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煉鋼生產技術”實踐與探索
時間:2022-09-23 09:31:34
導語:高職“煉鋼生產技術”實踐與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精品課程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課程定位、課程設計理念與思路、師資隊伍、組織教學內容、實施創新與實踐教學模式等方面對“煉鋼生產技術”精品課程建設實踐進行總結,促進教學質量的顯著提高。
關鍵詞:精品課程建設;教學內容;模式創新
為促進精品課程建設上質量、上水平,并適應高職發展趨勢,我校“煉鋼生產技術”精品課程建設以培養學生職業核心崗位能力為目標,教學內容對應工作內容,教學標準緊扣崗位職業標準,運用現代信息化教學技術、方法與手段,在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創新實踐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改革,優化教學資源,使教學質量高、教學效果好,并具有一定的示范和輻射作用。
1課程定位
“煉鋼生產技術”課程是黑色冶金技術專業必修的一門綜合性、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核心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課程系統介紹了轉爐煉鋼的基本理論、生產工藝和主體設備等。開設本課程對黑色冶金技術專業學生職業技能培養和職業素質養成起主要支撐作用。通過本課程學習,學生應掌握轉爐煉鋼生產工藝及控制要點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
2課程設計理念與思路
本課程以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為核心,按照“專業與行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行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原則,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進行工作項目和工作任務設計,以“虛擬+真實”的實訓教學模式和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實現課程的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校企深度合作,基于企業轉爐煉鋼真實生產過程和崗位工作任務合理選取教學內容,通過“虛擬+真實”的實訓教學模式,營造高度仿真企業工作場景。以選取3種鋼種的冶煉方案為項目載體實施項目化教學,所有教學環節都在實訓室、生產現場進行,以師生通過共同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任務的形式開展教學行為,教師邊示范、邊講解、邊指導,學生邊學、邊做、邊實踐,做到在“教中學”、在“學中做”,使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收獲知識、提高技能,感受實際工作過程。
3建設內容
3.1課程內容選取。教學內容的設置應滿足職業能力培養的需要。本課程以一爐鋼冶煉所進行的設備操作任務和從原料到冶煉生產出產品所需完成的工藝操作任務作為載體,進行教學和崗位技能訓練,課程內容包括:(1)原料準備:鐵水成分和溫度、廢鋼、輔料的條件和要求。(2)裝料操作:原料裝入量和裝入方式的確定。(3)造渣操作:對轉爐煉鋼造渣的要求;造渣方法的確定及渣料的加入量、加入方式、加入時間;爐渣泡沫化的控制。(4)供氧操作:氧射流對熔池的影響;供氧強度和壓力的確定;槍位變化對爐渣成分、鋼液成分、熔池溫度的影響。(5)過程與終點控制:過程與終點溫度和成分的控制(C、P、S)。(6)出鋼及脫氧合金化操作:出鋼條件及擋渣操作;常用脫氧方法及影響脫氧產物上浮的因素、改善措施;脫氧合金劑的確定、加入量和要求。3.2師資隊伍建設。要著力培養一支學歷、職稱及年齡結構較為合理,理論教學水平高,實踐教學和科研能力較強,以“雙師素質”教師為主的教學團隊。依托企業舉辦高職學院的優勢,形成一支以鋼鐵冶煉領域專家、高水平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強有力支撐的穩定優質的兼職教師隊伍。力爭做到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應達到50%以上,“雙師型”教師應達到90%以上。注重研究型教師梯隊建設,使精品課程主講教師能夠承擔教育研究或教學改革項目。3.3教學內容組織與設計。通過行業企業調研,分析轉爐煉鋼技術人才應具備的職業能力素養。基于企業轉爐煉鋼真實生產過程和崗位工作任務,創新“虛擬+真實”的實訓教學模式,從而選取合理的教學內容。按照轉爐煉鋼生產的實際工藝流程,以選取3種鋼種的冶煉方案為項目載體實施項目化教學,教學項目載體:“Q235鋼的冶煉→ML08Al鋼的冶煉→70#鋼的冶煉”。教學內容:原料條件分析及準備→裝料操作→造渣操作→供氧操作→過程與終點控制→脫氧合金化操作。在學習過程中,3種鋼種的冶煉工作步驟是重復的,但工藝控制內容在改變,通過不斷的重復比較,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和崗位操作技能的掌握。3.4教學方法與模式創新。為進一步深化教學模式改革,“煉鋼生產技術”課程采用以項目化教學為主線,校內煉鋼虛擬仿真系統實訓、企業現場教學、多媒體課件、視頻動畫演示及圖片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進行教學,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煉鋼生產設備、工藝流程和操作控制過程的積極性。學生在與生產現場完全相同的虛擬仿真操作界面下完成煉鋼生產的冶煉過程,發現問題后主動探究、互相討論,不斷地改進優化工藝控制參數,如此反復,工藝控制水平及操作技能不斷提高,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協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升。3.5教學資源建設。根據職業崗位核心能力的培養目標,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建成形式多樣的數字化教學資源,滿足學生及職工培訓混合式教學的實施。完善課程標準、教學計劃、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1)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基于企業轉爐煉鋼真實生產過程和崗位工作任務設計,合理選取教學內容,以項目化教學為主線,完善相關資源。(2)建立在線試題庫。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建立在線試題庫,實現學生在線練習與考試。(3)錄制轉爐煉鋼虛擬仿真實訓教學和企業現場生產教學的理實一體化視頻、煉鋼生產虛擬仿真實訓操作演示等。(4)教材。精品課程應選用國家或省級優秀教材,結合本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應進一步加強符合學校教學實際、學科特色的校本教材建設和編寫轉爐煉鋼生產仿真實訓指導書,把基礎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緊密結合在一起。(5)實訓基地建設。完善校內實訓條件,對校內實訓教學資源平臺功能進行優化升級,滿足學生生產性實訓或仿真實訓及部分科研的需要。與此同時,學校與企業要大力開展合作,共同搞好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為“工學結合、過程融合”的教學模式開展,學生認知實習、跟崗實習、職業技能鑒定培訓、頂崗實習和現場教學提供穩定的保障。
4考核評價
為了更全面地評價學生對轉爐煉鋼相關理論知識和生產操作技能的掌握情況,將課程教學考評分為三部分:(1)平時過程考核,考勤情況(10%)、學習態度(10%)、作業(10%)。(2)期末筆試成績(30%)。(3)項目化考核(40%),學生的生產計劃方案設計、總結,生產中各環節的技能操作情況。
5保障措施
5.1加強課程建設的組織領導,保證課程建設工作的有效開展學校成立精品課程建設領導小組。建立健全課程建設管理、監督、組織保障體系,協調督查建設過程,制定配套政策與措施,確保責任落實。同時建立由教務處負責的精品課程建設監管部門,二級學院負責做好本學院精品課程建設規劃。5.2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確保課程建設質量建立推進監控機制。及時解決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的問題,確保精品課程建設的進度和質量。領導小組定期開展對各工作組建設過程的跟蹤督辦,并建立常態化督辦情況通報機制。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嚴格執行精品課程建設責任制,完善專項考核獎懲制度,將責任單位(部門)、責任人的指標任務落實情況,與績效工資、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專項投入相掛鉤。此外,精品課程的建設要有充足的資金支持,確保精品課程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金梅.高職“電工電子技術”精品課程建設實踐與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10(2):80-81.
[2]黃海午.精品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探索[J].高教論壇,2011(12):26-28.
[3]貢福海,王莉.試論高校精品課程建設[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1):126-128.
作者:姜國慶 代秀 單位:昆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核桃安全生產技術分析
- 下一篇: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現狀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