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高職人才培育綜述

時間:2022-05-07 03:38:00

導語:醫學高職人才培育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學高職人才培育綜述

1醫學高職教育的定位

高等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生產和管理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和勞動者,因此高職教育的基本特點是培養目標的實用性,專業設置的職業性,教學過程的實踐性和辦學體制的地方性。而醫學類高職教育是一類特殊的高等職業教育,具有以下特征:醫學類高職教育是培養面向基層衛生服務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具有“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特點。因而理論知識應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技能應熟練掌握基層醫療工作中常用的技能,不必強調“高、精、尖”。所學的內容不能是本科內容的“壓縮餅干”,應根據職業崗位的要求按需施教,并著眼于行業發展、基層衛生服務的需求調整、補充、更新教學內容,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社會生存能力等,使學生“上手快、適應性強”。

2醫學類高職教育實踐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實踐教學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它可以使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的理論和技能知識在社會實踐中得到具體運用,感知社會,認識社會,從而從“已知”“會說”變為“會做”田。徐善榮在“論高職教育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中說:“通過實踐性教學,使高職學生一入學就處于一個模擬實際工作的環境中,所接觸的設備、工作實踐氛圍、流程都與今后工作崗位十分相似”,“實驗的根本作用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p實踐性教學就是通過一定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實踐教學是相對于理論教學而言的,實踐性是實踐教學最本質的特征。實踐教學在醫學教學中有著特殊而重要的意義,然而目前注:本文系全國第三屆“人衛社杯”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征文獲獎論文許多醫學類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多是沿襲本科醫學院校的模式,成為本科的濃縮和精簡,與高職學生的培養目標有著明顯的差距。

(1)實驗教學被固定的模式所束縛,內容陳舊、方法呆板,且大都是些驗證性的實驗,學生在實驗中對實驗原理、步驟、操作方法的理解基本上按照教師設計好的方案或課本上的內容“照方抓藥”;學生按實驗指導按部就班地操作;實驗報告按照固定的格式填寫;這樣的實驗缺乏對學生實驗操作技能的訓練和系統科學方法的培養。不利于學生實驗技能的獲得。此外,每門課的實驗均按照自身內容編排單獨開設,實驗內容有時會重復。同時把實驗當成理論教學的“附屬品”,導致實驗課時和開設時間依附于理論課程,課時數得不到保證。

(2)學生的見習和實習均偏重于臨床,且多在城鄉二級以上的醫院,由于這些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化分工過細、服務對象不固定、服務手段過分依賴先進儀器設備,加上多為專科病人、危重癥和疑難病人,學生真正能動手的機會不多。特別是現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具體問題的解釋》規定,未經病人或家屬明確同意,就將病人作為教學對象的行為,嚴重侵犯了病人的醫療隱私權,這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臨床操作練習。另外,這類醫院也很少接觸到康復、預防、保健等內容,這與他們今后的目標定位,職業崗位相距甚遠,使學生畢業后不能很好地適應崗位工作的需要。

3醫學類高職教育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醫學類高職學生應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并以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見長,他們這種獨到的能力來源于教師的指導,學校的強化訓練和培養,所以學校應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加強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近年來,我校采取了如下措施。

3.1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加強對實踐教學的投資

要突出實踐教學,必須切實建立以能力為本的教學理念,只有認識到技術訓練和實踐教學是高職教育最重要的環節,關系到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和成敗的關鍵,才能把實踐教學作為學校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工作來抓,在教學中把實踐教學放在突出位置。因此,我們首先通過加強學習,提高了認識,從而堅持以高職教學目標為宗旨,以適應培養技術型、應用型、實用型的專門人才的要求為依據,來制訂實施新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辦法,保證實踐教學的時間和質量(實踐教學在教學計劃中不少于教學活動總學時的40%~50%)。其次,實行了向實踐教學傾斜的投資政策,充實和改進實驗室設施,添置了大批新型的適用性、仿真性、操作性極強的訓練設施,如RM系列多道生理信號采集處理系統、仿真病人(可進行各種護理操作,如注射、插管等)、仿真急救病人(可進行心肺復蘇、心電除顫、心電監護等)以及孕婦腹部觸診模型、會陰切開術訓練模型等,創建了仿真病區,設有護士站、搶救室、治療室、ICU,還有仿真手術室等。擴大實踐場所和基地,同時增加實驗室的開放時間,讓學生能利用課余和雙休日進行實驗,為他們提供反復實踐鍛煉的機會。

3.2基礎學科的實艙散學

以往基礎學科的實驗存在著“示教多、實驗小組人數多、學生觀看多、動手少”的現象。要提高學生獨立操作的技能,就必須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才能真正得到鍛煉。因而我們改變了教師先演示,學生跟著做的傳統模式,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有時教師僅給學生布置一個實驗課的總題目,然后由學生自己去完成,如配置試劑,做預實驗、查閱資料等。從以簡單重復實驗、單純驗證實驗、模仿操作實驗為主的實驗方式向以培養創新素質為核心的模塊化實驗教學、實驗內容、實驗手段轉化,形成了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兩個模塊的教學形式。

(1)基礎性實驗模塊即利用現代實驗手段,修改所保留的經典驗證性實驗,通過這部分實驗來鞏固和加強理論教學的效果,以利于學生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和訓練,并使之熟練掌握。如生理學實驗中的坐骨神經標本制作等實驗。

(2)綜合性實驗模塊是指實驗內容多、涉及面廣、時間長的實驗。如將生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等實驗,根據其實驗方法和技術手段的共性特點及相互有聯系的內容重新整合成幾項綜合性實驗。如以血壓為指標的實驗,首先觀察正常血壓,描記動脈血壓曲線的變化;其次觀察生理神經體液的調節;然后通過放血形成失血性休克的病理模型;最后給予藥物處理,觀察藥理的抗休克升壓藥的作用。這樣將3門學科的實驗和知識在一個實驗中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一個實驗中就觀察到家兔的正常生命活動、疾病狀態和藥物的治療作用,這不但減少了重復、壓縮了學時,又節省了動物和實驗耗材,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

3.3拓寬實踐場所。開展社區實踐活動

在醫學職業教育中,畢業前的生產實習具有時間長、實踐性強的特點,是實踐教學的重中之重,是對學生進行實際工作能力綜合訓練的關鍵時期,也是醫學教育質量高低的集中體現。針對醫學類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我們將臨床實習做了較大的改革,除安排40周在二級以上的醫院進行實習,還安排81O周到社區綜合實習。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疾病譜的變化,加上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使得老年病、慢性病的治療、護理、康復工作不可能集中在醫院進行,社區、鄉村、家庭醫療護理及衛生保健工作已不可避免地成為醫療護理工作的新內容。而在鄉村、社區從事醫療護理工作與在大醫院有許多不同點,如其服務對象相對比較固定,不僅是病人,還包括整個社區的人群;服務的內容不僅是診治疾病,還有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生技術指導等;服務的方式也有別于“坐院待診”,必須深入到每個家庭;所提供的也不是一時的階段性服務,而是一種連續、便捷、綜合性的服務。此外基層的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的專業化分工不明顯,如兒科醫生除做診療外還兼做兒童保健工作等;服務手段除必備的儀器設備外,主要靠衛生技術人員現場直接操作等。由于醫學類高職學生畢業后絕大部分要在鄉村、社區工作,因此必須讓學生盡早地去了解、熟悉他們未來的工作天地。所以安排學生到社區見習、實習不僅有利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還縮短了學生畢業后的崗位適應時間,使學生在校學習與今后的基層醫療工作接近于零距離,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4加強和寬善實踐教學的考掇

實踐課考不考試,考什么,怎么考,直接影響到學生實踐的積極性。理論考試主要是語言的表述,且多偏重于測試知識的儲存量,無法測試操作能力,因此理論考試成績不能全面反映學校的教學質量,更不能反映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態度。因此,我們在完善實踐教學內容的同時,制訂了嚴格的實踐課考核制度,加強了學生實踐技能的考核。考核采取平時隨堂抽查和期末考核制度;對臨床學科采取理論考試與技能考核并重的測試辦法,最終成績按理論與操作各占60%與40%綜合評定。

除每科的學習中都有單獨的實踐技能考核外,每名學生畢業前還必須通過“六站”臨床技能操作考核。考核項目包括學習態度、實驗操作、實驗報告。并采用操作、筆試,提問等考核形式,如每次實驗抽少數學生進行實驗全過程的考核;或抽部分學生進行某個單項操作的考核;教師還可以在實驗中隨時進行考核,如針對不同階段的實驗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甚至由部分學生提問,由另一部分學生回答。這樣既能使每名學生認真對待實踐課,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同時教師也能及時檢查實踐教學的效果,發現問題,改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