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兒感恩教育思考

時間:2022-12-23 09:28:41

導語:孤兒感恩教育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孤兒感恩教育思考

摘要:孤兒是社會上的一個特殊群體,從小就喪失了家庭的溫暖和親情的關愛,不幸的出生讓他們飽受痛苦和挫折,幸運的是遼寧省光明學校讓他們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光明,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學生本應該心存感恩,但是部分學生對學校和社會的幫助無動于衷,本文針對孤兒的現狀,談一下對孤兒的感恩教育

關鍵詞:孤兒;感恩教育;思考

1孤兒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

1.1父母的缺失:每個孤兒的身世都比較凄涼,他們或被父母遺棄,或父母雙亡,有的父母因犯罪而在監獄服刑,這些給孩子們的內心造成了巨大的創傷,過早的認識了社會的黑暗,感受到了孤獨和無助。沒有親人的關心和照顧,心存自卑和嫉妒,性格內向,不與外人交流,無人教育他如何去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這種性格上的缺陷促使他們覺得社會各界的幫助和給予是對自己的補償,是社會應該做的,內心麻木,不懂得感恩。還有部分學生在失去父母之后被爺爺奶奶撫養,從小就受到了溺愛,無所不為,做事沒有規矩,不懂禮貌,更不用談感恩之心了。

1.2缺少動力。俗話說:“上帝對人是公平的”,孤兒在早年失去了親人但是上帝為他們敞開了一扇窗,遼寧省光明學校向他們敞開了寬廣的懷抱。美麗的學校、寬敞的教室、老師們的疼愛、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物質生活的極大提高,讓他們徜徉在物欲橫流中不能自拔,學校為了讓孩子們過上幸福的生活,每月發放獎學金、學習用品、各種玩具,不管孩子是否努力都會給他們獎品,大部分孩子喪失了學習的動力,他們會想我不用努力學習也會給我發放同樣的物品,那我還努力干什么啊?這種心態促使孩子們學習上懶惰,思想上不珍惜物品,覺得所有的東西都是應該給他的,根本不懂得感恩。

2如何對孤兒進行感恩教育

2.1加強溝通,釋放壓抑的心靈

不幸的孤兒在福利院長大,幸運的孤兒在爺爺奶奶身邊成長,盡管生活的環境不同,他們的性格卻很相似。當他們和有父母的小伙伴玩耍時候,當發生矛盾時,不管怨誰他們永遠是受傷的一方,壓制的、被嘲笑的內心卻無法和年邁的爺爺奶奶訴說,為了解壓他們往往采用的辦法就是打自己,自言自語,心里詛咒對方,試想這樣的心態如果不改變何談讓他們去感恩?感恩不是表面的工程而是心靈的感激。所以讓孤兒學會感恩的前提就是釋放他們壓抑的心理,讓他們的內心充滿陽光。恰恰溝通就是打開他們心靈的鑰匙,同學之間吵架了,讓他們把不滿的情緒都大聲說出來,或者大聲哭泣,而我們就做一個安靜的聽著,當他們宣泄之后,我們要給他們一個擁抱,哭累了、喊累了休息一下,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件事你看怎么樣,教師的溫和委婉的語言會讓浮躁的孩子慢慢靜下來反思自己的對與錯,孩子自己把問題解決后再次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告訴他老師愛你,你是一個知錯就改的好孩子。慢慢地在這樣的溝通后孩子心靈就會暖起來,才會充滿陽光,才會學著去感恩。

2.2建立完善的競爭制度

榮格認為內驅力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內部喚醒狀態或緊張狀態,表現為推動有機體活動以達到滿足需要的內部動力。孤兒學校的學生恰恰需要的就是這種內驅力。如何才能激發這種內驅力呢?我認為應該建立完善的競爭制度,在滿足學生的基本物質需求外,獎學金及獎品不要每個人都發放,具備學習能力的孩子要靠自己的努力來贏得獎金,不具備學習的孩子要靠自己的品德表現獲取獎勵。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一旦有學生因為努力而獲得獎勵時,就會激發他們內在的動力,從而促使他們不斷地努力獲取自己想要的榮譽,并且知道物品得之不易就會更加珍惜,并且感謝那些給予他們物質的人。

2.3在教學中加強感恩教育

感恩猶如心靈的泉水,它源源不斷地滋潤著我們的心田,讓生命充滿生機,遍灑陽光,讓我們享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感恩來自心靈,它并非與生俱來、生而知之的,需要教育的引導和環境的影響,使受教育者形成感恩心態、品質和責任。因此,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豐富的感恩教育教學資源,從各個角度,多層面地把感恩教育滲透到學生的心靈,教育學生懂得感恩、學會感恩。在學習《陳嘉庚辦學》、《我站在祖國地圖前》等課文時,我重點引導學生體會祖國的偉大、愛國的情感,結合現實生活想想以前的自己和現在的不同以及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果沒有國家,沒有學校你們現在的生活又會如何?現在的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把課文中精神的熏陶轉化為生活中的實際行動,慢慢學會感恩……總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感恩素材,讓學生感受感恩的內涵,引導學生好好賞析,進行情感熏陶,激發他們的人生感悟。

2.4利用班會課及節假日加強感恩教育

學生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值得紀念、有教育意義的節日,都是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好時機。可以在班會課給學生們播放感動中國的杰出人物,貧困地區孩子讀書的故事,或者名人勵志故事,讓他們感知還有比自己更不幸的孩子,以及他們是如何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回報社會,回報那些幫助他們的人。利用這些視頻觸碰孩子內在的心靈,學會感恩,學會付出。可以在特定日子舉行大型感恩活動:同時要求學生用自己特有的、力所能及的方式對老師、親人或者幫助過自己的人表達感激之情。可以親手做張賀卡,寫一封感謝信,親口說聲“謝謝”等。讓學生從內心學會說“謝謝”,并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加刻苦勤奮,以回報他們的愛心。

2.5在實踐中進行感恩教育

①班級“愛心結隊幫扶”,讓學生用心感受恩情:在班級舉行“愛心結隊幫扶”活動,當班里某位同學遇到困難時,大家伸出援手幫他渡過難關;在某位同學生病需要照顧時,能主動幫助。這些雖然都是一些小事,但通過這些活動,可讓他們懂得尊重他人,對他人的幫助時時懷有感激之心。這些“感恩活動”讓孩子們擁有了深刻的體驗,心中蓄滿了深深的感恩情結,釋放出了積蓄已久的感恩之心。②爭當“小小志愿者”,體會樂于助人的快樂:利用節假日,可以組織學生到省圖書館或者科技館當小志愿者,當他們有問題的時候,他們就可以為這些人提供服務,這樣做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而且還能讓他們體會到幫助他人的快樂,懂得奉獻。孤兒學校的孩子就像折翼的天使,他們本性善良,由于外界的因素讓他們從小失去了關愛和溫暖從而不懂得感恩。在以后的教學和生活中應該加強溝通和感恩教育,讓這些折翼的天使綻放出屬于自己燦爛的生命之花。

作者:張秀羽 單位:遼寧省孤兒學校

參考文獻:

[1]李淑芬.談孤兒教育的“三心”培養[J].成才之路.

[2]劉偉.情感教育在孤兒學校思想政治課中的應用研究東北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