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法制教育校長調查研究

時間:2022-03-04 03:20:48

導語:中小學法制教育校長調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小學法制教育校長調查研究

一、中小學法制教育現狀

(一)關于法制教育活動開展的頻率。在調查的104所中小學校中,62所學校平均每學期開展1次法制活動,32所學校平均每學期開展2次法制活動,4所學校平均每學期開展3次法制活動,6所學校平均每學期開展4次法制活動。如表1。如表1所示,90%的中小學校平均每學期開展法制教育活動僅1~2次,開展3~4次的學校不到總量的10%,中小學法制教育的開展數量總體偏少,法制教育工作力度不足。(二)關于法制教育的形式及評價。調查結果顯示,中小學法制教育以多種形式進行,其中,法制教育課94次,占總量的31%;觀看影片和畫展66次,占總量的22%,法律咨詢或講座60次,占總量的20%,法律知識競賽44次,占總量的15%,征文演講比賽26次,占總量的9%,模擬法庭4次,占總量的1%,參觀教育基地2次,占總量的0.7%,法制教育實踐2次,占總量的0.7%,法制文藝演出2次,占總量的0.7%。雖然法制教育的形式多樣,但評價及效果卻各不相同,好評率由高到低分別是:觀看影片和畫展好評數52,好評率31%,法律咨詢或講座好評數32,好評率19%,參觀教育基地好評數30,好評率18%,法制教育實踐好評數18,好評率11%,法制教育課好評數10,好評率6%,模擬法庭好評數10,好評率6%,征文演講比賽好評數6,好評率4%,法制文藝演出,好評數4,好評率2%,法律知識競賽好評數4,好評率2%。如表2。如表2所示,中小學法制教育常見的形式依次是開展法制教育課、觀看影片和畫展、法律咨詢或講座、法律知識競賽、征文比賽,分別占總量的31%、22%、20%、15%、9%。而好評率最高的幾種分別是觀看影片和畫展、開展法律咨詢和講座、參觀教育基地以及法制教育實踐,分別占比36%、26%、21%、12%。可見,最常用的法制教育形式有時并非最受歡迎,在今后的法制教育過程中,需參考師生需求,結合教育效果,挖掘更多更高效的方式進行教育。(三)關于法律知識的學習途徑。在學習了解法律知識的途徑方面,80人選了思想政治課,在所有學習途徑中所占比31%,46人選了通過法制副校長講課獲得相關知識,占18%,40人選了通過各類普法活動,占16%,38人認為通過電視了解法律知識,占15%,而通過廣播和網絡獲得知識的人最少,在所有學習途徑中分別僅占4%和3%,而通過法律書籍及家人朋友獲得知識的分別占7%和6%。如表3所示。如表3所示,排在最前面三種都屬于校內活動,說明學生獲取法律知識的途徑主要來自學校方面,占了65%,因此學校更應該承擔起學生法制教育的主要責任,讓學生能夠在校內接受較完整系統的法制教育。(四)關于法制教育教材的使用及評價。在所調查的對象中,20所學校表示沒有教材,占比19%,18所學校使用的是《與中學生說法》,占17%,16所學校使用的是《道德與法制》,占15%,《法制副校長教學參考》《小學生法制讀本》《思想品德》分別被10所學校使用,均占10%,緊隨其后的是《安全與法制》《法制教育》《法制與健康》,分別占比8%、6%、4%,另外,《中學生法制讀本》《法律小讀本》《重慶地方法制教材》各占2%。如表4所示。從調查對象反饋來看,目前所使用的教材良莠不齊,38%的人認為目前使用的教材可讀性不強,不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37%的人卻認為很不錯,學校一直在用,12%的人認為內容陳舊,不能適應當前的法制教育,8%的人認為很好,學生愛讀。現今各中小學法制教育教材使用比較自由自主,這可體現各個地方的特色和需求,雖各有針對性,能滿足不同群體的不同需要,但也說明了此領域的教材缺乏統一整合的學習資源或范本,有些甚至就是思想品德課本,沒有統一內容框架和實施原則的依據,這也導致受眾對教材的反饋不一。(五)關于影響學校法制教育的因素。在調查影響學校法制教育活動開展的原因時,37%的人認為法制副校長的素質還有待提高,20%的認為學校升學壓力大,擠不出時間,20%的人認為法制教育活動形式單調,內容不夠豐富,不夠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以及20%的人認為學校領導不夠重視,法制教育工作落實不到位。由于重心應對考試,沒有充足的時間學法制;形式不豐富,內容脫離實際,以及不受重視這三方面在影響因素中分別占比20%。而反應最多的則是法制副校長的素質,占比37%,說明在目前的學校法制教育中,法制副校長的功能尚未充分發揮出來,法制副校長的協調、管理及表率能力尚需提高。

二、中小學校長的期望和建議

1.學校定期聘請專業法制宣講人員進行法制宣傳,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動,如反侵害師生權益專題講座、文藝表演、演講比賽、法制案例、模擬法庭等法制主題活動。2.提高廣大教師員工的法制意識和法制素養。加強教師法律知識的普及,培養優秀的培訓教師,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3.抓好思想品德課改,開設真正的法制教育課,如法制課堂教學、青少年違法行為心理分析、法制校園知識競賽等主題教學。4.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堂內外相結合。組織學生觀看法制影片,參觀看守所等警示教育基地,由在押青少年犯現身說法,深化學生的認識體驗。5.加強學校與社會、家庭的聯結,多方聯合創建平安校園。加強對學生家長和群眾的法律知識普及。家校合作,家長也要進行法制學習。開展社區普法活動,增強全民法制意識。6.完善工作制度,形成考核機制。加大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責任,整合校保大隊、當地政府、派出所、綜治辦、村社力量等力量,成立聯合工作組。制度要健全,經費要充足,措施要落實。形成一定的考核機制,完善設施設備和人員配給。

三、對中小學法制教育的策略思考

(一)建立管理制度,完善考核獎勵機制。建立中小學法制副校長聘任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法制副校長工作機制,對法制副校長進行監督考核,并作為一項常規性的工作納入工作體系中,把法制副校長的工作業績作為其晉升條件。同時,建立表彰獎勵制度,發揮法制副校長的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總結法制副校長的先進事跡,樹立法制副校長先進個人典型,并進行宣傳,營造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圍。(二)提煉“滲透要點”,使教學環節“全面滲透”。組織相關人員開展課題研究,全面梳理、開發中小學各學科與法治教育的相關內容,提煉法制教育滲透點,撰寫示范教案,改變以往法制教育內容安排不系統,缺乏整體設計與有效銜接,“拼盤式”的體系框架,實現法制教育內容設置的科學銜接。分層次、分階段,適時、適量、適度地對學生進行生動活潑的法制教育。(三)利用多種載體,廣泛開展專題教育活動。法制專題教育要與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生命教育緊密結合,與安全、禁毒、預防艾滋病、環境、國防、交通安全、知識產權等專項教育有機整合,使之融為一體。充分利用班團隊活動、學生社團活動、節日紀念日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多種載體,開展生動活潑的法制教育活動,增強學生依法律己、依法辦事的自覺性。(四)建立法制教育實踐基地,深入基地接受教育。與相關機構合作,建立集實踐性、參與性于一體的學生法制教育實踐基地。配合社區建立“中小學法制學校”,配合公安和當地部隊成立“少年警校”“少年軍校”等。組織中小學生到基地開展活動,讓少年犯現身說法,使學生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零距離感受違法的苦果,達到教育警醒青少年、有效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五)齊抓共管,創設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圍和條件。培養家長的法律意識與教育觀念,提高家校共育的效率。有規劃地培養法制宣傳教育隊伍,對全體教師進行有關法制教育基本知識和必備能力的培訓。在校園網上鏈接全國人大中國法律法規檢索系統、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利用好“全國青少年普法網”等優質法制教育資源。加強法制教育的軟件建設,通過打造濃厚的法制宣傳氛圍和條件,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中小學法制教育不僅僅指教授學生法律知識,還在于法律意識的培養和行為習慣的規范,為未來社會培養有法制信仰的公民。所以,需要整個社會聯合起來,一起為中小學生的安全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余文模.論烏江流域少數民族地區民族法制建設的現狀與對策[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1):74-78.

[2]蔡劍興.小學兼職法制副校長工作的幾點思考——兼談當前中小學法制教育[J].教學與管理,2006(3):35-36.

[3]王東,孫斌,等.法治教育的云巖路徑[N].法制生活報,2014(4):1-4.

[4]鄭敬斌,王立仁.談中小學法制教育內容的誤區與完善——基于思想品德課教材內容梳理的視角[J].教育探索,2011(8):25-27.

[5]教育部司法部全國普及法律常識辦公室關于印發《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N].教育部公報,2007(7):44-48.

[6]李立群.學校法治教育的核心內容及其實施路徑[J].教學與管理,2015(10):45-47.

作者:董艷娜 單位:長江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