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感恩教育探討

時間:2022-12-23 09:35:52

導語:幼兒感恩教育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感恩教育探討

摘要:感恩是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對于一個人來說,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承擔起對父母、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讓幼兒學會感恩對其一生的發展很重要。幼兒園作為學校教育和終生教育的奠基階段,更是承擔著感恩教育的大部分培養職責,實踐總結,親力親為的體驗能更好的滲透幼兒的感恩教育。

關鍵詞:親力親為體驗;滲透;感恩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自我園開展德育課題以來,讓年齡較小的孩子懂得感恩、學會感恩,一直是我們所做的,也是我想要做到的。在日常的活動中,我們注重引導幼兒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用行動去感恩,讓孩子在一日活動中體會父母的辛苦,學會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的勞動,感受為他人服務的快樂;同時,讓孩子懂得感恩是感謝給予我生命的父母、感謝教給我們知識的老師、感謝所有幫助我們的人;讓幼兒懂得給予愛、播種愛,懂得付出。

1親力親為體驗,把感恩教育融入到課堂教學中

感恩的經驗積累需要一個連續的過程,零散的、隨機出現的個體生活的感恩經驗也需要一定的整合貫通的形式,所以感恩教育需要課程形態。我們在感恩教育實踐活動中提倡“做中學”,也就是讓幼兒在各種各樣的操作、體驗活動中,去參與知識的生成、發展過程,主動地發現知識,體會知識的來龍去脈,培養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我們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不能僅把眼光放在知識的傳授上,還要憑借這教材內容,隨機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目前幼兒教材中,有些“愛心”素材就可以作為感恩教育的內容,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在實施感恩教育活動中,可以開展一些專門的感恩勵志教育活動,在豐富多彩的教學和游戲活動中引導幼兒學會感恩。教師要收集一些與感恩有關的傳統故事,如《黃香溫席》、《烏鴉反哺》、《探母》、《哭竹生筍》、《羊羔跪乳》等,在晨間談話、社會課中對幼兒進行春風化雨般的引導,喚醒幼兒心靈深處感恩的善根,使幼兒在故事中受到熏陶,心靈得到凈化,促使幼兒感恩心理的形成。尤其是《三字經》、《弟子規》,就是很好的教育素材。案例:我是大肚子媽媽如大班的體驗式課程“我是大肚子媽媽”,活動中,我們請幼兒將裝好水的熱水袋放進小書包,再把生雞蛋用塑料袋包裹好,放進書包里,反背在身體前面,讓幼兒扮演“大肚子”的媽媽,要求“媽媽”們要保護好自己的寶寶,然后穿脫衣服、吃飯、上廁所、睡覺、上下樓梯,打掃衛生。剛開始,孩子們覺得有趣極了,蹦蹦跳跳地歡呼著,可一會兒過后,很多孩子就覺得受不了了。師:“大肚子媽媽”們,你們感覺怎么樣啊幼:我想把寶寶扔掉了。幼:累死了,誰來照顧一下我的寶寶吧”。師:你為什么迫不及待地把小寶寶放下啊?幼:太重了,很累很累!師:唉呀,你都出汗了呢!幼:寶寶那么大,干活真的很不方便呢?當孩子們回到座位上的時候,都已經累得氣喘吁吁、大汗淋漓了。有的說:“當媽媽真辛苦呀?!庇械恼f:“媽媽太辛苦了,我們要愛媽媽?!边€有的說:“我回家的時候要親親媽媽,謝謝她把我生出來。”這次“媽媽懷孕”的體驗活動,讓孩子們對媽媽的孕期生活有了感性認識,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媽媽的辛苦,愛媽媽、愛長輩的情感意識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成為孩子們的自覺行為。

2親力親為體驗,把感恩教育融入到社區實踐中

感恩教育工作是一項社會性系統工程,“走進社區”正是我們幼兒園感恩教育實踐的一項重要活動。親力親為的體驗有效整合了幼兒園周邊的社區資源,讓孩子們參與到真實的社會活動之中,在實踐中有效提高了孩子們的感恩意識。如:我們班有一名幼兒“當當”,在一次出游中,一家發生嚴重車禍,面臨巨額醫藥費。我們在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發出倡議書,在家長自愿的前提下成立了愛心捐助小組。班級家委會的成員具體負責捐款及匯款等工作,在老師和家委會委員的共同努力下,全班三十多位孩子都積極地參與了活動,共捐得愛心款936元。捐助活動,讓孩子們從小學會了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知道幫助別人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凈化了幼兒的心靈家園。通過活動,孩子們也知道了助人為樂的快樂,更加要珍惜現在的和平年代,感恩祖國的偉大,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了幫助更多的人,更好地回報祖國。再如,我國的傳統佳節———“重陽節”,是一個屬于敬老愛老的日子。為了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帶領小朋友和家長走進了敬老院,開展“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獻愛心送溫暖活動。孩子們為老人獻上精彩的節目,他們用歡樂的兒歌唱出對老人的尊愛之情;用優美的舞蹈舞出對爺爺奶奶的祝福。他們向爺爺奶奶贈送了自己畫的畫,為老人送上糕點、糖果。當老人們用顫抖的聲音飽含熱淚地道出一聲聲謝謝時,我們也感受到了一份親情的溫暖。相信通過這樣的活動,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會播下尊老敬老,感恩他人的種子,為他們良好人格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3親力親為的體驗,把感恩教育融入到幼兒的生活中

幼兒的感恩教育與我們的生活也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我們把體驗式生活理念滲透到日常生活之中,從常規教育入手,使感恩教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隨時隨地進行教育。如家長在待人接物時的言行舉止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家長要鼓勵孩子有禮貌地與人交往,對別人的友好、幫助、關愛表示感謝,給別人添了麻煩時要表示道歉等等。再如,醫院里給孩子看病的醫生、給孩子打針的護士,經常看到的交警,馬路上的清潔工,還有在外吃飯時的服務員,商場里的銷售人員等等,雖然他們都是陌生人,但也應該讓孩子認識到他們工作的重要性,并讓孩子學會運用常用的禮貌用語。對于孩子不禮貌的行為,家長應及時糾正。在這種情況下,進行隨機教育,效果最好。另外,生活中發生的國家大事,我們同樣應該加以關注,比如,我國“神舟七號”“神舟八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國家領導人的換屆、出訪,沙塵暴、海嘯現象等等,都可以在平時看報紙、看電視新聞的時候,就可隨時豐富孩子各方面的知識,歷史知識、環保等,幫助孩子理解現在發生的事情,從小就培養孩子愛國、愛護環境等等。感恩教育蘊藏在生活中,蘊藏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關鍵是作為教師和家長要做個有心人,從自身做起,抓住教育契機,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努力把親力親為體驗的方法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的游戲、學習等各項活動中,滲透到家庭、社區等環境中,不著痕跡的讓孩子從中體驗快樂,學會感恩。就象歌聲里唱的:“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p>

作者:湯潔 單位:江陰市青陽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