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擾院校發展精算教育的因素
時間:2022-03-30 03:48:00
導語:干擾院校發展精算教育的因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圍繞地方院校開設精算本科專業面臨的問題,就學科歸屬、培養目標、課程設置以及師資力量的配置等問題,指出當前地方院校開展精算教育面臨的困難,并提出個人看法。
關鍵詞:精算教育;地方院校;課程設置;就業導向
中國高校精算教育是從1987年11月在南開大學起步,當時,南開與北美精算學會(SocietyofActuaries,SOA)簽訂精算教育合作協議,在1988年秋招收了國內首屆精算研究生,設立了中國第一個北美精算學會的考試中心,并于1992年秋季首次舉行SOA考試。
中國精算教育已有二十三年的歷史,全國部屬院校中有二十余所都以各種形式開展了精算教育,有研究生、有本科生,培養的學生已成為目前中國精算實務隊伍中的主力和骨干?!熬銕煛笔且粋€令人羨慕的“金領”職業,現在許多地方院校紛紛開設精算專業,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遇到一些問題,期望以下幾個問題的討論會對地方院校開設精算教育有所幫助。
一、學科歸屬
中國的精算教育如火如荼,但教育部專業目錄中并沒有明確設立精算學這個本科專業,導致對應的專業方向不明確,因此,這就為地方院校開設精算教育帶來極大的困惑:
該專業歸屬哪個院系更合適?對目前開設有精算本科的部屬院校做一分析,主要分布在統計學專業(如人大、華東師大、中國科大等)和應用數學專業(如復旦、北大等),其他基本都設在金融保險系(如南開、中財等)。由于所屬的專業不同,授課的內容也有差異,統計、數學專業的側重于概率論、統計、數學方面的知識,金融、保險專業的則側重于金融、經濟、管理方面的知識。
精算科學是應用統計的一個重要方向,各國精算師初級考試課程中,統計學占有重要地位。據美國壽險精算學會對其精算師過去學習背景的調查顯示,約有44%的人過去是學數學和統計學的,20%是學精算學的,16%是學習經濟學、工商管理,20%是學其他專業的。由此可見,地方院校開展精算教育,結合教學內容及中國精算師考試新體系的考試科目,設在統計學系,具有明顯的優勢:(1)學生具有深厚的數理背景。在統計學系開辦精算本科教育有自身的優勢,通過扎實的數學理論學習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從而培養其縝密思維能力和應用數學的能力。(2)得到系統的統計學及應用統計的訓練。統計學是一切與風險有關的領域的基礎,專業必須與所應用的方向緊密結合,這才能保證專業設置不會流于形式。(3)能充分利用已經建立的統計教學實踐基地。根據統計專業應用性、實踐性較強的特點,通常都與統計局、調查隊、調查公司、金融投資公司、保險公司等業務部門,建立合作關系,設立學生教學實踐基地,而這些都可以為精算專業學生的教學實踐提供便利。
二、培養目標
中國保險業的發展需要精算人才,但需要的數量決定于保險業的發展程度。中國加入WTO以來,國外保險公司大舉進入中國保險市場。截至2005年底,中國共有保險公司82家,其中中資保險公司42家,外資保險公司40家。保險公司需要更多地學習國外先進的經驗和經營理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精算理念,就是風險控制能力。中國保險市場是否建立起精算制度,是否擁有足夠的精算力量,也是中國保險市場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
如何確定培養目標?精算既是一種職業也是一門學科,自然面臨著職業教育與學歷教育的關系問題。一般說來,大學教育的核心應該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塑造品格,它是一種漸進的、長期起作用的教育過程。(1)精算師資格考試。精算教育(精算師考試)是成為精算師的重要環節,但是它不應當成為精算教育的目標,地方高校精算教學可以結合精算師資格考試的要求開設課程,主要目的是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人才。(2)培養全面的精算素養。精算教育的目標是全面提升學生的基本精算素養和綜合素質。在精算教育的過程中,除了對學生的精算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培訓,還需對其研究能力進行一定的培養;更重要的是,精算教育不應當忽視對精算人員綜合素質的培養,如:健康的人格、決策能力和心理素質的培養等,還應當注重綜合協調能力的培養。(3)培養學生的精算技能。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精算學的基本觀點和方法,還要側重培養學生思考精算問題的思維方式。地方高校的精算教育在傳授精算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求學生有熟練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對財務會計、金融、投資、管理等方面知識的掌握,了解國家的法律法規和中國的實際國情。
三、課程設置
精算是跨學科的交叉學科,不同學科之間的融通與交流是非常必要的。精算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
如何設置課程?在設置精算教育的課程時,應結合精算本身的特點,結合本院校的專業培養目標,合理設置教學內容。作為完整的精算專業課程應該由以下幾個方面構成:(1)經濟金融知識。精算運用的環境離不開經濟和金融活動,與此相關的都應成為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主要有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貨幣銀行學、會計學、管理學、保險學、證券投資學和經濟法等。(2)數理基礎知識。數理知識主要有概率論、數理統計、微積分、線性代數、隨機過程、多元統計分析、時間序列分析等。(3)精算專業知識。主要有金融數學、壽險精算、非壽險精算、風險理論和精算統計模型等。(4)實務課程。主要有保險案例分析、公司風險分析、精算建模實驗等,指導精算學生更好地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從而加深對精算問題的理解,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
四、師資力量
精算專業是一門以數學、統計學,經濟學和金融理論與金融實踐等為學科基礎而建立的高度交叉、高專業技術特性學科,它以培養未來經濟金融領域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為終極社會目標定位,創造性地發展數學、統計學和管理工程技術于經濟金融實踐。
如何解決師資?從課程設置上能夠發現,精算教學需要協調并組合一些相關科目的教學力量,才能完成教學任務,許多課程對從事精算教學的教師而言,也是具有一定的挑戰性。(1)加大引進人才力度。大力吸引高層次優秀人才,創新人才引進機制,保證學校教學、科研、管理和培養合格人才所必須的師資數量。(2)加強教師進修培訓和學術交流。精算專業課程教師一般應有扎實的數理統計功底,選派一些教師外出進修培訓,創造教師進修的機會和條件;加強與其他高校及國外各組織機構進行交流合作的機會。(3)建立高水平的兼職教師隊伍。從保險公司、企業聘請兼職教師,建立相對穩定的高水平的兼職教師隊伍,能補充專業教師數量、優化師資結構。
五、實踐基地
精算不需要理論聯系實際,將技術用于開發新產品、費率厘訂、計提準備金、編制財務報表等一系列控制風險的實務工作中,兩者缺一不可。精算技能和精算經驗對精算師來說是同等重要的。一個精算學生在高校里接受精算教育的時間是有限的,精算師所面對的實際精算問題是千差萬別的,解決這些問題不僅需要精算技能,還需要運用精算理論知識解決實際精算問題的經驗。
如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精算是一門既有豐富理論方法又非常務實的學科,離開了任何一方都不行。(1)重視專業軟件的教學。在精算專業三年級或四年級的課程中開設最新的專業軟件課程,如精算軟件、統計軟件等,讓學生畢業后會應用這些最新的計算機軟件于他們的工作中,這也是現在大部分金融、保險等相關金融實體所期望的。(2)加強與實務部門的合作。精算是一門實務性非常強的學科,精算人才不但需要扎實的理論功底,更需要實務經驗。因此,在精算教育過程中,要加強與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企業的聯系與合作,優勢互補,培養學生的專業意識和實踐能力。(3)發展非學歷教育。盡快確立中國的精算師職業組織,大力加強教育部門和實務部門之間的合作,通過定期舉辦講座、培訓班,提高在職人員的素質,同時了解他們的需求,發現工作中的實際問題,豐富教學實踐內容。
六、就業導向
中國精算教育的發展決定于市場對精算人才的需求。在美國,60%的精算師在各類保險公司工作,35%在各類咨詢公司工作,5%在政府機構和高等院校工作;英國有約47%的精算師在各類保險公司工作,37%在與保險相關的咨詢機構工作,16%在金融相關機構、教育、工業部門、政府部門和其他行業工作;在加拿大,精算師中有53%在各類保險公司工作,40%在各類保險和社會福利等咨詢公司工作,7%在科研單位、學校、政府和工業部門工作。
精算教育是否僅為培養精算師?從就業導向上應該:(1)支持學生參加精算師考試。精算教育在堅持系統和完整的原則下,應該盡可能多地融入考試要求的內容,學歷教育是基本和必須保證的,一方面為學生的基本素質打好基礎;另一方面也為學生進一步的職業選擇留有余地。(2)培養具有精算技能的金融人才。高校的精算教育應更多的為中國精算事業服務,地方高校的精算教育應當具有自己的特色,讓精算學生了解中國的國情、了解中國的市場、了解中國的制度和政策,培養地方精算業急需的精算人才。(3)利用所學知識參與企業管理。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確立和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精算及精算從業人員在中國將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如正在進行的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特別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為中國精算專業人才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七、結論與討論
精算教育的專業建設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為統計科學的深層次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它關系到我們培養的人才是不是真正能夠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關系到專業的生存及發展,需要我們不斷提高自身對本專業的認識及自身的專業素養,熟悉本專業的最新發展動態,關注社會對本專業人才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王曉軍.對中國精算教育和精算師培訓若干問題的思考[J].統計與預測,2001,(1):22-25.
[2]吳嵐.中國高等學校精算教育的現狀和關注的問題[J].精算通訊,2003,(2):19-23.
- 上一篇:國有經濟參與市場經濟競爭的建議
- 下一篇:提升中小城市營銷競爭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