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塑造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時間:2022-06-13 06:32:00

導語:怎樣塑造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怎樣塑造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學生在學習中,對某門功課產生較高興趣時,其學生的互動性就會強,學習的效果就會好,學習的創造思維就活躍。心理學表明: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學生高興與不高興學習,其效果大不一樣,這就生動地說明了興趣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這正如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呢?大致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巧妙的導語,“點燃”學生學習興趣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課有一個好的開端,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使他們產生喜歡學、愿意學的意愿。上好一堂課的關鍵就在于導語的設計,一個好的導語設計,往往是成功授課的開始。啟動導入方法很多,以詩導入、以畫引入、以音樂導入或以談話引入等,都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教學《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則消息時,我們可以用一副對聯引入“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作為學生,除了完成讀書的主要任務外,還應心系國事天下事,了解國內外大事,可以聽廣播、看電視,而讀報是最佳選擇,報紙上登載著許多消息、通訊、評論等,而國內外大事就是通過消息這一文體敘述的,那么,什么是消息?消息有何特點?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則消息吧。這樣導入,就會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引導他們以飽滿的熱情進入新課。

二、營造愉悅氛圍,提高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寓教育于娛樂之中,往往效果比較理想,青少年喜愛趣味,常常憑興趣辦事,這就是學習的因子。心理研究表明,人在心情愉悅輕松時,感知效率就高,認知也越快,如果能為學生創造一個愉悅氛圍,使他們變苦學、畏學、厭學為樂學,其效果就不一樣。我在課堂教學中比較注意從心理愉悅因素的培養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比如,多音字多,不容易記住,在講解“惡”字時,我就出了一句話“惡狗多可惡,讓人看了真惡心”。這樣學生就能在輕松的笑聲中把“è,wù,ě”三個讀音掌握了;形似字容易混淆,學生分辨起來就很難,比如在教學“戌、戍、戊、戎”這幾個字時,我把它編成順口溜“橫戌點戍戊中空,十字交叉就念戎。”學生很有興趣地就會記下來。

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能利用幽默藝術,創造一種新穎的、生動的、有趣的意境,這樣愉快教學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

三、創設情境,引起興趣

古人說的好:“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這就是說,問題是人的思維起點。學生面前一旦遇到問題,大腦受到刺激,他們的思維也就加快起來,所以教師在提問時要善于誘發學生,產生一種去解決問題的愿望。比如,在講解,《愚公移山》時,我提出這樣幾個問題,愚公是不是很愚,智叟是不是很智,是不是真是神仙搬走大山的?這是不是迷信,我們今天是否還需要愚公這種精神?可見,教師的提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也學會了發問,學生在問中學會知識,學會思考,他們通過問,找到了問題的切入點,學會思維方法,從而誘發學生自問、問人,更巧更多的設問,形成良性循環,為發明創造奠定了思維基礎,為素質教育的提高找到了鑰匙。

因此,恰當地運用提問的藝術,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這樣學生能主動地去思考,進行合理的聯想和想象,從而對內容的理解不斷提高、升華,挖掘其潛能,激發學生興趣。

四、運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教學中,有時總感到學生不善于深入思考問題,教師就“赤膊上陣”走“注入式”、“一言堂”的老路,你越講、越灌,學生就越沒有機會開動腦筋,獨立思考,要避免這種“越俎代庖”的現象發生,關鍵是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和改進教學方法。比如朗讀體會法,朗讀是我國傳統語文教學的方法之一,是一種化無聲文字為有聲語言的閱讀方式,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如比較法,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風吹草低見牛羊”,中的“低”改為“底”,就不容易想象茫茫大草原的景象,再結合詩歌主題分析后得出結論;又如情景演示法,《孔乙己》是一篇述說孔乙己悲慘命運的小說,可以對文章中的一些片斷如“排出九文大錢”進行演示,結果有的學生“掏”出錢,有的“放”下錢,有的“遞”去錢,當然也有準確“排”出錢的,通過想象演示和比較,學生理解了“排”的用意——表現孔乙己的“拮據而窮酸的本相”。在表演中,學生充分發掘身上的潛力,從而插上自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于學習的天空。這樣能把握人物性格特征,使學生進入形象思維中,無形中使學生得到提高。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是科學,是藝術。教師只有引得自然,設置巧妙,問得恰當,方法靈活,這樣才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才能主動地、積極地、自覺地去學習、去研究,始終處于主動狀態,成為學習上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