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幼師學生感恩教育開展思考

時間:2022-07-22 03:27:52

導語:西藏幼師學生感恩教育開展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西藏幼師學生感恩教育開展思考

一、認識內地西藏幼師生感恩教育的時代特征對于現代德育的意義

現代德育觀認為:受教育者不僅是教育的對象,同時他們也是道德踐行的主體,“學會感恩、懂得關愛”已成為學校德育現實而重要的課題。[2]他們的品德不是社會道德觀念消極內化的結果,他們自己就是“道德的哲學家”,在不同的成熟階段,經過與社會環境的互動,他們會自主發展起自己的道德判斷方式。古今中外,感恩一直都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古訓,學會感恩、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是古已有之的倫理思想,也是當前青少年德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更是存在于任何人類社會中的行為規范,是各民族文化都褒揚的美德。對學前教育的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從根本上講是要提高他們的內在修養,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學會感恩,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使他們知曉感恩的價值與意義,真正領會感恩的真諦,做到“誠敬謝恩”,激勵他們奮發向上、塑造完美人格、完善人的生命,由此才能從根本上為道德找到生長的基點。學前教育是復興中華民族的希望所在,又是繼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主要載體,她們作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種子,讓這些種子在西藏地區開花結果。加強內地西藏幼師生的感恩教育,不僅有利于提高他們的道德品質,對抵御各種不良影響的腐蝕、維護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對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內地西藏幼師生的政治教師責任更是重大,本文意在探討當代內地西藏幼師生感恩意識缺失原因,并試探性地提出感恩教育的途徑和對策。

二、內地西藏幼兒師范學生感恩現狀分析

西藏農村由于資源條件和經濟條件的欠缺與落后,造成教育相對落后,學前教育尤其如此。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講:“教師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從啟蒙開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先“成人”再成才再成功,努力培養德才兼備的接班人,讓他們不僅懂得收藏感恩之心這顆美好的種子,還要懂得適時播種,那就會給他人帶來愛和希望,這就是幼兒學前德育的重點所在,也是感恩教育必須加強的重要原因之一。吳燕華指出,感恩是每個人都應堅守的基本準則,是做人的起碼修養。針對當前大學生感恩意識缺乏的現狀,加強大學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顯得尤為重要。[3]筆者在本校西藏中職班學生“感恩”教育調查問卷中發現(此問卷調查采取的不記名方式,有效率達到97%),問卷共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對父母、親人的感恩情況的調查,第二部分是對學校、老師的感恩情況的調查,第三部分是對國家、社會的感恩情況的調查。第四部分是對同學、他人幫助的感恩情況的調查。從四項調查情況看,90%的孩子對父母、學校、國家及同學的付出幫助是感恩的,仍有10%的學生表示冷漠、模糊。特別是對國家這一項,學生感恩意識更加薄弱、模糊。例如,你本人及你的家人對于國家的培養及付出是否心存感恩?a非常感激b偶爾有感激之情c從未想過這個問題。13.2%的學生選擇b項偶爾有感激之情,1%的學生選擇的是c項。這項調查結果表明,一些學生由于種種原因感恩意識薄弱,這一情況需要我們一線教師認真研究并采取相應措施。

三、政治課堂進行感恩教育的途徑和策略

(一)充分挖掘政治教材中感恩教育的素材,培養感恩意識

內地西藏幼師生所使用的政治教材是國家教委根據學前教育職業特點結合西藏民族地方特色而專門制定的,包括歷史、經濟、政治、文化以及國家對少數民族的政策,作為當代的大學生為民族團結、國家繁榮富強做了什么等內容。從宏觀社會歷史角度探討歷代王朝對西藏地區所做的貢獻,列舉歷代王朝為民族團結的種種案例。如松藏干布成功迎娶文成公主,成就了漢藏聯姻、民族團結的一段佳話,這讓學生對歷史有了更多了解,再結合當代政府對西藏地區提供種種優厚的政策,為挖掘感恩教育提供了素材,也為感恩教育提供了條件。從微觀社會歷史背景闡述了在實際社會中個體往往生活在特定的環境中,與他人結成了獨特的人際關系,并經歷不同的生活事件,這些都是感恩意識的重要影響因素。美國心理學家卡倫•霍妮(HomeyKaren1885—1952)認為,環境對人的心理和行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在她看來,生活壞境包括兩個相互交織的部分:文化環境和個體環境。文化環境是特定社會中人們所共有的環境,有時也被稱為文化因素或文化條件;個體壞境是個體出生后所處的具體情境,特別是所結成的人際關系,有時也被稱為個人經歷。每個人格最獨特的一面,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個體所處的微觀社會條件作用的結果。教材結合西藏的區域性、民族性,在尊重各民族信仰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可以說,教材的每一章都蘊涵著豐富的感恩教育素材。在教育中只要用心,感恩教育則可滲透其中。

(二)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強化感恩意識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忠孝節義”、“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古訓。學會感恩、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它不僅是一種理念與精神,是為人的立身之本,是社會責任意識的源頭,也是當前學生德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不同民族、不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聚落形成和演變歷史過程,使其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西藏自治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個民族自治區之一,既有獨特的高原雪域風光,又有嫵媚的南國風采,如何利用課堂時間強化學生的感恩意識?這是作為一線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政治課堂傳播社會正能量,教會學生做人做事,在政治課堂中,利用課前五——十分鐘講一講身邊讓你感動的事,每一次課都會有一位同學準備,可以講過去也可以是現在周圍發生的事情,每一次學生在訴說過程中有時是淚流滿面,有時是充滿幸福和感激,她們講述的故事都會感染老師和同學。五分鐘左右的時間,不僅讓學生體會到他人給自己帶來的幫助和快樂,無形之中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些西藏來的孩子漢語水平都不是很好,通過這樣的練習,大大提高了她們的漢語水平。每個人是手段同時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為手段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只有把自己當作自我目的才能成為手段。[4]內地西藏幼師生是未來西藏地區的幼兒教師,她們是傳播文化的種子,讓她們用自己的故事學會感恩,她們也會把自己的思想傳播給西藏地區更多的孩子,讓這些孩子從小就知恩圖報,讓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有了這些種子,民族團結、社會和諧還用愁嗎?

(三)結合社會實踐,拓寬感恩教育途徑

感恩并非是與生俱來的天性,它需要點撥和引導,要通過教育來促使人們形成一種感恩的心態、品德和責任,進而外化為感恩的行為。前蘇聯的教育家馬卡連柯明確地指出:“培養一種認真的責任感是解決許多問題的教育手段。”[5]讓學生親自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也是感恩教育的課堂延伸。利用周末,政治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到社區參與各種活動,學生們每一次的熱情都很高,她們向那些孤寡老人獻上潔白的哈達,她們用本民族最優美的舞蹈、最動聽的歌曲為老人帶去歡樂。作為學前教育的學生,她們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孩子送去愛心、細心和耐心。黨和國家為西藏地區的這些孩子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她們要用實際行動來報答社會、學校、家長的恩情,達到良好的感恩教育效果。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為內地西藏幼師生,黨中央立足于西藏地區和人類的和諧發展,對這些未來幼兒教師的教育培養寄予無限的期望并給予高度重視。政治學科固有的特性,使政治課在學前教育專業乃至所有專業中進行感恩教育負有不可替代也不可推卸的責任。通過政治課堂,采用恰當的教育教學方法,定能培養他們知恩圖報的感恩意識,使他們保持一種民族團結責任感和使命感,對保證未來國家建設高素質人才、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進程意義重大而深遠。

作者:高玉梅工作單位: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