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如何進行感恩教育
時間:2022-10-17 08:31:20
導語:小學語文教學如何進行感恩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在的小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及長輩們對其寵愛甚至溺愛。而孩子認為,別人的付出和他們的接受都是理所應當的,這就造成學生感恩意識缺失。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善良的情感沒有在童年形成,那么無論什么時候你也培養不出這種感情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感恩意識的培養,讓學生懂得知恩,學會感恩,進而讓感恩成為他們初期人格的一個組成部分,是非常有必要的。
感恩是發自內心的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大海。在父母勞累后遞上一杯暖茶,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感恩需要用心去體會,去報答。在教科書中多角度表達父母之恩,有《春蠶》中年年辛勞無怨無悔的母親,有《秋天的懷念》中給殘疾兒子重燃生活信心的母親,有《釣魚的啟示》中給兒子道德力量的父親,有感天動地的《地震》中的父與子等。
感恩是敬重的
居里夫人作為有名的科學家,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但她在會上看見自己的小學老師,用一束鮮花表達她的感激之情,偉人也同樣在佳節送上對老師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來的偉人無不有著一顆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驚天動地,只需要你的一句問候,一聲呼喚。
感恩是有意義的
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孩子,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這樣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我們將會發現自己是多么快樂。學會感恩,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在當今的學校,“感恩”應該上升到更高層次,不僅要感恩父母,更要感恩國家,感恩社會。大自然不僅保證了我們生存的物質條件,還以壯麗秀美的山川哺育我們的精神。如,《只有一個地球》告訴我們生我養我人類的是地球母親,《黃河魂》能讓我們心潮澎湃,壯懷激烈,《桂林山水》《西湖的“綠”》能讓我們心靈小憩。祖國是具體的,祖國不僅是疆土,還有文化和她的萬千子女。我們不僅要從描寫祖國各地風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國的地大物博,更要從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國的博大精深,底蘊豐富,從祖國的優秀兒女特別是在祖國危難時刻為祖國而獻身的英烈們中感知祖國的凝聚力和無盡的恩情。《長城》《趙州橋》《盧溝橋的獅子》《頤和園》等課文能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的燦爛文化;《十六年前的回憶》《狼牙山五壯士》等課文能讓我們感知英烈的祖國心、民族義,《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詹天佑》等課文讓我們體會到什么才是祖國的優秀兒女。我們不僅要把學生培養成有個性的人,還要把學生培養為社會人,教育學生愛社會,愛人類,培養學生博大的胸懷。我們要引導學生,從《畫楊桃》等課文感受師恩,從《她是我的朋友》等課文感受友恩。
感恩教育的措施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施恩勿念,受恩莫忘,知恩圖報必大善也。感恩教育,首先要讓學生知恩。1.學生可以在學習中體會。適宜感恩教育的課文,大多文質兼美,適宜在朗讀中體驗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感情朗讀的重點,一是直接抒發感恩情感的語段,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可反復朗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體會對父母的感恩之心;二是突出人物特點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的語段,在朗讀中體驗人物的崇高,如,《小抄寫員》一課,要反復朗讀有關敘利奧的心理描寫的語段,體會敘利奧對父母的感恩之心和對家庭的責任感;三是景物描寫細致的語段,要在反復的朗讀中深入意境,體驗大自然的美,激發敬畏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如《山雨》,要抓住描寫山雨的語段反復朗讀,體會大自然的神奇,愉悅自己的情感。此外,要騰出時間讓學生朗讀全文,鼓勵學生課外多讀全文,把對課文的體驗留下深深的痕跡。2.學生可以在交流中體會。欣賞表現大自然美景的課文,通過想象深入意境,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如,《黃河魂》中對壺口瀑布的想象,能使人更加體驗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國的雄偉壯麗。表現祖國優秀兒女包括英烈的課文,通過想象,能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對人物高尚品質的認識更加深刻,如《狼牙山五壯士》,想象五壯士英勇殲敵的情景,能夠激起我們抵御侵略的萬丈豪情。3.學生可以在思考中體會。對表現事物意義的課文,我們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在思考中深刻認識事物的意義,體驗恩情的深廣。如,學習《只有一個地球》,要引導學生通過深入認識地球對人類的意義,體會地球對人類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圓明園的毀滅》,通過體會圓明園毀滅的意義,體會到一個強大的祖國對人民的意義,激發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的情感。《向往奧運》,理解舉辦奧運會的意義,能更加激發民族自豪感。
總之,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豐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感恩、知恩、報恩和施恩,是實現教育學生回報父母,回報國家,回報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的重要途徑。感恩,是我們生活中永恒的話題。學會感恩,學會熱愛生活,我們將會感受到更多快樂。
作者:王新忠 單位: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濱北街道辦事處高廟張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