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培訓需求調查與研究
時間:2022-01-18 08:18:26
導語:大學生就業培訓需求調查與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大學生就業培訓不僅是為了滿足企業對人才招聘的外部要求,同時也是大學生今后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為了充分了解大學生的就業培訓需求狀況,本文對在校的400名應屆畢業生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并對結果深入分析,提出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能力;就業心理
隨著人才競爭的加劇,企業的人才準入資格不斷提高,這就要求大學生在走入職場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進行有效的就業培訓,包括積極的就業心態,扎實的專業技能,良好的溝通能力等[1]。大學生參加就業培訓不僅僅是為了應對就業的外部競爭,同時也是大學生自身健康發展的內在需求,正確有效的就業培訓應著眼于個人的長遠發展,包括建立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培養高尚的職業道德等[2]。本問卷調查以化工過程自動化學院應屆畢業生為樣本采集對象,收集有效樣本80個,參與調查的學生男女比例為5:3,涉及理工類,經管類、法律類等不同專業11個。
1畢業后的去向
樣本以大學生畢業后去向為切入點,對學生就業去向展開調查,選擇就業占比61.25%,考公務員占比15%,考研占比17.5%,出國占比1.25%,自主創業占比2.5%。
2就業培訓
就業培訓是個性化的培訓,了解學生就業培訓需求是前提,為此,本文圍繞大學生就業培訓的各個方面展開調查與分析。
2.1就業培訓的認同
盡管學生畢業后的選擇多種多樣,但是學生對于接受就業培訓卻普遍認同,同時表明大多數學生已認識到就業培訓對個人將來發展的重要作用。其中高達96.25%比例的學生對就業培訓有迫切需求。
2.2個人綜合能力
出于對不同學生對象對就業培訓需求的差異,本問卷考察了學生個人綜合能力的不足方面,從統計的數據來看,學生對個人綜合能力的各個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欠缺,特別是溝通表達、人際交往、領導力等方面。究其原因有兩點。第一,學生本人沒有對個人綜合能力培養足夠重視,有的學生甚至對學校開展的為數不多的幾次素質訓練抱有反感,然而在職場應聘中一次次失敗的教訓讓學生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第二,學校對學生個人綜合能力培養欠缺,校園中能夠給予學生鍛煉個人能力的機會較少,多數由學生干部占有,而社會上的豐富機會,卻沒能走進校園。究其根本,我們整個社會,就如同一個家庭,學生就是那個被溺愛的孩子,總不舍得讓他經歷社會上的風霜雪雨,而當他們走出校園,走進職場的時候,失敗與打擊不可避免[3]。
2.3就業培訓內容
由于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學生對于就業培訓的內容有不同的需求,從數據上來看,學生簡歷制作的指導已然并不是大家需求的重點,這是因為,隨著我國信息化發展,網絡上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簡歷的制作已不再是難題。然而面試技巧的指導卻是大家普遍需求的方面,我們認為學生面試技巧方面的欠缺,既有個人溝通表達及人際交往等方面綜合能力不足的原因,又有培訓難以大規模進行的原因(面試技巧的傳授常常以一對一的形式進行)。讓人擔憂的是,就業選擇是學生培訓需求的第二大重點,這說明學生在就業,特別是擇業前,沒有做好思想準備,同時這也暴露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不足,這就導致了學生盲目的找工作,即便找到工作又常常面臨離職的困境[4]。另外,學生在商務禮儀及法律知識等方面均有較大程度的需求,這充分說明,現階段學生迫切需要全方位的就業培訓指導。
2.4學生需求
針對于現在市場上就業培訓機構提供的服務項目,學生對提升自己的求職及就業能力有著最為緊迫的要求,這與當前緊張的就業形勢是分不開的。其次,學生普遍關注認清自己的優劣勢和了解就業環境這兩項內容,這說明學生在面臨就業時有著較為理性的思考,認識自己,了解企業,這是找到適合自己工作的前提,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2.5培訓方式
針對于就業培訓方式,學生們多傾向于模擬工作環境和模擬招聘,這也充分說明,學生的就業實踐方面嚴重不足,學校應切實加強這一方面的培養。
2.6培訓導師選擇
針對于就業培訓的指導教師的選擇,學生們多傾向于企業HR(人力資源),原因在于,盡管學校一直在指導學生就業方面不斷努力,但畢竟最終的人才選擇權在HR手中,他們的指導與市場更為緊密,實用性更高。
2.7就業培訓周期
針對于就業培訓的周期,學生們更傾向于短期的實用性培訓,然而這也體現出,學生對于就業培訓認識的不足,就業培訓本應該貫穿于大學本身,應有規劃、有步驟的進行,這樣的臨時突擊短訓獲得的只能是“外行功夫”,于今后的個人發展作用甚微。
3結束語
現階段,學生、高校、企業都已認識到就業培訓的重要性,然而在培訓的具體內容與形式上,各自有著不同的理解和追求,然而想真正做好大學生就業培訓本就是三方合作的事情,猶如我們畢業時拿到的三方就業協議一樣,缺一不可。首先,學生要認清就業培訓指導的重要意義,不要期望以短平快的方式,獲得那些就業的“花架子”,其次,學校是培養學生的主體,在保證對學生有計劃,有步驟培訓的同時,更要放眼社會,立足市場,緊跟時代的步伐,更多地開展校企合作,不可閉門造車,最終與社會脫節,最后,企業是人才的匯聚之地,應肩負起人才培養的責任,盡力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
參考文獻:
[1]李會勤.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2009,(4):34-35.
[2]張威.大學生就業能力與企業需求探究[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2011,(1):1-2.
[3]惠穎,楊桂花.大學生就業成本與個人綜合能力的關系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2):208-209.
[4]隆意.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社會心理科學技,2005,(20):217-218.
作者:付忠超 單位:沈陽工業大學
- 上一篇:公立醫院財務管理體制機制的思考
- 下一篇:股權眾籌項目的風險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