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法制教育規范新途徑
時間:2022-04-01 10:38:00
導語:高校生法制教育規范新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這對將置身于法治社會的任何人來講,都無法擺脫法律的規制而存在。但是,近年來大學生違法犯罪現象越來越嚴重,這與大學生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比較淡薄有直接關系,由于大學生作為知識分子的主要來源,是受過專門訓練,掌握專門知識,建設共產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專門人才和重要力量,因此,高等學校法制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一、大學生法制教育現狀堪憂
2004年震驚全國的馬加爵案件,讓我們對高校法制教育隱痛深醒;同年七月,成都某大學十余名學生將小偷毆打致死案件;2006年發生的劉海洋硫酸潑熊案件等。此類案件年年都有發生。另據南京市浦口區檢察院調查,2001年該區在校大學生的犯罪率比上年上升300%,2002年比2001年上升120%,并得出結論,大學生犯罪大多是因為不懂法。[1]目前,我國高校學生違法犯罪人員占高校總人數的1.26%,而且犯罪類型向多樣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在《北京國際教育博覽會(2004)———教育發展國際論壇》上,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談到我國大學生“到2010年預計將達到2500萬左右”,大學生的“群體文化素質較高,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專門人才和中堅力量。”也正因為此,培養大學生法律意識,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更顯迫切。
二、大學生違法犯罪的原因
1.大學生法律意識普遍不高
在中小學教育階段由于應試教育的固有弊端,以及部分學校疏于思想政治工作,導致校園暴力現象嚴重,學生整體素質下滑。并且,隨著各高校的擴招,又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整體水平下降。同時,就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階段來看,重心仍然在于學歷教育,而非素質教育。所有高校,非法律專業均開設一門《法律基礎》課進行“法制教育”,由于課時少,內容多,授業者為了完成教學計劃趕進度,只能羅列知識點;學習者死記硬背,疲于應付過關考試,這進一步限制了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
2.家庭、學校、社會環境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
大學生雖然已經屬于法律意義上的成年人,但自幼上學很少接觸社會,其心理狀態還正處于青春期沒有成熟。此階段的大學生自我意識強,容易被誘惑,心理承受力、自控能力差,接受新事物快,這些生理和心理特點決定了大學生對事情缺乏理性的識別、控制。另外,現在社會金錢至上、享樂至上的思想泛濫,賭博、吃喝玩樂,攀比風盛行;經濟發展中的腐敗現象,社會不公、矛盾增加;家庭教育被忽視,父母惡習、離婚率上升,溺愛、家庭暴力,正確的教育尤其心理教育不足,使很多大學生深受其害,最終走上違法犯罪之路。
3.現行高校的法制教育弊端分析
(1)法制教育重視不足。學校的“法制教育”從屬于“德育教育”,沒有獨立的地位。長期以來,高校內沒有獨立的公共法律教研室,法律基礎課由馬列教學部或公共課部的教師講授。
(2)法制教育的師資結構不合理。法制教育是一項政治性、理論性、知識性、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教育,必須要有一個受過正規培訓、具有一定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的法律教師隊伍。各高校的法律教師,多為“半路出家”,甚至是從未接受過法律專業教育的教師講課。
(3)法制教育的內容設置不合理。前面提到各高校非法律專業均開設一門《法律基礎》課進行“法制教育”,并不能滿足大學生法制教育的需要。
三、法制教育完善之對策
1995年12月,國家教委、中央綜治辦、司法部在聯合下發的《關于加強學校法制教育的意見》中指出:“高等學校法制教育要以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法律意識為核心”。法律意識或者說法律素養的養成是一個人通過學習各種法律知識,并在人人都自覺遵守法律的環境影響下,而不斷養成的自覺遵守法律和道德的良好行為習慣。但不可否認,在我國普法工作起步較晚,廣大公民整體的法律知識欠缺,法律意識淡薄的情況下,高校的法制教育是培養大學生法律意識和依法辦事能力的最重要一環。但是,從大學生法制教育的現狀來看,目前的法制教育體制已不適應現實的需要,必須進行改革。本人認為,進行雙專業教學是一條出路。
(一)雙專業教學的概念所謂雙專業教學就是利用高校教育資源對大學生在完成本專業學習任務的同時,開設第二專業,以適應現代社會對大學生提高綜合素質需求的一種教學模式。其實,雙專業教學在我國高校的教育實踐中早已經存在了。如首都師范大學推行的主輔修制,鼓勵大部分學生除了主修一個本科專業外,再根據自己的態度和愛好修一個輔修專業,以學得一技之長。其輔修制分為三個層次:一本一輔(四年本科+輔修專業);一本一專(四年本科+專科專業);雙學位(四年本科+雙學位專業)[2]。另外,其他高校也都有類似的主輔修教育模式。但是,這種主輔修教育模式不是本文所倡導的雙專業教學。而是借鑒這種教育模式,在主修本專業的同時,輔修法律專業。
(二)雙專業教學的可行性雙專業教學實行起來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這些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將法律作為輔修專業是可行的。首先,實行雙專業教學的成本投入問題。現在各高校都有法學院、系或者專業,師資不成問題,還會使教育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其次,實行雙專業教學的學時問題。一個大學生無論專科還是本科每周平均學時均在22學時內,每周上課5天,每天按6學時計算共30學時。也就是說,每周至少有8學時可以用來安排法律課。再次,雙專業教學的課程設置問題。根據學生所學的專業,除進行憲法、刑法、民法等基本法的教學外,還開設一些與專業相關的法律課程,使“法制教育”貼近大學生的生活。第四,雙專業教學的畢業成果問題。具有雙學位授予權的高校可直接授予雙學位,沒有雙學位授予權的高校,可以和全國自學考試掛鉤。并且,將法律自學考試按照大學生所學專業的不同,分設不同的自學考試科目。學生畢業后,可以拿到學校的輔修畢業證,同時也能拿到自學考試的法律畢業證。
四、雙專業教學的意義
法律意識的養成,不是通過學一門《法律基礎》課所能解決的,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是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雙專業教學對于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培養大學生法律意識,完善大學生法制教育結構不但可行,而且必須,并具有很深的現實意義。由于大學生已經成年,參加工作后,將成為家庭頂梁柱,社會的中堅力量,他的法律素養能夠影響到家庭、親友、鄰居、同事等身邊的人,加上對下一代法律意識的培養,這對整個社會秩序的穩定與可持續發展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 上一篇:礦山環境整頓工作方案
- 下一篇:木材企業整頓指導方案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