要條件。覺得“工資有保障”的有40個,說明同學們在選擇職業的時候還是適當的考慮了經濟利益,工作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養活自己,給自己帶來收益。還有10個同學選擇的原因是與自己的專業對口,這也就是說他們希望可以把自己在大學里面所學到的知識和專業的技能運用到工作中去,這也是值得肯定的。總之,我國的高等教育已從“精英教育”進入“大眾教育”時代,大學生的就業難題日趨突出并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探索他們的就業問題,將是我國高校擴招后,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而了解他們的就業期待將是實現探索的第一步也是關鍵。
作者:賀淑媛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上一篇:農村土地承包情況調查與思考
- 下一篇:小議果樹品種結構調整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