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工作隊伍構建思索
時間:2022-09-27 11:24:00
導語:高校學生工作隊伍構建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學生工作隊伍歷來是高等學校發展和穩定所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的工作隊伍。實踐證明,這支隊伍在培養學生、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始終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家對學生工作隊伍建設也非常重視,2004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文件),對高校學生工作隊伍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為高校學生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利支持。
一、高校學生工作隊伍的基本現狀
截至2008年12月,云南農業大學在校全日制本專科學生12041人,碩士研究生1371人,博士研究生93人,留學生81人,成人教育學生7931人。在從事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人員中,大致可分為專職和兼職兩種類型。專職包括校(院)黨委分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學生處、團委從事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人員,院(系)負責學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領導,團委書記和專職學生高校學生工作者等;兼職包括從教師中選拔配備的班主任和從品學兼優的碩士生學生黨員、學生骨干中選拔配備的班主任助理等。目前云南農業大學現有專兼職學生工作人員316人(不含碩士生班主任助理),其中專職學生工作人員44人,兼職人員272人,在校生師比為42:1(不含博士生、函授生),全校生師比為68:1,大大高于教育部規定的比例要求,從數量上看,學生工作隊伍是非常充裕的。
二、高校學生工作隊伍存在的問題
1、隊伍不穩定
調查發現,云南農業大學多數學生工作者認為自己從事的工作是一個沒有發展前途的職業,不能安心工作。現有的一線學生工作者大多是兼職,他們認為從事學生工作不利于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使命感不強。學生工作的非職業性制約了隊伍專業化的提高,并影響到隊伍的穩定,使之更不具有職業吸引力。同時,由于學生工作隊伍的工作特點和許多具體問題,如職稱、工資、學歷等未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平時多半陷于繁瑣事務,缺乏成就感,這就使得學生工作者中有不少不安心于本職工作,特別是一些能力強、思想活躍的學生工作者,由于種種原因離開這項工作,大大影響了這支隊伍的質量。
2、職責不明確,機制不健全
現有的工作職責大多限于定性規定,致使學生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往往職責不分。長期以來,多數學生工作者一直處于“全憑自覺”的尷尬工作局面。雖說有工作職責等在進行規范和約束,但高校學生工作者工作不可能絕對量化,也不可能預先做好一切計劃和準備。同時,部分領導對高校學生工作者重視不夠,教職工中也有人錯誤地認為從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務虛”,學校未將學生工作者隊伍建設納入正常的人才培養軌道,缺乏規劃和得力措施。在日趨復雜的學生管理環境中,高校學生管理體制與工作方式不能較好適應學生情況的變化,直接影響了高校學生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3、知識結構欠缺
由于長期忙于事務性工作,學生工作隊伍用于提高工作能力的時間少,雖然不少人具有高學歷,但其專業背景和學生工作內容基本不相關,在從事學生工作方面顯得知識面狹窄,尤其是管理學、心理學知識欠缺最為突出,大多憑經驗工作。在當今信息社會,學生獲得的信息在某些方面已明顯超越高校學生工作者,而學生工作者知識的欠缺,必然導致專業背景、文化背景、價值觀方面的沖突,可能引起師生之間可供交流的語言越來越少。
4、個人發展目標和前途不明確
長期以來,由于忽視對學生工作隊伍未來發展的系統考慮,導致這支隊伍的發展普遍不暢。長期的繁雜工作,致使有的學生工作者外語和專業知識淡化,對于將來的分流相對困難。由于缺少政策上的足夠支持,待遇又不高,因而很難穩定這支隊伍。同時,學生工作的性質和特點是,實際工作多,理論研究少,學術成果更少。因此,和從事教學、科研的老師相比,同樣在高校工作,同樣是曾經的優秀學生,但幾年以后,從事教學、科研的同學學術成果累累,而學生工作者仍然在原地踏步。還有的老師長期獻身于學生工作事業中,但在職務、職稱方面總是上不去,讓許多高校學生工作者心理失衡。年輕人看到這一現狀后,也感到心灰意冷,轉而為自己的前途擔憂。
5、“專職”與“兼職”效率非均等化
專職學生工作隊伍無論在思想素質與理論修養還是在實際工作要求等方面,基本上做到崗位職責明確,日常管理到位,注重效率效果等,而兼職學生工作隊伍,其主要職責基本上以教學為主。按照規定,教師將來評職稱必須有從事學生工作的經歷,很多人是身在崗位心在外,根本無心考慮學生工作。因此,從現象上看,真正用心去做這一工作的人屈指可數。又因為學生工作責任大,千頭萬緒,學生中的偶發事情或突發事件都會使得學生工作者的工作前功盡棄,這在某種程度上對他們的工作積極性都是一種打擊。同時專職學生工作者的出路和前程,不是提拔就是轉崗從事教學。另一方面,由于學校各種酬金的發放都與職稱、授課時數、科研狀況相聯系,而學生管理者的工作沒有相對應的參評標準,其所獲經濟利益也與從事教學的老師有很大差距。
三、完善高校學生工作隊伍的對策建議
1、明確角色定位,提升學生工作者的職業歸屬感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新形勢下,重新明確高校學生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崗位職責,對于改變因職責泛化等因素引起的高校學生工作者隊伍得不到正確公正評價等問題,對于高校學生工作者隊伍的健康、穩定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高校學生工作者隊伍建設規定》對高校學生工作者角色的明確定位,改變了過去認為高校學生工作者是除了教學工作以外,工作范圍無所不及、無所不能的全能崗的偏激觀點,從而使高校學生工作者的工作在職能上由“被動防御,管理至上”轉向“主動引導,服務至上”,提升了高校學生工作者的職業歸屬感和工作績效。因此,應該依據教育部的相關規定,明確高校學生工作者的本職工作,同時將這些工作作為考核高校學生工作者業績的主要內容,作為提拔晉升的主要依據。
2、重視選拔、培養和使用,為提高培養質量提供人才保障
要積極實踐和探索從高等學校碩士畢業生中選拔專職高校學生工作者或從本校優秀本科畢業生中免試推薦研究生保留學籍擔任高校學生工作者制度(有些學校稱之為“流動高校學生工作者”制度)。堅持多渠道引進人才,并不斷優化隊伍結構,形成既繼承本校學生教育管理優良傳統,又融合其他高校管理育人理念的工作格局。同時,建立高層次的職業準入標準和崗位準入條件,注重培養高校學生工作者的科學決策能力、準確把握方向的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群眾工作能力、預防應對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以及語言文字表達能力。針對許多年輕工作者人生閱歷淺、工作經驗儲備不足、知識結構單一,難以適應現階段學生對職業生涯教育、心理輔導、學習方法指導等狀況,需要經常性地接受專業輔導與培訓。第一,堅持日常培訓和專題培訓相結合,中長期學習與短期培訓相結合,學歷教育與在職培訓相結合,建立分層次、分類別、多渠道、多形式、重實效的培訓格局。培訓內容應主要包括崗位認知與工作職責,依法開展大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學生黨建、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發展與學習指導、校園危機處理等方面的活動。培訓合格,頒發高校學生工作者上崗證書,準予從事高校學生工作。第二,專業化培訓,對取得任職資格的高校學生工作者,進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心理咨詢與輔導、學生工作事務等項目的培訓,不斷提高他們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學生管理、學生資助管理、學生工作規程等方面的專業能力。第三,職業化培訓,對于已經適應工作的學生工作者,可根據其日常工作內容、個人意向選擇,經選拔之后提供不同的專題培訓機會,并鼓勵他們獲得相關的社會職業資格認證。
3、長遠規劃和合理安排,為學生工作者發展搭建平臺
對于年輕人的發展缺少具體職業規劃,是高校學生工作者最關心的問題。職業發展規劃是高校學生工作者隊伍建設構建長效機制的重要內容,理順專職學生工作者的發展出路是消除他們后顧之憂的根本,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保障。高校學生工作者作為一種職業,就要允許他們適當地流動(無論是到其他機關還是轉崗擔任教師),而且適當的流動對于這支隊伍來說是其保持長久活力的根本。所以要堅持相對穩定與合理流動相結合,暢通出口,鼓勵合理流動。要把專職高校學生工作者隊伍作為學校黨政后備干部培養和選拔的重要及主要來源,也可向教學、科研工作崗位和社會黨政機關推薦、輸送。
4、走職業化、專業化和專家化之路,體現“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
高校學生工作隊伍建設走職業化、專業化和專家化道路,不僅是高校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高校學生工作者謀求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第一,職業化。學生工作是集理論性、知識性、實踐性、時代性、時效性為一體的工作,是一種專門的職業。為此,要形成一種長效機制,創造一種環境、氛圍,使這支隊伍始終感到工作有成效、干事有平臺、發展有空間。這不但是工作的需要,也是這支隊伍自身發展的需要。第二,專業化。高校學生工作隊伍,處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線,各種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都要依靠他們去落實。其業務素質與水平直接影響到學生工作的成效,影響到人才培養質量。因此,高校學生工作者要把學生工作當作自己畢生追求的事業去經營,掌握現代學生工作的規律,通過不斷的努力來贏得自身的發展。第三,專家化。高校學生工作者只有既是完成學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務工作的多面手,又是學生就業指導、生活學習指導、成才指導、心理咨詢、形勢與政策教育等方面的專家學者,才能滿足學生工作的客觀需要,才能保證工作質量,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因此,在工作的過程中,不能僅應付日常事務,還要不斷地學習和研究問題。要鼓勵一部分長期從事高校學生工作的教師成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專家,以確保高校學生工作者骨干力量的相對穩定。
- 上一篇:衛生服務基本情況考察報告
- 下一篇:TAFE模式商務人才培訓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