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問題與應對措施

時間:2022-09-19 04:02:57

導語: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問題與應對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問題與應對措施

平安中國是黨中央維護國家安全,確保社會安定有序的重要舉措,建設平安中國與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有著密切的關系。法治宣教對促進政府依法行政,培養公民遵紀守法意識有著重大的作用。經過三十多年的普法教育,農村法制宣教工作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成效。廣大農民群眾法制觀念淡薄的狀況得到較大改變,但目前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法制宣教方式與機制,未隨著時代的發展有進一步的改進。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農村法制宣教工作進展緩慢,部分干部群眾不面對矛盾糾紛不能依法維權解決,農村法制訓教暴露出很多問題。農民的法律意識,法制觀念與社會進步建設的新農村存在較大的差距。必須用戰略的眼光重新認識法治宣教工作的重要性,使法制宣教工作更加符合時代的要求。

一、農村法制教育的重要意義

法制教育是國家有目的形成人們一定的法制觀念與法律信仰的教育,法制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長期任務,進行法制教育是要教育人們執法守法,做好法律知識普及教育,使人們掌握公民的權利與義務,通過各種宣傳手段對法律進行普及宣傳。農村法制教育是社會以農民為客體進行的有目的的宣傳法律信念的教育。農村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國的需要,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加強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村公共事業發展都離不開相關法律的規范。建設新農村要深化各項改革,加強基層民眾建設,離不開法制的有力保障。在法治國家的背景下建設新農村,是促進新農村建設的必要保障。新農村建設必須大力強化依法建農的法律意識,切實將農業發展與農民利益納入系統化的法律環境中。法制宣教工作是提高農村法制水平,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施的基礎性工作,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質的有效途徑,是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要求在農村大力開展法制宣教,充分發揮法律在促進保障農村社會和諧方面的重要作用,全民提升村級事務的法制化管理水平,促進農村經濟、政治、社會建設的協調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是要使社會維持有序的狀態,法制是引導社會有序進行各種互活動,消除社會危害的現象,減少消極因素的不利因素,保證社會安定團結的手段。新農村建設中社會穩定離不開法制的保障。農村經濟主體日益多元化,要想使農村經濟穩步發展,應運用法律調節手段處理矛盾。

二、邢臺市農村法制教育現狀

三農問題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健康發展的全局性問題,新農村是生產發展,鄉村文明,管理民主的新農村,是民主法治的新農村,要實現新農村建設目標離不開法制的有力保障,法治宣教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基礎性工作,是提高公民法制觀念的有效途徑,是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的重要制度保障。邢臺市農村法制教育經過多年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邢臺市法院受理民事案件中,涉農訴訟案件逐年增加,民告官行政案件占相當大的比例,過去邢臺市農村普遍存在的群斗現象大大減少,圍繞村級組織建設出現的上訪案件,多數通過說服教育等手段得到較好的解決。邢臺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農村法制宣教工作,為推進農村法律宣傳教育工作,先后頒布了各項政策文件,制定了各種具體措施,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法律宣傳教育活動。農民的法律意識逐步增強,教育內容形式更加豐富,社會矛盾糾紛逐年下降。農村法制宣教為建設新農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一)農村法制教育中存在的理論問題。三農問題是關系到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農村法制建設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邢臺市農村法制教育通過開展普法宣傳運動,法律宣傳內容方法等方面有了明顯的提高,但在實際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對農村法制教育宣傳理論研究不夠,三農問題的立法方面存在問題。建設新農村背景下,三農問題關系到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邢臺市黨和政府為提高農村法制建設采取了系列政策措施,但法制建設立法改革進程緩慢,有關農村的立法不少是計劃時期制定,體現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自由平等的農業經濟法律很少。政策性原則過強,農業管理大多依靠國家頒布的農業政策執行,農民文化素質水平較低,依靠基層黨政機關進行執行的政策出現了很多紕漏。少數農村基層干部對普法認識不夠,將普法工作當做應付檢查的走過場形式,部分地區上機機關對普法宣傳積極熱情,但基層部門消極應付,部分地區僅熱衷于搞形式宣傳,空洞喊口號,農民群眾掌握不到法律知識。有些地區基層干部不愿搞法律宣傳教育。(二)觀念制約法制教育的實施。觀念制約法制教育的主要原因是農民受傳統觀念影響,村干部法制觀念不強。部分農民受傳統觀念制約,中國農村社會中依靠道德家法等調節社會矛盾,農村地區發生糾紛后農民補考法律武器解決問題,往往通過其他手段私了解決。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難以得到合理的形式。農民的合法權益受到行政機關侵害時,很多農民選擇沉默。很多農民認為與政府決策抗衡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農民與政府行政機關發生糾紛時,不習慣依靠訴訟解決問題。不少村干部由于受中國封建社會人治觀念的影響,習慣于家長式作風行駛權利,民主意識不強。對依法治國,加強法制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部分村干部不愿實行村務公開。通常用村委會代替村民會無法體現民主的原則。(三)村民自治中出現的問題。村民自治是農民依照憲法管理自己事情的有效形式,實現農民做主的村民自治,必須在黨的領導下認真依法辦事,保證我國農村法制建設健康有序進行。當前村民自治實踐中受傳統社會經濟結構的影響,村民法制觀念淡薄。民主意識薄弱的問題在各地農村普遍存在。有的村民認為自治是自己處理一切問題,村委會自我決定一切事務。有的村民認為自治是村委會可以不接受黨支部的領導。將村委會凌駕于黨支部之上。部分農村中重大事務決策僅憑村干部個人意志辦事,如利益指標分配等。有些村干部選舉中,功利性傾向明顯。造成村委會活動難以開展,嚴重影響了法制教育活動在農村基層的普及。

三、加強農村法制教育的對策

(一)加強農村法制教育理論研究。加強農村法制教育理論研究對有效開展農村法制教育具有指導性作用要堅持服務大局工作理念,圍繞新農村建設開展系列與農村生產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法制宣傳,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將提高農民切身力作為法制宣教的出發點。針對不同的農民群體開展不同的法制宣教。堅持貼合農民的文化習慣,開展農民喜聞樂見的法制宣傳活動。邢臺市基層政府應加強對農民的普法教育,將農民確定為法制教育重點,要將法制教育納入政府對新農村服務的重要內容,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的法律素質,不斷提高農民工的法律制度觀念。探索社會化的防治教育新途徑,營造社會法制氛圍為主要目的的社會系統工程,法制教育重在全民參與。農村基層組織是法制宣教活動實施的主體,提高村民法律意識方面至關重要。調動基層組織廣大干部的積極性。(二)積極推進農村法制教育工作創新。在目前基層組織建設乏力情況下,要使農村法制教育活動有效開展。通過貼近思想,經濟、生活等實際,使廣大基層干部的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工作能力等方面得以提高。培養出有道德,懂法律的人才。使普法教育內容方法有很濃的人情味,可以極大的提高廣大干部群眾參與普遍工作的積極性。從尊重人入手、尊重創造,以尊重人為前提,普法才能深入人心。采用民主、座談等方式,化解矛盾、統一行動。將滿足農民需要,促進農民法律意識全面提高作為法制教育的出發點,充分發揮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從單向貼近轉為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的互動過程。需要采取民主討論與互相溝通的方法,吸引群眾共同參與。要求普法工作者對經濟實力的提升與先進文化提升結合,將普法教育目標落實。(三)注重農村法制教育的實效性。廣大農村基層干部要堅持按民主化的要求辦事,善于運用法律與思想教育手段化解矛盾,強化工作機制,做到重點事項突出抓,防止失察失誤,出了問題要嚴格區分矛盾性質,把握時機,做好教育團結群眾工作。切實做到嚴打整治,堅持以依法從重打擊為主要內容,震懾遏制犯罪,強化對敵對分子滲透破壞的偵控工作。深入開展查禁黃賭毒專項行動,依法制止封建迷信活動,進一步搞好社會治安重點整治。實行法治是解決農村穩定維護社會穩定的根本途徑,各級干部要依法化解農村基層矛盾,各級執法部門要嚴格守法,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通過嚴格執法,促進知法用法的良好環境的形成。是確保當前農村社會穩定的得力辦法。實現農村社會長治久安,最根本的是要提高村民學習法律的自覺性,構筑農村大局穩定的安全網。不斷創新農村法律教育形式,確保農村法制教育取得實際的成效。當前農村法制教育重點是選擇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的主要法律進行宣傳教育,針對各鄉村的情況因地制宜,立足于當地農民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在農村做好《憲法》及婚姻,村民自治等法律法規的教育。提高維護農民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適應當前農村外出打工的新特點,及時進行《合同法》等法律的宣傳教育,為村民提供法律援助。通過有針對新的法律教育解決群眾實際問題。

四、結語

農村法制教育對加強民主減速,實現新農村生活寬裕,村容整潔的目標提供了重要理論指導。加強農村法制宣教,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是加快法治國家的基礎性工作,是新時期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工作。普法規劃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立足于培育新型農民,將農民列入普法重點對象,如何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切實增強農村法制宣教的針對性,是亟待深入思考的問題。本文通過對邢臺市法制教育研究,推進法制教育的社會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新歷史時期,國家法制建設專項政府與社會互動提出的必然要求。有許多體制機制方面的問題有待深入探究。

參考文獻:

[1]劉婷婷.佳木斯市農村法制教育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7.

[2]鞠振格.新時期我國農民的法制教育研究[D].遼寧大學,2016.

[3]李奎剛.新農村視野下農民法制教育探析[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5,15(3):54-55.

[4]杜詠梅.對加強貧困地區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思考[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5(7):48-49.

[5]劉文蛟.農村普法教育中的問題分析與對策思考[D].湖南農業大學,2015.

[6]張宇豐.農村法制宣傳教育的問題與完善//第五屆河北法治論壇論文集[C].河北省法學會,2014:8.

作者:梁娟娟 單位:邢臺學院經濟與貿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