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鋼琴教學的作用

時間:2022-10-08 08:40:41

導語: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鋼琴教學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鋼琴教學的作用

【摘要】育人主體的變革是教學體系升級的前提,教師在累積育人經驗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人為本的教學體系,圍繞學生開展教學實踐活動,使學生可在學習實踐中掌握知識及技能,達到提高課堂教學綜合質量的目的。本文通過分析因材施教念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方略,以期提高高校鋼琴教學質量。

【關鍵詞】因材施教;高校;鋼琴教學;應用

一、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構建學生本位講堂。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鋼琴教學活動習慣從教師角度出發進行教學規劃,推行教學模式,調配育人資源,這雖能保障教師可順利達成育人目標,但教學效果卻無法保障,主要源于學生無法參與其中,部分缺乏自主學習積極性的學生淪為教學從屬者,無法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應用因材施教理念,教師根據學生差異性學習訴求整合育人模式,確保每位學生均能在鋼琴教學實踐進程中有所收獲,積極融入鋼琴教學活動,達到提高高校鋼琴教學質量的目的。例如,教師在進行鋼琴賞析教學活動時,可面向學生播放一組世界鋼琴名曲,引導學生暢所欲言,針對鋼琴曲進行鑒賞,激活學生音樂思維,為學生掌握鋼琴知識、提升音樂素養奠定基礎。(二)完善鋼琴教學體系。在以往高校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鋼琴教學體系較為單一,習慣運用單一化教學模式組織開展育人活動,在突出教師個人育人風格的同時容易使鋼琴教學體系變得單一、低效。應用因材施教理念,教師可靈活調整教學體系,賦予其豐富性、發展性、多元性,使高校鋼琴教學體系更加完善。例如,教師在進行指法教學時,發現部分學生未能掌握基礎指法知識,還有部分學生接受能力較強,不僅可有效運用指法知識,還能將相關知識與學生表演特點融合在一起,教師可根據學生鋼琴學習實際情況開展微課教學活動,編設生本化微課程,其中囊括基礎知識鞏固、鋼琴指法細解、指法練習、鋼琴演奏創新等微課程,旨在滿足學生個性化鋼琴學習需求,使鋼琴教學體系更加完善,達到提高高校鋼琴教學質量的目的。(三)累積教改經驗,優化配置鋼琴教學資源,提高教師育人能力。應用因材施教理念教師需時刻洞悉學生鋼琴學習狀態,根據學生鋼琴基礎知識學習情況、日常訓練情況、音樂感受等情況不斷調整教學方略,進行教學改革從中累積教改經驗,同時掌握優化配置鋼琴教學資源的方法,繼而提高教師育人能力。例如,教師為提高學生鋼琴表演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組織學生參加校內、校外鋼琴競賽,以鋼琴競賽為依托,以提升學生鋼琴表演綜合素養為基礎,積極開展因材施教教學活動,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專業水準,使高校鋼琴教學質量得以提高[1]。

二、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要點

(一)學生。因材施教主體是學生,為此教師應將“學生”視為鋼琴教學要點,明晰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以此開展鋼琴教學實踐活動,例如,教師在講解鋼琴知識前可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并提出若干問題用以檢驗學生自主學習成效,將檢驗成果視為教學模式調整動力,使鋼琴知識、教學模式、學生學習三位一體,落實因材施教教學目標。(二)教材。因材施教的“材”除表示學習者外,還可以用來表示教學所需素材,此“素材”并非固有的教學內容,而是根據學生鋼琴學習實際情況整合所得育人素材,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鑒賞貝多芬的音樂作品時,可詢問學生都喜歡貝多芬哪些音樂作品,并多途徑搜集這些音樂作品,將其視為鋼琴教材一部分,旨在調動學生的自主鑒賞積極性,激活學生鋼琴學習思維,將鋼琴知識與學生思維融合在一起,降低鋼琴知識學習與理解難度,繼而提高高校鋼琴教學質量。(三)教師。高校鋼琴教師需時刻關注學生鋼琴學習情況,洞悉因材施教基點,同時提升自身鋼琴教育資源綜合利用能力,樹立生本化教學意識,大膽革新鋼琴教學模式,革新鋼琴教學評價內容,使教師具備因材施教能力,為合理應用因材施教理念奠定基礎。(四)課標。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授學生專業知識技能前提下,從思想感情、行為習慣、精神態度等方面著手給予學生正面指引,助力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提升個人修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為此,教師在應用因材施教理念時需跟隨課標發展方向進行鋼琴教學實踐,例如教師可將傳統文化與鋼琴教學融合在一起,如面向學生講述我國鋼琴文化演變歷程,講述冼星海等鋼琴家的創新之路,鋼琴教學素材也更加充實,滲透刻苦鉆研、堅持不懈、學習進取等思想品行,使高校鋼琴教學更富成效。

三、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阻力

(一)教學素材不科學。基于每所高校教學目標、育人特色、文化氛圍、師資力量等鋼琴教學要素存在差異性,為此單一化、普適性教材只能契合部分高校的鋼琴教育需求,無法滿足絕大多數高校鋼琴教學進程中因材施教理念應用需求,為此,需側重打造“校本化”因材施教理念應用型教材,彌補傳統鋼琴教學缺陷,然而,當前許多高校沒有開發“校本化”教材,徒增因材施教理念應用阻力。(二)教學方法亟待創新。良好的教學方法是科學應用因材施教理念的平臺,為此教師應不斷革新育人模式,大膽應用全新育人手段,同時需保障教學方法創新與因材施教理念應用需求相契合,然而,當前部分高校鋼琴教師缺乏教學方法革新經驗,教學模式創新積極性不高,認為只要合規達成教學目標,無需創新鋼琴教學方法,阻礙因材施教理念的科學應用。

四、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方略

(一)整編因材施教鋼琴教學素材。為突出高校鋼琴教學優勢,調配本校育人資源,滿足學生個性化鋼琴學習需求,教師應積極整編因材施教鋼琴教學素材,為鋼琴教學創新實踐指明方向。例如,教師為充分了解學生學習需求,可在統籌學生專業考試成績前提下,將學生課堂表現、實訓成果等設為教學評價指標之一,明晰學生鋼琴知識技能學習實際情況,把控學生學習態度,全方位明確學生鋼琴學習目標,以此借助網絡技術打造數字化、多元化鋼琴教學素材,在優化配置鋼琴教學資源前提下,確保處于各個學習狀態的學生均能參與到鋼琴教學活動中。如針對鋼琴演奏能力較差的學生追加實訓課程,針對理論基礎薄弱的學生追加基礎課程,針對富有創新熱情的學生追加創新類課程,使育人素材更加充實,契合學生學習常態,落實因材施教理念應用目標。(二)創新因材施教理念應用方法。例如,教師在進行鋼琴指法教學時,可采用信息化育人手段,將鋼琴指法以小視頻形式體現出來,同時放大局部特寫,鼓勵學生自主觀察與訓練,在自學進程中提出問題,其中教師解答學生疑問的過程,就是落實因材施教目標的過程,同時根據學生指法學習情況組織開展實訓活動,在“理論+實踐”一體化育人模式加持下提高鋼琴教學質量。再如,教師在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先導應用因材施教理念時,可組織學生運用所學鋼琴知識及技能自主創新,組織開展“鋼琴作品創新大賽”,期間學生群體可以針對鋼琴作品進行互評,培養學生鑒賞能力、審美能力、創新能力、自學能力等核心素養,凸顯因材施教理念的應用價值。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提高高校鋼琴教學質量,教師需整編因材施教鋼琴教學素材,創新因材施教理念應用方法,完善因材施教理念應用體系,構建學生本位講堂,完善鋼琴教學體系,累積教改經驗,優化配置鋼琴教學資源,提高教師育人能力,推動高校鋼琴教育事業的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中卿.高校鋼琴教學中因材施教理念的應用研究[J].時代教育,2018(11):155,160.

作者:阮有友 單位:陜西學前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