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貧困生感恩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25 10:00:16

導語:高職貧困生感恩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貧困生感恩教育論文

一、感恩教育的內涵和重要性

1.積極響應“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思想

德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養人的道德品質,調動人的積極性,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感恩教育就是在發揮大學生的主體性下,根據自身情感的需要,在受助和報恩的雙向過程中不斷體驗和回味,提升他們的道德品質。

2.有助于加強受助貧困生的道德認知和責任意識

自從中國走上特色社會主義后,經濟形勢大轉變,當代“90后”大學生的個人存在價值觀念濃厚,對于“返哺之恩”、“知恩圖報”等中國的傳統美德認識嚴重缺乏。同時,現在大學生的責任觀念淡薄,責任心不強,“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觀念作怪,我校學生今后的工作崗位緊緊圍繞著航空修理,必須擁有使命感、責任感和對生命的敬仰。感恩教育是使學生真正從內心、情感上達到對道德準則的認同,形成一定的道德意識,并強調大學生所肩負的社會責任,教會學生對自己、對國家、對社會乃至全人類負責,不斷地由外向內滲透,從而達到德育目的。

3.有助于樹立貧困生樂于奉獻、回報社會的觀念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貧困生在國家、社會、學校的資助下,依靠“獎、助、貸、勤、補、免”六位一體資助體系完成學業,但是,他們之中卻出現了負面情緒和影響,造成一些不和諧的現象,而感恩教育在增強大學生認識社會,樹立樂于奉獻、回報社會觀念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正如馬克思所說“恩情是聯結人與人之間的一個良好的紐帶,大到國與國、地區與地區,小到家庭與家庭、人與人,進而支撐起一個社會”。因此,感恩教育在高職德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視。

二、高職受助貧困生感恩教育的實施保障

(一)內部師生組織機構保障

德育是教育者對大學生在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積極影響,感恩教育是德育中的一部分。我校在大學生德育工作中形成了一支高質量團隊,它包括了學校的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心理教師、專職輔導員。這個團隊是提高感恩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也定會大大增強受助貧困生感恩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感恩教育的實施,要秉承“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育人宗旨,以道德、責任為源泉,將教學、管理和后勤服務等部門匯聚在感恩教育這一契合點上,建立健全完整的學生工作網絡體系,形成一個學校重視、組織嚴謹、層級分明、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體系。我校還創新性地設置了一些溫馨的組織:共青團學生之家、心理成長輔導室、義務圖書館員團隊和航隊等,學生還自發組織了紀律監督委員,以便加強學風建設,促進和諧校園建設。這都為我校感恩教育的實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實體。

(二)外部環境保障

隨著社會對貧困生的普遍重視,國家資助政策的出臺,各種慈善機構的建立,良好的人文關懷氛圍的營造,加之全國積極進取的勢頭,這些都為實施感恩教育創造出有利的外部環境。我校感恩教育工作者在工作激情中不斷落實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育人理念,他們滿懷愛心和責任,對貧困生全心付出,是一支奮發向上、激情滿滿的工作隊伍。另外,學校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從“見到老師問聲好、做文明有禮航院人”入手,構建以感恩為主題和內涵的校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體系,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實現感恩教育的預期目標。最后,發揮家庭—社會—學校“三位一體”的感恩教育體系。

三、感恩教育的實踐途徑

(一)培養感恩意識,巧用各種節日與課外活動

學院應該積極利用感恩節、母親節、父親節、雷鋒日等特殊節日,開展各種形式的特色活動,從思想上深化感恩意識,讓學生能夠知恩、識恩,在行動中體現回報的愿望,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更好地詮釋和傳遞感恩情懷,使貧困生對感恩教育的認識從感性層面上升到理性高度,才能真正鑄就學生的感恩品質,使感恩教育真正取得實效。

(二)抓住專業實訓,穩固感恩教育

專業實踐是高職學生提高工作技能的重要教學環節。本校的專業實訓環節更是緊緊聯系中國軍事航空修理服務的實際,在這個環節中,不僅讓學生懂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要通過感恩教育,讓學生尤其是貧困生明白每一個實訓機會、實訓器材的來之不易,他們如何去感恩,如何對工作負責任,如何尊重人的生命等。通過讓學生觀看、學習航空維修史中的紀錄片或者災難片,認識到本校的專業在今后的工作中責任重大,只有懷揣一顆感恩的心,注重細節,提高責任意識,才能對祖國、社會和人民報恩。

(三)深入社會實踐活動,展現感恩行動

社會實踐法即將感恩教育融入社會實踐,為學生道德情感的培養和升華提供新的平臺,通過志愿者服務、社區服務、暑期社會實踐等形式,把感恩意識轉化成為他人、為社會服務的實際行動。社會實踐活動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則是德育的基礎。在問卷調查中,許多同學都愿意參加志愿服務、義務勞動等活動,通過這些實際的行動來詮釋感恩教育的意義。因此,我們可以在現有的活動中提升感恩教育的內涵和意義,可以形成感恩教育的有效平臺,不僅可以鍛煉貧困生的綜合素質,更重要的是展現他們感恩、報恩的一面。

此外,還應該對受助的貧困生成立一個自律團體或者建立長期的跟蹤體系,使得感恩教育更加規范化、具體化、制度化。總所周知,感恩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學校、社會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與努力。只要我們堅持不懈,正確引導,從感恩意識到感恩行動,讓貧困生用感恩的行動報答父母、回報師長、報效祖國、回饋社會。

作者:何婕妤單位: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