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科教學融入法制思想
時間:2022-12-04 11:31:28
導語:歷史學科教學融入法制思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依托歷史課堂推進法制教育是每個中學歷史教師的責任和義務。我們要堅持正確的教育原則和方法。中學歷史學科教學中提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強調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都與法制教育有著密切聯系。通過法制教育讓學生遵紀守法,先學會做人、做事,再學會學習。
一、歷史教師肩負著法制教育的責任
歷史教學不僅傳承歷史、延續文明,而且也承擔著培養公民素養的任務,肩負著法制教育的責任。在歷史教學中推進法制教育,引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既有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同時也是一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時不可缺少的環節。歷史老師擁有豐富的歷史資料,以此為載體,學生更容易理解“法律尊嚴高于一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制思想。如,利用英國為限制國王的權力而頒布的《權利法案》,讓學生深入體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引導學生在學校要遵守校規校紀,在社會上要做到知法、守法,行使自己權利要以遵守法律為前提,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
二、法制思想是歷史學科中不可忽視的教學內容
弘揚法治精神,將法治教育納入青少年成長教育,讓每個學生在學習中樹立社會主義法治觀念,增強法治意識的要求日益突出。中學階段是學生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由于中學生容易成為犯罪分子侵害的對象,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增強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是全黨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引導未成年人掌握人際交往和社會生活中必備的法律知識,培養守法的意識,學會應用法律的素養,為全民增強法治意識工程奠基,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培養其法律素養,教育學生學法、懂法、守法、用法,這些都是歷史學科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內容。
三、在歷史教學實踐中,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理解自己的成長離不開法律保障
我們不僅可以在教學中深挖課程資源,將法制教育融入其中,還可以此為契機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講到“新中國的政治建設”時,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頒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及民族區域政治制度的建立等法制建設進程進行歸納總結。引導學生認識國家的發展離不開法律約束,理解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通過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組織學生對以上法律法規內容進行討論,讓學生主動思考,就會有非常好的學習效果。在講“第三次科技革命”時,調動學生歸納“電腦與網絡”的發展歷程。針對現在的很多中學生通過電腦或手機接觸網絡,由于心智不成熟,很多學生容易受到網絡上不良信息的影響,上網成癮。“沉溺網絡不能自拔,游戲成癮對心理產生巨大的消極影響”,部分學生最后荒廢學業,而少部分學生則沖出道德底線,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依托歷史教材,引導學生在利用網絡時養成文明上網的習慣,遠離不良信息的誘惑,嚴格控制上網時間。通過身邊的事例,讓學生感悟親情的可貴,珍愛生命。在講“鴉片戰爭”時,向學生介紹列強瘋狂向中國走私鴉片,鴉片大量輸入,使中國的白銀大量流出,財政枯竭,國庫空虛。鴉片輸入嚴重敗壞了社會風尚,摧殘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煙毒泛濫不僅給中國人在精神上、肉體上帶來損害,同時也破壞了社會生產力,造成東南沿海地區的工商業蕭條和衰落。我要求學生通過課內外結合,去查找資料,參觀禁毒展覽,觀看禁毒電影等。在上課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把鴉片戰爭的一些片段和現實社會中的一些吸毒的片段進行播放,給學生以鮮明的對比和現實教育,讓他們感受到吸毒的危害。然后,向學生介紹《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使學生的法律意識得到增強。以教材內容為依托,在教學過程中推進法制教育,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歷史與現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通過在歷史教學中推進法制教育,增強了歷史教學與法制教學的實效性,更好地發揮了歷史教學的法制陣地作用,引導學生努力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合格公民。“一位優秀的教師,一定要勇于實踐、善于積累”。法制教育無處不在,這需要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挖掘教學資源,發揮聰明才智,轉變教學方式,讓法制教育融入中學歷史課堂中。我們要努力促進學生法制思想的形成,實現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目的。
作者:馬清亮 單位:河北省辛集市教學科研所
參考文獻:
[1]張向葵.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M].東北大學出版社,2015-07.
[2]彭興順.做卓越的教師[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04.
- 上一篇: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實踐教學研究
- 下一篇:檔案局學習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