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療在緩解大學生就業焦慮中應用

時間:2022-11-19 11:48:57

導語:心理治療在緩解大學生就業焦慮中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心理治療在緩解大學生就業焦慮中應用

【摘要】隨著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會碰到各種問題和困難,期望和現實的落差增加了畢業生的就業焦慮感。本文運用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技術,通過挖掘求助者已有的內在優勢和資源、尋找“例外”、用小的變化帶出大的改變等方式,幫助大學生提高自我價值感,提升應對就業問題的能力,從而緩解就業焦慮。

【關鍵詞】就業焦慮;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大學生

近年來,社會對大學生的就業給予了高度關注,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引起了社會和高校的廣泛重視。大學生在面臨就業時,缺乏應對就業競爭力以及由就業競爭力引發的心理沖突的經驗,從而引發了就業焦慮感。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是相信一個人雖不能改變過去,但能致力于現在與未來,每個人自身都有潛在的資源和力量應對問題。運用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技術緩解大學生就業焦慮,可以幫助求助者提高自我價值感,提升應對就業問題的能力,這對做好高校就業心態調整、就業指導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大學生就業焦慮

大學生就業焦慮,即大學生在面對畢業求職問題時,對可能出現的無法實現最初就業目標的就業失敗情況所產生的情緒體驗。在求職過程中,家人的期望、同學的比較、急躁的心情、面試的失敗、自我效能感低、就業期望值高以及缺乏職業規劃意識等方面,都會引發大學生的就業焦慮。焦慮心理往往表現為產生危機感、失落感、不踏實感,出現焦躁、憂慮、煩惱、困惑、緊張等情緒,同時還會伴隨著諸如坐立不安、多汗、心悸、失眠等行為表現和軀體內部的生理變化。

二、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Solution-FocusedBriefTherapy,SFBT),是指以構建問題的解決之道為核心的短期心理治療技術,由StevedeShazer、InsooKimBerg以及一群有多元訓練背景的工作成員,于1987年在美國威斯康辛州的密爾瓦基(Milwaukee)短期家庭治療中心所發展出來的。SFBT的技術理念是強調問題解決,而不是尋找問題的原因,它基于構建問題的解決之道,以正向的、朝向未來的積極態度帶來改變的發生,重視求助者自身的成功經驗、內在資源、力量和希望,通過解決導向對話,以尊重的、合作的、自我欣賞的姿態,協助求助者構建出具體、正向、有力量的目標,循序漸進,用小的改變帶動大的變化。

三、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在緩解大學生就業焦慮中的應用

很多大學生缺乏職業規劃意識,不太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長,不確定自己喜歡什么樣的職業,適合什么職業,更不清楚自己能做什么,進而在就業時產生緊張和焦慮感。想要幫助求助者解決他的困難,首先要了解他的問題是什么,因此讓求助者說出問題所在,是很重要的第一步。以開放式的問句、關懷的態度,引發求助者傾訴和表達,以收集求助者和就業相關的信息,同時幫助求助者重新整理、思考自己在就業方面紊亂的思緒與問題。

1.建構解決的對話階段

(1)正向開始

首先向求助者說明會談的流程,并建立起良好的咨詢關系;其次,對求助者呈現的問題加以了解,包括問題的層面、影響程度等;再次,詢問求助者咨詢前的改變,以及已嘗試過的努力和效果。例如:“到目前為止,你為自己的就業已經做了哪些努力?你做的努力,效果如何?你試過的這些方法中,哪一個方法對你比較有益?哪一個是最有效的?對于就業,你最在意的是哪方面?”幫助求助者澄清問題改變的意愿、信心以及行動的階段。

(2)目標架構

每一個就業焦慮的求助者都會對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有很高的期待和愿景。比如好的工作環境,高的薪水,良好的人際關系,巨大的晉升空間等等,希望在工作中可以實現自我價值。尤其是將就業與個人成敗、未來前途捆綁在一起,導致目標過高,期望過大,從而落差感更強烈,進而產生更嚴重的焦慮感。所以,在目標架構階段,要明確求助者的心理需求,設定可行的目標,才能幫助求助者轉化焦慮。首先,目標是明確具體且可觀察的。例如,“當就業情況開始好轉的時候,你會有什么不一樣的狀態?”其次,目標是合理并且可以做到的。如,“當就業的情況開始好轉時,你最先看到的變化是什么?當問題有一些改善的時候,你想你可以做的第一個改變是什么?”再次,目標是正向積極的。如“你打算做些什么來取代就業焦慮?如果今天我們的談話是有效的,你覺得自己會有哪些改變?”最后,目標對求助者是重要的、有意義的。如:“目前,你最關切的就業問題是什么?你最希望改變的是什么?當會談結束后,你希望我們討論出什么,會讓你覺得我們的討論對你的就業情況是有效的?”

(3)例外架構

自我效能感偏低是引發就業焦慮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且求助者在求職過程中,確實感到自己專業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不足,認為自己在大學階段沒學到什么,什么也不會,沒有任何的能力和優勢,進而產生自我否定,陷入了惡性循環之中。例外架構階段,注重從求助者過去的成功經驗事件入手,不斷地觀察、挖掘求助者的優勢與資源,并鼓勵求助者進行積極地表達,這將有利于求助者提升自我效能感,緩解焦慮。例如,可以詢問求助者:“以前什么時候對自己的能力感覺還不錯,你是怎么做到的?曾經在情緒不好時,你是如何讓自己調整并恢復的?在以往的處理辦法中,有哪些能用來解決現在的困境的?”等等。例外架構主要是利用求助者原有的成功經驗與資源,將求助者當成是問題解決的專家,由此來尋找與構建問題解決的策略和方案。

(4)假設解決架構

當求助者很難形成正向目標或目標不明確時,當求助者想不到“例外”時,讓求助者進行假設想象,想象他的問題已經全部解決了,那會是什么樣子。運用奇跡問句、水晶球想象、擬人問題和結局導向等方式,引發求助者想象問題不再存在時的情景,進而創造出料想不到解決方法。例如:“想象一天晚上你睡覺時有一個奇跡發生了,我們談的就業問題消失了。在你休息時,并不知道這個奇跡已經發生了,當你醒來時,你能發現奇跡發生的第一個線索是什么?”“如果在你面前有一個大大的水晶球,可以看到你美好的未來,你猜想你可能會看到什么?”有意識地擴展求助者的眼界,使求助者從“問題難以解決”的認知中走出來,找到問題解決的線索。

2.休息階段

SFBT在會談結束前一般還包括一次咨詢休息的過程。求助者可以得到簡單的片刻休息,然后就會談中的情況與求助者進行磋商,并提供一些建議。

3.正向回饋階段

(1)贊美

社會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要求顯著提高,父母對子女的就業也抱有較高的期望,再加上學校對于就業率的要求和個性化職業指導的缺乏,導致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承受著各種層面的壓力,進而產生焦慮。父母和老師作為大學生最直接的社會支持系統,積極的肯定和評價,將對大學生產生非常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持續地觀察、關心、支持和肯定求助者,慢慢地會讓求助者學會自我激勵,從而逐漸懂得如何持續地努力。回饋階段從稱贊開始,從肯定求助者自身具有的且已經在加以運用的力量與資源開始。

(2)家庭作業

根據咨詢情況為求助者布置家庭作業。如果會談產生了一個相對明晰的、滿足求助者期望的解決方法,同時變化已經發生了,并且求助者了解變化的過程,那么家庭作業布置的任務就是請求助者繼續做那些發生作用的任務;如果變化還沒有發生,但求助者對奇跡出現的情景非常的清晰,則建議求助者假設奇跡已經發生了,并請求助者關注自己與以往相比有什么不同;如果求助者還不明確如何做才能使奇跡發生,則建議求助者將注意力放在情況有所好轉的那段經歷中,并發現這段經歷的特點和不同”。

【參考文獻】

[1]張秀麗.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在求助者談心輔導中的應用[J].高校輔導員,2015年03期.

[2]許維素.建構解決之道: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M].寧波出版社,2014年12月.

[3]駱宏.行動孕育希望:焦點解決晤談在自殺和危機干預中的應用[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年2月.

[4]熊燕.焦點解決短期療法對大學生厭學心理問題的案例報告[J].社會心理科學,2013年1月.

作者:許旭 曹傳偉 林希 刁萌萌 單位: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