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感恩教育探究

時間:2022-10-17 08:34:13

導語:幼兒園感恩教育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園感恩教育探究

環境氛圍兩種,一種是顯性環境,比如:班級的墻飾、游戲區域的布置,另外一種是隱性環境:生活中的細節、老師的引導、孩子之間的氛圍。環境也是一種文化,環境育人不像知識傳授、不像道德說教,它對每一位幼兒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以下是我對班級環境創設中感恩教育素材的挖掘與研究。

1從細節關注感恩教育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幼兒主要是通過在實際生活和活動中積累有關的經驗和體驗而學習的。教師要注意通過環境影響、感染幼兒。為此,我們在班里創設了感恩的環境,在幼兒在感恩環境的熏陶下,逐漸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1.1小手洗干凈——感恩身體手接觸外界物體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我們在盥洗室洗手池邊貼上了大班小姐姐洗手的步驟圖,并把這位小姐姐邀請到我們班,讓她來教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孩子們發現圖片上的小姐姐“跑”出來了,特別的興奮,學起來就更加有勁了。之后幾天里,我又請小姐姐來當“檢查員”,在盥洗室檢查幼兒的洗手情況,幼兒洗完手后,就會把小手伸給小姐姐看:“小姐姐,我洗的干凈嗎?”通過幾天的練習,幼兒逐漸養成了正確的洗手步驟。1.2吃飯不挑食——感恩糧食根據孩子們的挑食情況,我們每月布置一個主題,如《有營養的蔬菜》、《好吃的魚蝦》等等,向孩子們講解蔬菜、葷菜的營養價值,告訴幼兒農民伯伯種菜很辛苦,教育幼兒多吃蔬菜和葷菜是有益健康的。在每天吃飯前,我還會讓幼兒朗誦《吃飯歌》,通過朗誦《吃飯歌》,許多幼兒吃飯積極了很多。就這樣,孩子們在墻飾的熏陶下,在《吃飯歌》的誦讀下,逐漸養成了不挑食、自己吃飯的好習慣。1.3學說文明話——感恩同伴在進餐的過程中,我們也時刻提醒幼兒使用文明用語,如當老師給他盛飯時,就要說:“謝謝老師!”當自己吃完了,就要對同桌的同伴說:“我吃完了,請慢用!”通過這些學說這些感恩的話語,我們的班級氛圍更加融洽了,男孩子變得更加紳士了,女孩子變得更加淑女了。

2從環境詮釋感恩教育

瑞吉歐學校的工作者對環境的詮釋和實踐讓我們嘆服,他們認為:“環境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應具有教育內涵,學校沒有一處無用的環境。”當然,我們不可能復制瑞吉歐學校,但我們可以接受和嘗試他們“墻壁會說話、環境是第三位老師、環境是最佳的記錄方式”等教育取向,并根據本班情況創設一個屬于我們的班級氛圍,班本化特點的環境才會不斷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感悟。2.1教學活動,滲透感恩。我們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不能僅把眼光放在知識的傳授上,還要憑借這教材內容,隨機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目前幼兒教材中,有些“愛心”素材就可以作為感恩教育的內容,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通過和幼兒進行討論,幼兒就學會了說感恩的話,做感恩的動作等。可見,教師只要做個有心人,在教學活動中,也能創設感恩的語言環境,對幼兒實施感恩教育。2.2精選材料,融合感恩。我們會根據話題進行區域材料的投放,一般都會投放一些感恩的課程。如語言區,我們投放了“老師的手”“別說我小”等,音樂區投放了“我有小手”“辦家家”等。通過把感恩課投放到區域里,我們發現,幼兒對這些課程中的“主人公”更加喜愛了。他們在使用這些材料時,也變得更加愛惜這些材料了。我想,這就是感恩課的魅力所在吧!2.3自主操作,獲得感恩。首先我們讓幼兒學習蒙氏語言,如“你玩好了,給我玩一會兒好嗎?”“我能跟你一起玩嗎?”……其次,我們讓幼兒學說感恩的語言,如“謝謝你跟我一起玩,我真開心呀!”“謝謝你給我玩玩具,下次我也會給你玩的。”……通過學習運用這些語言,幼兒在操作中感覺到有同伴的陪伴非常的幸福,大家一起玩,可以想出更多的玩法,讓自己學到更多的本領。

3從方法激發感恩情懷

“環境對幼兒的行為和發展之所以具有價值,不僅因為他是影響幼兒發展的因素,而且是因為幼兒在環境中通過自身的活動,就獲得了應付環境變化的方式和能力,并對環境也起到了影響甚至改造作用”。因此我們努力創設不斷與幼兒相互作用的顯性與隱性環境,讓幼兒名副其實地成為與環境互動的主動者。3.1榜樣引導,讓感恩更直觀。你要培養幼兒養成認真傾聽有習慣,理所當然自己首先要有認真傾聽的好習慣。如跟幼兒交談時,教師要蹲下來,認真地傾聽,并不停地回應幼兒,讓幼兒感覺到老師是喜歡我的,是在乎我的,久而久之,幼兒也會漸漸養成認真傾聽他人講話的習慣。3.2游戲培養,激勵感恩興趣。在游戲時他們的注意力是十分集中的,所以在游戲的活動過程,會按照一定的要求,約束自己不良的行為,比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質。為此,教師可以為幼兒創設許多游戲環境,在幼兒在游戲中養成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3.3故事引領,讓感恩更深入。在幼兒學習整理環境時,我發現有些幼兒整理的不夠細,如收積木時,有些幼兒就把積木放在籃子里,然后放在相應的柜子里,但這些積木沒有拆出來。為此,我開展了故事講述的活動,如以積木的口吻講述故事:“小朋友玩了我以后,沒有把我拆下來,害的我躺在籃子里很不舒服。我喜歡一個人躺在籃子里,可你們把我跟好朋友連在一起……”通過這樣的講述,幼兒就知道整理積木時,要把積木一個一個拆下來,整理托盤里的玩具時,也要把玩具一個一個擺放整齊,讓玩具積木能夠舒舒服服地睡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道德是做人的根本。”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們創造一個富有感恩的班級氛圍,從而吸引孩子喜歡來幼兒園,喜歡同伴,使他們感到快樂,使身處其中的每一位幼兒都感到自由和輕松、身心愉悅,使班級中的每個個體,包括老師、幼兒、家長都心中有愛,懂得感恩。

作者:徐聞 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花園浜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