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剖析

時間:2022-02-16 10:41:00

導語: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剖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剖析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多元化,各種各樣的大眾傳媒、精神文化、娛樂方式對人們思想觀念的影響不斷增強,這也直接影響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內心世界,使大學生的價值觀念、思想意識發生沖突和變化,心理問題也尤為突出。對此,本文從和諧發展的角度,來探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合,以達到促進青年大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理想、價值觀念以及健康的人格的目的。

關鍵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在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在各種思想文化相互交織、相互激蕩的復雜背景下,探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合,對高校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當代社會要求高校培養的學生不僅要具有正確的政治思想素質和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對此,《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和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都明確指出,要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過多種形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指導,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意義

(一)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的多樣化,導致人們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多元化;各種各樣的大眾傳媒、精神文化、娛樂方式對人們思想觀念的影響不斷增強,這也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內心世界,使大學生的價值觀念、思想意識發生沖突和變化,心理問題也尤為突出。對此,為了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有效教育機制的構建,有必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整合,運用心理學知識做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豐富高校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克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理論說教的局限,變傳統的灌輸式教育為交流式教育,縮短師生雙方的心理距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同時,運用心理學知識來分析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有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預見性和主動性,便于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對其行為加以控制和引導,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

(二)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整合,充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為思想政治教育開展創設了良好的心理氛圍。

心理健康教育本身是完善人格、發展人格的重要手段,它所實施的內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補充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能改善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人際關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與學生之間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系。思想政治工作者處于主導地位,對學生進行理論說服教育,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內心想法容易被忽視,兩者缺少思想交流,教育效果往往不明顯;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咨詢者與來咨詢者是平等的朋友關系,咨詢者不是說教而是開導來咨詢者,這兩者之間建立平等、協調的人際關系。這種方式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了解學生的心理和思想,有利于雙方都敞開心扉,顯露出真情實意,形成平等融洽的人際關系。這種融洽的人際關系對于思想政治工作者,透視學生的內心世界無疑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使得學生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觀點、看法聽得進、記得牢,從而容易改變自己的原來態度和行為方式,這為順利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創設了良好的心理氛圍。

(三)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有利于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促進大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機制。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統一體的不同方面。在教育人的問題上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整合,對心理問題的研究和解決也十分有益,能更好地聯系社會實際,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許多大學生心理不健康,是由于不能正確認識、評價和接受自己而引起的,表現為或高傲自大,或自暴自棄。思想政治教育可幫助大學生認識自己的優缺點,對自己有一個正確評價,并能坦然接受現實中的自我,從而保持心理健康。另有一些大學生的心理不健康是由于不切實際地把目標定得過高或過低引起的,思想政治教育可幫助學生分析理想實現的可能性與現實性,確定合適的目標,減輕為不切合實際目標的奮斗而遭受挫折的程度,以激發大學生的熱情和積極向上的心態。

(四)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有利于高校教育功能的優化。

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運用說服教育、榜樣示范和實踐鍛煉等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雖然這些不失為重要的方法,但往往過于強調外在力量的作用。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解決學生的政治立場、道德規范和法律意識問題,卻往往忽視學生人格方面的特點,如社會適應、應對挫折、情緒調適及人際交往等。而心理健康教育采取柔性化、隱性化、個性化、多樣化的形式,善于在雙向以至于多向的互動中工作,通過滲透教育、養成教育、示范教育來推進工作,注重依靠學生自己的力量解決他們的心理障礙、病態行為等人格問題,以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完善人格、發展人格的重要手段,它所實施的內容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效補償,心理健康教育成了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種重要手段。因此,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整合,有利于高校教育功能的優化。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途徑方式

(一)轉變傳統觀念,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

提高認識,轉變傳統觀念,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著眼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積極創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整合的條件和氛圍,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對此觀念有深刻的了解、認識和認同。教育者應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關,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和保證,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態是其優良的道德品質和堅定的政治信念的心理基礎。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整合,將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在相關學科的教學和學校的教育、管理活動中,能使二者相互協調、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突破傳統心理健康教育課只重視心理學知識的傳授,思想政治教育只重視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的現狀,使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載體與依托,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培養人格品質和健康心理素質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以心理健康教育豐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手段,樹立現代教育目標觀,促進構建起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達到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整合。

(二)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整合。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應互相汲取對方領域的知識技能和方法,相互借鑒,取長補短,靈活運用,充分發揮各種教育方法的綜合優勢。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要發揚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良傳統,變被動應對矯治型教育為主動引導發展型教育。采取課堂教學、專題講座、小組討論、案例分析、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等多種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心理自我調適能力,以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的方法,把心理學中一系列原則和方法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通過心理咨詢,可以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予以糾正,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通過心理咨詢,可以幫助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調適和平衡,使其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個別教育功能,使學生不斷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在較高的層次上不斷完善和發展自我,矯正不良人格,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功能。

(三)培養一支具有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雙重角色”的教師隊伍。

從體制上,把心理教育教師納入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使之渾然一體,使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思想政治覺悟,培養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傾向問題,而且要全面掌握大學生的主要心理及應對措施,調適、矯正、發展學生心理,幫助學生塑造健康人格,提高心理素質,只有這樣,思想政治工作才會有針對性、實效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只有這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整合得不理想,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一支具有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雙重角色”的教師隊伍。改變這種狀況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國家在師范院校開設一門兼顧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專門為高校培養一支素質過硬的具有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雙重角色”的師資隊伍。

(四)以和諧理念為指導,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校園文化氛圍直接關系到大學新生的健康成長,特別是隨著時代和社會不斷的前進發展,隨著高等教育向大眾化階段的邁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越來越顯現出我們教育體系中的弊端。對此,我們更要重視校園文化的功能在大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位置,加大校園文化的建設力度,完善和創新校園文化的功能,努力建設一種高等教育大眾文化階段的創新性、先鋒性、兼容性、民主性的校園文化氛圍。構建高校和諧校園文化,要以和諧理念為指導,這樣才能使全校師生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增強凝聚力;才能營造和諧輿論氛圍,塑造積極健康的心態;也才能使高校肩負起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重任。學校應加強指導,努力營造健康高雅、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利用多種渠道和途徑,通過組織一系列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把校園文化中的先進的價值觀念、文化品位、思想意識、現代文明行為、健康生活方式等傳播輻射到廣大學生中去,在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中達到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

總之,在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在這紛繁復雜的環境中感到迷茫,學生的人生問題和心理問題日益增多,道德實踐中知與行脫節,多元化的價值觀顯現。在這種情況下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整合,符合我國現階段高校學生教育的實際情況,將極大地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對高校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S]。2001.

[2]曹慶寶。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及思想政治工作[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

[3]謝軍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心里機制研究[J]。理論探索,2004。

[4]衷華。論高校學生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6。

[5]梅國英。大力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

[6]劉鳳林。心理健康理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