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工科女大學生就業難原因及對策

時間:2022-02-08 03:47:40

導語:傳統工科女大學生就業難原因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統工科女大學生就業難原因及對策

【摘要】當今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中,女大學生的比例日益增加,在礦業類等傳統工科中,女大學生就業難問題顯得較為突出。關注大學生就業,尤其是工科女大學生這個“弱勢”群體的就業問題已經刻不容緩。本文分析了礦業類等傳統工科女大學生就業現狀,剖析工科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提出相應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傳統工科;女大學生;就業難;對策分析

伴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國家教育體制和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大學生也越來越市場化,就業形勢日益嚴峻。隨著高校招生規模擴大,在校女大學生比例亦不斷增加。實際就業中,女生未能體現出就業優勢,尤其是在一些工科專業,男生就業機會甚至遠超于女生,且就業質量更優。礦業類等傳統工科女大學生比財經、師范院校的女大學生面臨著更大的就業壓力。受2020年疫情影響,工科女大學生就業更是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一些工科女大學生盡管成績優異、綜合能力強、專業素質高,卻仍難以找到滿意的工作。與男生相比,工科女生就業面臨著就業率低、就業質量低、就業保障低的“三低”情況。此類現象的發生有社會、經濟、個人等多方面的原因,但要從根本上解決工科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就需要社會各部門齊抓共管,促進工科女大學生就業。

一、原因

(一)政策未落到實處。我國憲法明確規定男女平等,女性和男性有同等的權利、義務和地位,但是關于保障婦女勞動權益的法律法規比較籠統,缺乏相應的具體配套措施,使得企業需要承擔女性員工的生育成本和勞動保護的責任,從而導致女性員工的雇傭成本有所提高。對于逐年擴招的高校而言,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的現象已經凸顯,而制度的不完善則為某些企業在招聘時帶有性別歧視提供了可能。(二)專業對口公司工作強度大。礦業類等傳統工科畢業生的對口單位大多是一些礦山企業、建筑行業、施工企業等。在這類企業中,工作強度大、環境艱苦是常態,且經常需要員工加班加點或長期出差,此類性質的工作單位在招聘時,往往會優先考慮專業對口的男生,而不會去考慮女生。(三)社會中性別歧視現象依然存在。一些企業考慮到女大學生工作后,婚假、產假等不能避免的假期,會以此為由而不愿招聘女畢業生,更有甚者,企業在招聘條件中明確寫出“此崗位僅限男生”,這對于工科女大學生找工作無疑是雪上加霜。除此之外,很多人認為女性在數理、工程、電子等工科類專業方面的學習能力會明顯不如男性,而文科類才是更適合女生學習的專業,這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工科女大學生就業。(四)工科女大學生實踐能力普遍較弱。工科專業女大學生盡管學習態度端正、理論知識扎實,考研率遠高于男生,但在實踐方面,動手能力普遍略遜于男生。加之工科專業大多涉及到體力、機械、設備等,較多女生在此類實踐環節中會避而遠之,最終導致工科女大學生在理論和實踐上出現了很嚴重的脫節現象,這也不利于工科女大學生就業。(五)未將自身情況與現實相結合。當前大學生就業過程中普遍存在以下現象:對于找工作沒有進行理性的前期調研,把自己的就業愿望投射于電影中,一味盲目幻想,導致實際找工作時的落差很大。

二、對策

(一)政府和社會要加強引導。政府要出臺相關政策支持,在保障工科女大學生公平的就業競爭機會的同時,要為女大學生創業提供政策保障和資金支持,鼓勵其創業。要加大社會保障制度,鼓勵女大學生到基層就業,開放招聘條件,降低就業門檻,對到艱苦環境中工作的工科女大學生要適當給予補貼。社會各界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為女大學生就業創造一個良好環境。對于就業中存在性別歧視現象的企業,一經發現應當嚴肅處理,為工科女大學生營造一個公平的就業環境。(二)高校應加強就業指導、完善幫扶體系。一是高校要加強就業指導,將就業創業指導課程納入教學計劃,并專門開設適合工科女大學生的選修課程,提供有價值的指導建議。學科設置上要與市場接軌,構建出令女大學生發揮優勢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強調以就業市場為導向,增強工科女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溝通能力等,以提高其綜合素質。二是高校要加強求職心理健康教育。工科女大學生在求職中,容易有無助、矛盾、自我懷疑等不良情緒,從而導致就業難、就業質量差等問題。要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幫助工科女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心理,正確認識自身的優劣勢。讓其以自信、自強、自立的姿態去發揮自身長處,調節不良情緒,把握機遇,迎接就業市場的挑戰。三是高校要利用好校友資源,舉辦如校友企業專場招聘會等,提高校友資源的實際利用效率。另外,也可通過一些校友的關聯資源,推動畢業生就業。校友都是學長、學姐,更容易使畢業生產生心理上的親近,也會不自覺地將其作為自身學習的榜樣,積極求職,順利就業。(三)工科女大學生要提高自身能力。并調整就業觀念礦業類等傳統工科專業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企業也更青睞于此類學生,但這恰恰是女生的短板。故而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女生更要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工科女大學生要正確認識自己,合理定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尋找就業崗位。

三、結語

解決礦業類等傳統工科女大學生就業問題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共同努力,對政府而言,要完善相應的社會保障制度,確保女性在職場上受到公平的待遇,給女性就業提供更大的空間;對社會而言,要大力宣傳男女平等,提高女性保障權益,造就一個和諧的就業環境;對高校而言,應當充分利用就業資源,積極開展畢業生就業指導、幫扶活動,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推動就業指導工作順利進行;對傳統工科女大學生自身而言,應該不斷提升自我,加強對現實就業市場的了解,合理制定就業計劃,增強自身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相信在多方的努力下,礦業類等傳統工科女大學生就業前景會越來越好,真正做到想就業、敢就業、能就業、就好業。

參考文獻:

[1]劉治秀,鐘記超.工科女生就業現狀和對策研究[J].青年時代,2020(9):186-187.

[2]張抗私,谷晶雙.生育對女性就業的影響研究[J].人口與經濟,2020(5):19-29.

[3]吳海江.新形勢下大學生如何突圍就業陰影[J].人民論壇,2020(24):80-81.

[4]張艷艷.理工科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8,39(21):73-74.

[5]張吉勇,王振環.基于“三全育人”體系培養的礦業類大學生就業觀念研究[J].決策探索(下),2019(11):87.

[6]錢琨.高校校友資源開發協同創新研究——基于招生就業視角[J].江蘇商論,2020(09):130-132.

作者:張吉勇 劉星星 單位:江西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