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舞蹈高等教育中網絡參與的展望

時間:2022-02-07 11:25:16

導語:未來舞蹈高等教育中網絡參與的展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未來舞蹈高等教育中網絡參與的展望

【摘要】我國的舞蹈高等教育受到肺炎疫情影響,從以“線下”課程為主、網絡工具極少參與的傳統教學定式,迅速過渡到“純網絡教學時代”,使網絡教學相較于傳統“線下”課程的優越性與局限性均一覽無余。只有在教學中科學、合理地運用先進網絡技術,才能夠使“線上”、“線下”課程形成優勢互補,例如“錄課+答疑”模式的理論課堂和“MOCAP+VR”模式的實踐課堂等,全面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拓展了我國未來舞蹈高等教育網絡參與教學的全新路徑。

【關鍵詞】停課不停學;舞蹈;高等教育;網絡教學

網絡參與教學是指在數字媒體時代的網絡工具參與并輔助教學的模式,它與舞蹈高等教育的結合由來已久,但由于舞蹈學科起步較晚,且具有實踐性強、語言表達性弱的學科特點,所以網絡工具未能充分實現自身效用和價值。但由于肺炎疫情的影響,舞蹈高等教育措手不及地進入了“純網絡教學時代”,網絡工具也被“絞盡腦汁”地運用到了實踐戰場。這種現象雖然有利有弊,但弊在當時,利在長遠。

一、舞蹈高等教育的教學現狀

舞蹈高等教育肩負著為社會培養舞蹈藝術領域專業人才的歷史使命,發展至今,以2020年初的肺炎疫情爆發為分水嶺,可分為兩個特色鮮明的發展階段:一是長期摸索出的以“線下”教學為主,而網絡極少參與的階段;二是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全面“線上”教學的階段。(一)“停課不停學”前的傳統網絡參與教學定式。我國的舞蹈高等教育長期以來形成了以“線下”課程為主的教學定式,網絡工具極少參與其中。舞蹈高等教育同其他學科門類的高等教育相似,都是將課程設置集中于“線下”課堂,不同的是,由于舞蹈藝術實踐性、直觀性、情感性較強的學科特點,目前大多數高校均采用理論課堂與實踐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以理論課堂傳授學生舞蹈相關的理論知識,如舞蹈史、舞蹈概論、舞蹈美學等基礎理論類課程;以實踐課堂傳授學生舞蹈表演及編排的實踐技巧。但無論是理論課堂或是實踐課堂,長期以來能夠在舞蹈高等教育中生存的“網絡參與”僅僅是一些音頻、視頻播放器的簡單應用,直到近年來才陸續出現錄課、慕課(MOOC)等“線上”課程,以及翻轉課堂、專屬在線課程(SPOC)等“線上+線下”的混合模式課程。(二)特殊時期的“純網絡教學時代”。受到肺炎疫情的影響,“線下”課程無法開展,舞蹈高等教育一夕之間跨入了“純網絡教學時代”。這種教學轉型對于長期適應于“線下”教學的一線教師們來說十分措手不及,他們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將所有線下教學內容轉換成網絡教學資源,其中龐大的工作量和對執行能力的要求,即使對于能夠熟練運用網絡技術的年輕一代教師來說,都是一項艱巨的考驗,更何況是沒有前期認識和經驗基礎的其他教師。全國大多數高校的舞蹈教師選用操作最為便捷的“直播+社交軟件”的方式進行授課,也有部分教師選用錄課、慕課、微課等方式開展教學。學生們面對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的應對能力也較弱,學習無法得到有效監督,學習質量也無法考核,再加上時常出現網絡卡頓、延遲等狀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更是無法保障。

二、網絡參與在舞蹈高等教育中的局限與優勢

雖然網絡教學暴露了很多明顯的局限性,但它未嘗不是一塊肥沃的試驗田,為舞蹈高等教育工作者們探索未來舞蹈教育發展路徑方面提供了充足的現實參考,從而化被動接受為主動出擊,探索我國未來舞蹈高等教育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一)局限性。鑒于舞蹈學科對實踐教學平臺的依賴特性,網絡課程的開展必然會存在一定的局限:一是在場地方面的局限,也許教師總有適當的場地開展教學,但作為信息接收的一方,學生無法保證隨時隨地能夠找到舞蹈教室,這樣就無法及時將所學進行練習與反饋;二是技術層面的局限,受到當前并不算十分通暢的網速和也不算十分專業化的溝通軟件的限制,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信息傳遞效果會打一定的折扣,學生只能通過屏幕對教師的動作進行簡單地模仿,無法準確把握舞蹈的節奏律動,也難以真切感受教師的神態和情感,而且屏幕的二維特性也無法將舞蹈這門身體藝術進行多角度、多維度的展示,屏幕的大小也難以同時容納多人視頻互動;三是操作方面的局限,很多舞蹈專業教師對于網絡軟件接觸并不多,一些大齡教師甚至對于高科技產品會有一些畏難情緒,而且教師在大多數情況下,無法及時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難以對其學習效果進行評定。(二)優越性。網絡技術之所以自第三次工業革命后開始迅速發展,得益于其本身的便捷性。其在舞蹈高等教育當中的表現也不例外。網絡工具的加入使得課堂的多樣性和生動性有所改善,舞蹈教學的效率得到一定的提升,主要體現在:一是不受空間的限制,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大大縮減了路途成本和場地成本;二是不受時間的限制,學生可以隨時對教學內容進行獲取,而不僅僅是局限于課程當時,并且還可以對課程內容進行反復學習,略過已經掌握的部分,反復觀看和學習未掌握的內容;三是授課的主體和聽課的主體更加廣泛,一名學生可以接受來自多所高校教師的課程指導,而同一位教師的學生群體也可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其他高等院校;四是提升了課程檢驗的效率,不僅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工具全面檢驗那些在“線下”無法顧及的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學生也可以借助網絡工具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對所學內容進行反復校對和打磨。

三、網絡參與在舞蹈高等教育中的應用設計

鑒于舞蹈學科的特點,舞蹈高等教育以面授為主的模式將長期不會改變。網絡參與教學的模式在舞蹈高等教育中的運用在于網絡工具的深度參與,但這并不意味著要一味地提升網絡參與的比重,而是在舞蹈教學當中合理、充分地運用網絡技術的優勢,以網絡技術的長處彌補“線下”課程的短處,與“線下”課程進行高效的優勢互補,才會使得兩者相得益彰。(一)“錄課+答疑”模式的理論課程設計。舞蹈高等教育中的理論課是指在文化課堂中學習舞蹈理論知識的課程,例如舞蹈史、舞蹈概論、舞蹈美學等。目前高校中的舞蹈理論課受到課堂呈現較為單一、教師語言水平參差不齊等因素影響,教學效果得不到有效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會覺得枯燥乏味,逐漸磨損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大多數學生“課程打卡”的心態。而純粹的網絡教學方式嚴重缺少“線下”課程的配合,使得舞蹈的理論學習仿佛空中樓閣一般,教學效果極不樂觀,顯然也不可取。隨著5G網絡大規模鋪展,8K超高清視頻技術的迭代,拓展了未來舞蹈理論課堂的全新路徑——“線上”錄課,“線下”答疑。教師的錄課視頻可作為學生隨時可獲取的“線上”學習資源,而“線下”理論課程則全部可作為師生互動的平臺。為實現這種全新的課程呈現方式,著力點在于網絡技術的合理運用。例如在課前,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媒體工具準備課件,將平面化的教學內容進行立體化、多元化展示,讓知識架構“活躍”起來。在課程進行過程中,可對課程進行全程VR視頻錄制,以錄課的形式作為可供所有學生選擇的學習資源。而且教師可以隨時對課程視頻進行剪輯和更新,這樣不僅能極大程度地減少教師的教學工作量,同時也能夠提升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線下”課程中的師生互動更加高效。(二)“MOCAP+VR”模式的實踐課程設計。舞蹈高等教育中的實踐課程是指在舞蹈室中學習舞蹈實踐知識的課程,例如劇目編排、劇目表演等。在網絡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運動捕捉技術(MOCAP)和虛擬現實(VR)技術作為網絡技術的延伸,隨著大量企業的紛紛入駐和進軍教育領域,其在舞蹈高等教育中的應用已成趨勢,使舞蹈的網絡教學不再局限于二維層面。雖然當前教學中的網絡參與受到成本和技術層面的限制,但隨著尖端技術的推陳出新,這種局限性將被逐步打破。運動捕捉技術(MOCAP)可以對動態的人體數據進行捕捉搜集,記錄教師的舞蹈數據,為學生學習舞蹈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徑。而舞蹈虛擬現實(VR)教學不僅僅是線上“局部特寫+整體呈現”的教學過程,同時也是學生學習體驗的過程。兩者相融合的實踐課堂將為未來舞蹈教學開啟新的篇章。例如學生可以借助VR技術近距離、多角度、身臨其境地觀摩教師乃至舞蹈大師的作品,也可通過將自己和教師的舞蹈動作在三維虛擬空間中進行對比觀摩,迅速掌握動作要領和技術規范,體會近在咫尺的舞蹈魅力。教師在將教學內容高效傳授的同時,也能夠即時接收學生的課堂反饋,從而設置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這樣新穎的實踐課堂能夠極大限度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提升高等舞蹈教學的效率,在增加了教與學過程的生動性、趣味性的同時,也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建立起便捷的師生溝通渠道,全面提升教學效率。

四、結語

歷史的發展和推進決定著我國未來舞蹈高等教育必將進入“線上+線下”齊頭并進的混合教學時代,“網絡參與”不可能替代“線下”課堂,而是以自身優勢為“線下”課程提供相得益彰的輔助作用,為舞蹈高等教育拓展網絡工具與舞蹈學科多媒介合作、滿足新時代對于拔尖創新型舞蹈專業人才的培養要求、為我國未來舞蹈高等教育探索開拓多元化發展路徑、為未來舞蹈事業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參考文獻:

[1]張歆冉.特殊時期高校舞蹈教育“危”中尋“機”[N].中國藝術報,2020-06-01(001).

[2]孟夢.MOOC:高等舞蹈教育的又一個機遇?——由“停課不停學”現象所引發的思考[J].舞蹈,2020,(03):5-12.

[3]楊文佳.關于舞蹈教學方法的探討——中國傳統式教學與網絡視頻教學[J].戲劇之家,2018,(07):133-134.

[4]龐偉,姜華升.5G模式下品牌藝術教學的創新思考[J].品牌研究,2020,(06):114-115.

作者:王子帆 單位:天津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