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堂教學感恩教育論文

時間:2022-04-16 09:43:04

導語:歷史課堂教學感恩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歷史課堂教學感恩教育論文

一、當前我國歷史學科的教學特征

歷史作為一門重點學科,對于構建學生知識體系、通曉古今事例、拓展視野、提升個人道德素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歷史教學可使學生了解歷史人物與事件,明確人物的能力與精神、事件的起因與意義,以史為鑒,發揚優點、避免已有問題。還可使學生領會愛國精神與正義感,進而做到不忘國恥并發憤圖強。但事實證明,我國當前的歷史教學仍然被局限于傳統老套的教學模式之中,多為教師單向輸出知識,學生被動接受,且對知識的學習多為完成考試任務,并為做到系統、深入的理解,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很難激發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長此以往,會使歷史教學的初衷得不到落實,其中的感恩教育滲透自然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

二、歷史課堂教學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在進行歷史課堂中的感恩教育之前,需明確其重要性。感恩教育可使正處于學習階段的學生懂得為何要尊敬師長、孝敬父母、團結同學。事實上,感恩教育正是針對當前的“冷漠”社會而提出的。例如:關于“到底應不應該扶老人”的話題便充分揭露了當前社會的冷漠,現如今多數人對于周遭發生的事情均采取冷漠態度,這不僅不利于我國民族的團結,還會嚴重威脅到我國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因此,在歷史教學活動中,在使學生知曉關于我國近代歷史人物與事件的同時,還需要適當的滲透感恩教育,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令其思想指導行為,少年強則中國強,進而推動我國穩固、和諧、統一發展。故而,隨著素質教育政策的實施,教師需要正視感恩教育在歷史課程中滲透的重要性,從而以實現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以及主觀能動性為教育目標,由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將感恩教育滲透到歷史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兩種途徑

根據上文敘述了解可知,感恩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對于我國社會安定、和諧發展也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因此,筆者將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并通過總結相關研究學者所記載的文獻資料,來提出兩種可以將感恩教育滲透到歷史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對策及建議,從而為相關從業者提供的參考方案,進而為全面提高我國人民綜合素質水平與促進民族和諧統一發展貢獻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

(一)將歷史教材與情境教育進行有效結合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在當前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來創設歷史情境,令學生參與其中。支持學生在學習中發揮自身想象力,針對具體的歷史人物與事件,組織學生暢談感想,面臨同一事件之時,哪些需要避免、哪些值得借鑒等等。教師應努力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加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這樣可以使學生在情景中生成正確的判斷與認識,并在人文情感的觸動下,令學生的感恩意識于無形中得到有效培養。需特別注意的是,教師應給予學生適時的指導,以免其認識出現偏差。

(二)經由歷史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感恩意識

教師可通過歷史事件來對學生的價值觀與人生觀進行正確培養,幫助其形成良好的感恩意識,擁有并傳遞正想能量。眾所周知,歷史便是鐵一般的事實,所以其具有極其強大的教育意義。可結合真實的歷史教訓來授課,如歷史中的日本侵華戰爭,這樣的歷史事件可教育學生正視歷史,總結經驗,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激發其愛國精神,領略到民族團結一心的重要性,感恩于歷史前輩們為國家與人民作出的巨大貢獻,為回報先烈,應努力學習,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并且以此為鑒,絕不讓此類事件再次發生等等。

四、結語

綜上所述,歷史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不斷總結授課經驗,努力研究如何能夠更好地將感恩教育滲透于歷史教學之中,從而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感恩意識能夠得到正確與充分的培養。本文分析了當代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明確了歷史課堂教學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方案,此方案在實際教學中收獲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可作為相關從業者的歷史課堂教學感恩教育提供一定的參考,若能夠結合自身的實際教學情況與需要,則會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進而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使學生的整體素養得到培養與提升。

作者:李英奎單位:夏河縣夏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