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與感恩教育措施

時間:2022-01-07 10:27:27

導語:地理教學與感恩教育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理教學與感恩教育措施

摘要:目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開放程度也不斷加深,很多外來文化開始出現在我國國民的視野之中,并對年輕一代產生著劇烈的影響。然而,在這些外來文化中并非所有的文化都對我國年輕人有著健康的影響,在這些文化之中也有一部分文化對我國年輕一代的思想產生著不良的影響。例如: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等。對此,我國應該積極地開展思想教育工作,避免年輕一代因受這些不良思想的影響而產生錯誤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標準,以致走上一條錯誤的道路。在地理教學中加入感恩教育的部分思想,其能夠豐富地理教學課堂的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地理教學;感恩教育;教育教學

俗話說:“德才兼備,以德為先。”道德,一直是被中華民族所重視的評價標準,若是一個人才能欠佳,但德行出眾,那么這個人也會受到人們的愛戴,但若是一個人擁有無邊的才華,但他的德行欠佳,那么這個人即便再有能力,也沒有人愿意接近他。在今日,我們依舊在倡導對學生開展感恩教育,通過為學生講述前人的光輝事跡,向學生普及那些被現代社會所忽視的中華傳統美德。在各個階段的教學教育中,地理教學都是不可缺少的存在,其能夠幫助學生對于人類生存環境和當今我國和世界的發展形勢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對于學生認識社會和改造社會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在地理教學中融入感恩教育的思想內涵,其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從而使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高質量人才。

一、在地理教學中融入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一)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

在過往的教育模式中,無論哪個階段的地理課堂教學都采用的是非常單一的講授式教學方法,雖然這種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學習到最多的理論知識,但是無論從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式上來講,這種課堂教學形式都顯得過于單一,不能帶動學生對于地理教學課堂的興趣。而在地理教學課堂中融入感恩教學的思想內涵,有助于幫助我國各大學校的地理教學課堂進行改革,通過改善課堂教學形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來充實地理教學課堂,使其課堂教學更具有人文意義和引導意義,能夠培養出品德出眾的高質量人才[1]。

(二)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

由于受外來思想觀念的沖擊,我國很多年輕人在思想觀念上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這些思想的影響,在行為作風和道德觀念上都呈現出了多樣化的色彩。雖然我國積極提倡打開國門,向外界學習優秀的思想文化,但那些不良的思想文化也趁機進入我國國內,對我國國民的思想世界進行一次又一次的荼毒。在地理教學課堂中融入感恩教育的思想內涵,其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避免讓學生受到外來不良文化的影響,以致對國家和社會產生錯誤的認知。并且,由于地理教學本身就帶有強烈的人文精神,其對于培養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精神素養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在地理教學中融入感恩教育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

由于我國歷史的特殊性,民間約定俗成的道德理念對于人的約束相較于外國法律對人的約束是較為嚴格的,其不僅要求人們不觸犯法律條文,而且要求人們朝著真善美的方向不斷靠近,其對于人們的道德要求遠遠大于法律要求。對此,我國在對學生開展教育工作時,應當積極對學生開展道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進而提升我國人民的平均素質水平。由于地理教學內容的特殊性,其所包含的內容不僅僅有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而且還有我們如今所面對的社會發展狀態,其對于培養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大的教育意義,故而,學校和教師將感恩教育理念加入地理教學課堂中,有助于提升學生對于自然和人文社會的認知,并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層次,從而發展為一個品學兼優的優質人才。

(四)改善地理課堂的教學模式

在過往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國絕大部分學校所采用的教學方式是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雖然在過往對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助力,但是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新形勢對于教育工作的要求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新時代對于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不同的。現如今的社會要求我國各大學校對自身的教育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發揮更大的主觀能動性。感恩教育在推進我國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方面也提供了不小助力,因感恩教育的增加,我國很多教學課堂需要轉變其原本的教學方式,發展成為現如今更加適合現代社會要求的新型教育模式。在地理教學課堂中,教師不應僅僅只向學生傳授地理知識,而是應該將感恩的理念融入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教學[2]。

二、地理課堂教學中融入感恩教育的措施

(一)保護自然

在對學生開展自然地理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介紹世界上的奇觀美景,并借此機會向學生傳達“保護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愛惜和保護之情,進而提升學生的環保觀念。例如:在講到斷層結構時,教師可以用我國的華山為例,為同學們講述華山上的奇觀美景,并可以為學生播放華山的旅游宣傳片,向學生展示華山的美。同時,教師也應該告知學生自然景觀形成的不易,以及部分低素質者對于自然景觀的破壞,借此對學生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升學生的道德理念。

(二)民族團結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長久的歷史發展和民族融合,鑄就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而在這之中少數民族的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講到旅游地理這一課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科普我國少數民族的分布情況,并對部分常見少數民族的民俗風情和文化特色進行描述,進而激發學生對于少數民族的好奇心。例如:教師在講到東北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時,可以將分布于中國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朝鮮族和滿族的文化特色講述給學生,并以宣傳片和圖片的方式,向學生展示這兩個少數民族的服裝和特殊節日,進而為學生科普我國的民族政策,提升學生對于少數民族的喜愛之情。

(三)父母親情

由于我國目前貧富差距呈現出南北分化的現象,很多農民工需要南北往返打工,以此來賺錢養家。地理教師在為同學們講述我國的人口流動情況時,可以對學生講述我國社會目前的經濟發展情況和貧富差距情況,借此來向學生展示農民工每年出外打工和家人們分別的場景,向學生講述其依依不舍之情。這樣,那些并不了解留守兒童的學生可以從中得知貧困家庭的分別之苦以及生活窘迫給予其的生活壓力,進而轉化為對自己父母的感恩之情。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開展課堂教學之前,可以提前尋找一些有關于春運前后的火車站視頻以及記者對于返鄉人員的采訪,借此來引出本堂課的教學內容,開展地理教學[3]。

(四)勤儉節約

我國的地域廣闊,各種礦物資源相對豐富,但是即便是擁有豐富的資源,我國依舊在倡導勤儉節約、保護自然,其目的就是為了給下一代人留下能夠帶動社會發展的資源,避免因為一時的經濟利益而無視長遠發展的大局。地理教師在對學生講述化石能源和清潔能源時,可以根據目前我國的能源結構改革來向學生講述我國的能源使用現狀,并為學生科普勤儉節約對于我國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而且,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因資源過度開發而導致的自然災害,借此提升學生對于我國現有資源的重視,從而形成勤儉節約的思想觀念。

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體現感恩教育

(一)將感恩教育融入教學實踐中

在我國的中學教育之中,地理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開展課堂教學,而且要適時帶領學生開展教學實踐,以此來鞏固學生在課堂中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在開展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將感恩教育的觀念融入進去,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取真知。例如:地理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前往郊區開展自然考察活動,讓學生收集自然植物的標本,同時,教師應該提醒學生不能夠破壞植物原本的生存環境,做到保護自然、可持續發展。

(二)采用情境演繹式開展感恩教育

教師在開展地理課堂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進行現場課堂演繹,以此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教師可以提前為學生布置一個活動作業,并給予學生一個演繹主題,讓學生圍繞這個主題開展課堂演繹活動。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綠色環保”這一主題開展課堂演繹活動,讓學生利用課后時間查找或編寫一個有關“綠色環保”的劇本,并抽出一些時間進行排練,在日后的課堂中,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訓練成果,借此來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4]。

(三)采用課堂辯論的方式開展感恩教育

課堂辯論是一個獲取知識的優良方式,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對一個問題進行思考,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多方面思考的能力,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以此收到一舉兩得的成效。地理教師可以提前將班級內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并將其分為正方和反方,并以此根據命題開展辯論活動,從而提升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認知,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

(四)對學生布置課后藝術作業

教師還可以通過布置課后作業的方式對學生開展感恩教育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制作手抄報、繪畫等方式,展現出地理知識與感恩教育的結合,并將一些優秀作品放在學校的藝術欄中進行展示,借此來優化學校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例如:學校可以聯合地理辦公室在校內開展“感恩地球,感恩社會”主題活動,學生可以以文章(包含散文、小說、詩詞等形式)、繪畫、手抄報、原創歌曲等形式參與活動,教師將對活動作品進行排名并發放獎勵,而且會從活動作品中選出優等作品發布于學校藝術走廊,以示嘉獎。

結束語

在地理教學課堂中融入感恩教育的思想內涵,其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使學生在精神層面上獲得量的積累和質的提升。在開展地理教學時,教師不應只是單純地完成本堂課的教學目標,還應該對學生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進而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地理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例如:課外實踐、課堂辯論等,豐富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進而讓學生能夠切實地感受到感恩教育在地理教學中的體現,并對其思想觀念產生一定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朱雪梅.攝以威儀高朗令終:我心目中的《中學地理教學參考》[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9,22(6):79-80.

[2]臧麗娟.如何在地理課堂滲透感恩教育[J].中外交流,2020,22(22):323.

[3]孟書遠.高校學生資助誠信感恩教育研究[J].長江叢刊,2018,21(13):224.

[4]郎華.從事高中地理教育隨想[J].新課程(下旬),2019,23(5):134.

作者:焦瑩 單位:山東省臨沂第三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