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指導研究
時間:2022-03-03 08:39:20
導語: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指導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作為高校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是國家關注的重點,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能夠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價值觀的新道路。
關鍵詞: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探索
1引言
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大學生群體,他們由于經濟貧困而導致精神與心理上也出現一定程度的“貧困”。他們深知在漫漫的求學路上,“貧困”給他們的學業造成的困擾;在匆匆的青春年華里,“貧困”給他們的人生帶來的不一樣的色調。完成學業,找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被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們普遍認為是擺脫貧困的最正確、最恰當且最切實可行的方法,因此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對工作的渴望更急切、更強烈。而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而言,他們獲得的就業信息均是由高校提供,因此高校對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將會對這個群體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
2中國共產黨歷代領導人對家庭經濟困難與就業的重視
2.1提出國家解決貧困與就業的方針
在長期的社會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實踐過程中,以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也重視貧困與就業之間的關系,對如何科學的運用思想政治教育引導貧困大學生的就業進行了全面的論述?;谌w人民群眾利益的視角分析了就業問題與社會穩定、國家發展、人民富裕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就全民就業工作提出“統籌兼顧、適當安排”的國家方針[1]。具體體現在對勞動就業安排、勞動就業介紹與招收,以及社會救濟與保險制度方面的詳細論述,并且結合中國當時的現狀,出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推動作用的政策。
2.2鄧小平強調就業中教育的重要性
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核心鄧小平針對當時的數以萬計的知識青年待崗就業問題指出:落實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的就業是社會問題、政治問題,更是經濟問題。他強調,解決就業問題要“廣開門路、多想辦法、千方百計”。同時,鄧小平也強調就業教育工作不能忽視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只有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共同發展,才能促使經濟建設與文化建設齊頭并進。并給教育工作者提出努力培養“四有”新人的教育任務。通過對鄧小平理論進行研究可以發現,就業與就業教育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與途徑,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應該是就業指導工作的重心,應該將其有機、巧妙的融入到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并為大學生成長為社會的有用人才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2.3指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與“三個代表”息息相關
將就業問題認定為黨和國家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并強調“擴大就業、保障就業、促進就業”是黨和國家進行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要完成的重要工作[2]。各級政府應該通過促進經濟發展、調整產業結構、深化改革制度、促進城鄉協調、推動社會保障建設等幾個方面來解決社會就業問題。對就業工作的重視提出的指導意見更讓高校教育工作者認識到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工作需要積極的與社會各個部門相協調,創造出更多的工作崗位。嘗試自主創業等新型就業途徑給貧困大學生帶來更多的就業選擇。由此可知: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就業工作不僅對其自身的人生發展意義重大,并且對帶動家庭與地區脫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經過多年的改革開放,成效顯著,但是就業問題仍然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核心問題之一。
2.4將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與人生價值的實現相關聯
在我國就業政策研究會議上指出“堅持把促進就業作為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各地區、各部門都要深入調查分析各區域內的就業形勢,統籌協調,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參與到就業與再就業工作中來[3]。他鼓勵青年大學生要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到國家與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鍛煉自己、升華自己,施展自己才華,找到自己人生方向,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
2.5精準扶貧
有研究認為,雖然2001年以來我國政府扶貧對象有漸漸細分的趨勢,也提出了整村推進等有關戰略與理念,但貧困村內受益的關鍵還是富戶,因素就在于不到位的精細化機制。所以,對于精準扶貧思想的定位掌握,不能只在操作層面上把其解讀為詳細的工作方式,還要把精準扶貧思想提高到貧困治理原則性高度,映射到扶貧體制機制與政策系統中。實踐精準扶貧思想的首要路徑是設計精準扶貧工作程序的科學機制,大概包含貧困戶的精準識別、精準幫扶、動態管理與精準考核4個程序。精準扶貧的首要程序是精準識別,要求避免目標偏移,且不瞄準扶貧對象;精準幫扶需要按照貧困戶致貧因素與脫貧條件,以針對性方法扶持貧困群體;動態管理需要對扶貧工作實施實時跟蹤與把控,依據扶貧進展及時調整;精準考核是確?!懊撠毘尚Ь珳省钡谋匾椒?,及時對政策執行后的扶貧效果實施評估。高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自然是高校精準扶貧的首要任務,除了給予評定國家勵志獎學金和國家助學金等獎貸助勤補工作外,對于大學生自身以及家庭最關系還是莫過于就業工作,為此高校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更是要結合他們自身的特點給予幫助。
3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探索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理論基礎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理論體系。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就是為了引導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能夠立足于長遠,對就業價值進行不棄的追求,最終推動自身全面發展。深刻全面、與時俱進的理論研究成果為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參考,我們在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就業指導中抓住矛盾所在,為加強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以下對策。
3.1確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教育目標是教育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為教育工作指明方向。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總目標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落實新時期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結合我國實際國情,以思想建設為基礎,以理想信念建設為核心,以促進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進一步加強思政教育工作在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重要地位,提升教育方針的針對性、實效性,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讓大學生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施展自己的才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3.2確定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思政原則
教育原則貫穿教育活動始終,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偏離正確的軌道。在指導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應本著“尊重與愛護相結合”和“疏通與引導互補”的原則,實行“精神鼓勵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和“普遍性與針對性相得益彰”的原則。
3.3明確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教育內容應根據教育工作實際需要、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特點、高校教育現狀來綜合考慮。為了實現教育總體目標,本著文中的教育原則,將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確定為進一步加強就業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范疇,它是用以培養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提升貧困大學生的環境適應能力;在挫折教育中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脫離挫折狀態的能力;最終使得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擁有敏銳、穩定的就業意識。
3.4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首先,應深化就業指導教學工作改革,發揮教學工作的載體作用;其次,鼓勵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樹立自信心,明確自身的定位,了解自身的能力;再次,加強校園網絡建設,重視新媒體的應用,發揮新媒體的傳播作用,對大學生的就業觀、擇業觀產生積極的影響;最后,構建自我教育平臺,培養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主體觀念和自我教育習慣,強化主體意識,秉持積極向上、主動樂觀的人生態度,坦然面對擇業與就業中出現的各類問題。4結論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貧困”外顯于經濟條件較差,內顯于精神上的無助與心理上的自卑。因此,對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不僅要側重于傳統的就業指導工作經驗,更要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先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應用到指導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就業工作中去,讓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以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樂觀豁達的心理狀態,科學的看待、正確的理解就業崗位的選擇,并且本著“干一行,愛一行”的原則,從工作中獲得快樂,擺脫經濟貧困的同時,也使精神變得富足,心理變得堅強,這才能使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由內到外實現“脫貧”。
作者:姚偉寧 單位:西南石油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毛浙東.文選: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1082.
[2]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M].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116.
[3]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同志代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報告摘登[N].人民日報,2012-11-09.
- 上一篇: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供需兩側分析
- 下一篇: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