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藝術水平提升策略
時間:2022-04-23 09:48:02
導語:教師教學藝術水平提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提高黨校教學藝術水平的重要性
黨校教學應以理論深度為特色,以理論聯系實際為基本原則,講求嚴謹性,但也離不開教學藝術的運用。第一,教學藝術是調動學員學習興趣的重要法寶。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理論課從內容上看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因而伴隨一定的枯燥性是不可避免的。抽象枯燥的東西容易引發學員疲勞,尤其對缺乏理論興趣和理論自覺的學員更是如此。小學生的注意力只能集中15分鐘左右,中學生也不超過半小時。黨校學員都是成年人,注意力集中時間相對長一些,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一部分學員年齡較大,而且由于學員大多來自工作一線,驟然的身份變化也易引起身心不適和疲勞??朔W員疲勞的最好辦法就是充分調動其興趣和激情,教師如果能淋漓盡致地發揮教學藝術的技巧,就會使呆板單調的課堂變得搖曳多姿,使學員身心處于緊張狀態,教學效果則是不言而喻的。第二,教學藝術是拓展課堂容量的重要途徑。黨校課堂教學應追求較大的信息量和知識容量,因為學員本身具有較寬廣的知識背景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一方面,他們來到課堂一般帶有較強烈的求取新知的自覺和渴望;另一方面,他們的眼界又比較高,有的還多次進過黨校,不容易滿足。那么,如何滿足學員的求知欲?這就要靠教師博古通今,融匯新知,既扣住基本理論,又善于以新鮮的事例、新鮮的信息來充實教學內容,善于借題發揮,能夠別開生面,使本來較為單調的理論課內容豐滿又情趣盎然。第三,教學藝術也是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的重要方法。理論聯系實際,這個“實際”主要指工作實際、思想實際,在課堂上則主要表現為精到的事例,精辟的故實,以及對現實問題鞭辟入里的剖析。這就需要旁征博引,舉凡縣內外、區內外、省內外、國內外,古今中外重要史實掌故,莫不信手拈來,這也就是教學藝術。大凡成功的教師,在理論聯系實際上,無不諳熟教學藝術這一招,見機而發,關鍵時刻來那么一段,頓時滿室生香,“腐朽”化為神奇矣。第四,教學藝術更是黨校教師塑造良好形象的一條捷徑。在學員心目中,一個好教師的條件固然包括多個方面,但首要條件則是學問淵博。舊時代的通儒,今天的大家、名師,都不僅僅因為有大名氣,更因為有大學問之故而備受學員的崇敬。教師善于教學藝術,則一言一瞥,一舉手一投足,無不為學員注目心儀;反之,則縱有滿腹學問,而講起課來語言無味,平淡無奇,甚至結結巴巴,辭不達意,只會令學員大失所望。
二、如何提高黨校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
(一)選題藝術
科學選題是提高黨校課堂教學藝術性的前提。設置專題進行授課是市級黨校主體班教學的主要形式,黨校專題課是針對某一方面的理論及實踐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專門研究、分析綜合、提煉加工后,通過理性思維形成理論聯系實際、邏輯嚴密、結構完整的內容體系。選題能力也是教師要強化的基本功之一,精心選擇有意義的專題題目是能否上好專題課的先決條件,同時這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藝術性的前提和基礎。科學選題要遵循以下幾個基本原則:要注重實踐性、要有新意、要找準切入點、要比較自己的優勢以及選題不宜過大等等。
(二)備課藝術
科學選題后,接著就是該如何備好課或準備好講稿,這一環節對提高黨校課堂教學的藝術性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究竟應該怎樣備好課呢?第一,要有嚴謹的理論框架。備課首先要明確專題的中心是什么,要抓住講課的重點。其次,要對專題的框架結構、邏輯關系、開頭、結尾以及每個問題之間怎樣銜接過渡等等問題,教師在備課時應精心準備,做到心中有數。最后,要有嚴謹的邏輯結構,如剝筍、如織網,環環相扣、層層深入,一堂課聽下來,層次分明,但又不能層次太多。好的講座,一般應以“三段論”為宜: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或者地位作用、原因背景、辦法措施。第二,要廣泛收集和積累教學資料。主體班專題課,沒有固定教材和參考資料,只有去廣泛收集教學素材。授課主題一旦確定,主講教師必須圍繞所選專題并根據學員的特點和特定班次的具體要求,通過各種手段廣泛搜集與主題相關的資料,同時需要認真地篩選、整理、組合,去粗取精,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要平時多積累,常更新,備課時還要“臨時抱佛腳”,圍繞論點搜查相關資料。廣泛采集,系統搜尋,全方位取材。二要應搞清楚專題的理論前沿,要收集新信息、新資料和最新動態。三要做一個有心的人,學會積累生活、觀察生活,學會思考,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想和理解記下來,運用到教學中去,這是最鮮活的東西,也是最能打動和吸引學員的東西。第三,圍繞論點選取論據例證。有了好的觀點,還需要強有力的論據來證明。理論課首先是以理服人,也要以情感人。豐富的資料、詳實的數據、真實生動的例子是支撐理論觀點的重要支柱。如果沒有例證,再新穎有力的觀點也可能是繡花枕頭、紙糊的燈籠,沒有說服力,經不起推敲,頂不得風雨,見不得世面。論據要為論點服務,所選例子一定要有的放矢,所舉例子應貼切、典型、準確、有針對性,最好是親身所歷,敘述起來有情有景,易于打動吸引人。切忌嘩眾取寵,一味迎合個別學員的低俗口味。第四,靈活選取授課方式。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專題,不同的教學對象,靈活選擇多種教學方法,比如:案例式、討論式、研究式、情景摸擬式等,以強化學員對某個熱點問題和重點原理的感性認識,強化理解。第五,講稿要反復修改、精益求精,要虛懷若谷、博采眾長。在多讀的基礎上,形成初稿后,還應反復地修改和完善,經過千錘百煉后才能最終形成講稿。在形成講稿之后,進入課堂之前,還要多聽取一下各方面的意見,既包括同行的意見,也包括專家的意見和學員的意見。一個人的水平再高,但其知識水平和知識儲備總是有限的,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只有不斷地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博采眾長,才能取長補短,精益求精,才能使自己的講稿趨于完善,臻于完美,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馬克思曾講過一句至理名言:“最好把真理比作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厲害,發射出的光輝就越燦爛?!币虼耍磸托薷闹v稿,熟悉講稿,對自己所講的內容爛熟于心,才能做到熟能生巧。這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藝術的一個關鍵環節。
(三)結構藝術
第一,開頭要引人入勝。俗話說“良好地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黨校的教學對象是主體班學員,他們層次較高,見多識廣,要“抓住”他們,吸引他們是不容易的,所以,如何開好頭至關重要。一節課的開頭形式盡管多種多樣,但關鍵在于引入自如??梢試L試用一個典型生動的事例,或一些前沿時事,或一句經典名言,或要聞熱點引入課題,效果會更好。形象、具體、引人入勝的開頭,一開始就可以把教學對象推進教員預先設計的“圈套”里,使教員真正“牽著”學員走,學員真正“圍著”教員轉。第二,中間要波瀾起伏。教學就好比一曲戲,有序幕、有高潮、有尾聲。課堂教學的整個流程,如果一直像潺潺流淌的溪水,波瀾不驚,學員的情緒就會漸漸低落,慵懶之意就會潛滋暗長。所以,講課中間力求波瀾起伏,引人入勝,激發學員聽課的興趣,使枯燥的理論具有趣味性。因此,教師就應有“興風作浪”的本領,有“推波助瀾”的功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專題內容不失時機地設疑、激疑,促使學員思考,力爭投出能“激起千層浪”的“一石”,使課堂氣氛趨于緊張熱烈,使學員情緒不斷高漲。第三,結尾要留有余味。講課的結尾要把學員紛繁的思緒整理清楚。因此好的結尾如同秋天的落霞,并伴有歸舟漁歌,其藝術魅力是“余音繞梁,三日不絕?!苯Y尾必須事先計劃好。常用的方法有:總結歸納式、畫龍點睛式、表揚激勵式、幽默或詩句結尾式。
(四)講課藝術
講課是一門“藝術”,有了好的備課劇本,還要會表演,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第一,講授內容要“活”?!盎睢保褪且皶r根據學員課堂的反饋信息,摸準學員的疑慮和關注點,靈活調整講解內容,多與學員的關注點碰撞。學員臉上的表情、神態、舉手投足、課堂氣氛等傳達出來的無聲信息是教學效果的“晴雨表”。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捕捉學員的疑問和感興趣的點,靈活地使自己所講的內容與學員的關注點結合一下,激發他們聽課的熱情和積極性。第二,講授過程要條理清、層次明。整個講課內容要層次分明、條理清楚,逐條講解,并且要注意前后互應,強調專題課的邏輯結構和內在聯系。思路一定要清晰,不要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前拉后扯,離題萬里。第三,講述問題要“鉆進去”、“跳出來”。即一方面要鉆進去,講清基本原理,說明道理,體現理論深度,理論愈深,愈能征服人心。任何事物及其過程都含有它深刻的道理,有它的規律性,揭示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把道理講清楚,說充分,給學員一些震憾心靈、引起共鳴的東西,課就講出了深度。這就要求我們把理論鉆深吃透,如果我們對理論沒有深入研究,似懂非懂,不懂裝懂,講起課來總覺著“理屈詞窮”,底氣不足,就不會把課講好,也談不上能感染他人。另一方面又要從理論中“跳出來”,學以致用,聯系實際。理論聯系實際是黨校課堂的靈魂。要從理論中“跳出來”回到現實中,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員的思想。沒理論則沒深度,沒有實際生活就枯燥無味,難以吸引學員,難以接受??傮w上可嘗試“三步曲”:首先亮出觀點,用理論講通講透,概括提要;然后用鮮活事實、詳實的數據等材料去證明觀點,特別是有情有景的事例,更能打動人;再提升概括為有哲理的語言,最后用通俗的語言做出歸納。第四,講授要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黨校學員經歷不同,行業不同,理論素質和理論修養參差不齊。一堂好的專題課應當讓功底深的學員不覺得淺,基礎差的學員不覺得難,做到深入淺出,雅俗共賞。只有深入,才能淺出,關鍵要在吃透理論的基礎上,把理論消化吸收,然后用自己淺顯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使學員聽得懂,吸引人,又有啟發。要達到這點也絕非一日之功,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沒有淵博的知識和扎實的理論功底,吃不透理論,就不能通俗地講透理論。
(五)語言藝術
嚴格地講,語言包括文字語言、有聲語言、無聲語言(體態語)和思維語言。這里僅指有聲語言中的授課語言。語言藝術是教學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在黨校講課,有思想是第一位的,而好的語言表達和講課技巧也同樣重要,教師的語言生動、形象、幽默、風趣、、親切自然、充滿感情和激情,學員聽了便“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使學員得到美的享受。第一,要抑揚頓挫。試想,一堂課,教師一個語調,無輕重緩急,平鋪直敘下來,要想能吸引住學員,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豈非怪事。無論上什么課,也不管是什么內容,主講者都要注意借助語言的抑揚頓挫來表情達意。抑揚即語調的高亢是“揚”,語調的低沉是“抑”,也就是要求教師講課時語言要高低起伏。頓挫是指教師在講課時,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留有適當地停頓。恰到好處的停頓,可以收到敘述清晰,引導思考的作用。有時,還可以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停頓要有目的:為吸引注意力而停頓、為加強邏輯而停頓、為突出重要性而停頓、為強化高潮而停頓、為增強感情色彩而停頓。第二,要協調和諧。講課時,語義、語音、語氣、語調、語速必須協調一致,和諧統一。即:語義精確、語音連貫、語氣適宜、語調適中、語速適度。第三,要準確鮮明。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講課時概念要準確、數字要準確、出處要準確;旗幟要鮮明;立場要鮮明;觀點要鮮明。第四,要簡明干凈。簡明就是講課時要簡單明了,能用一句說清的不說兩句,能一字說清的不說兩字。鄭板橋曾說“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备蓛艟褪侵v課的語言要衛生,要文明禮貌。一忌粗話、臟話;二忌口頭禪。第五,要生動優美。生動形象的語言能夠使抽象變具體,深奧變顯著。黨校教師要善于運用對比、比喻、夸張、比擬等修辭手法,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把深奧原理形象化,使枯燥的理論趣味化,以加深學員對理論知識、政策法規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詩詞的引用;格言、寓言、名言、警句、笑話、短信的運用;排比、對仗的使用;長短句交錯使用等等。當然,在理論課中,引入通俗的東西,要特別把握好尺度,切忌不加辨析,一股腦兒搬來,糾正“隨俗”、“媚俗”、“濫俗”等不良傾向。第六,要幽默風趣。幽默的最大特點是:清淡中寄深刻,雋爽中寓嚴肅,微笑中含諷刺,含蓄中孕真諦。教師幽默的語言是一種才華,更是一種力量,它不僅能消除教學中師生的疲勞,活躍課堂氣氛,使課堂生動活潑,而且還能引發學員的學習興趣、愉悅精神等等。當然,我們教師要具備幽默這一特殊本領,就必須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心理素質,學習、歷練自己駕馭生活的智慧。
(六)教態藝術
講課不僅要靠“聲”也要靠“形”來完成?!靶巍蹦茌o助”“聲”更準確、更有效地表情達意。在有聲語言不足以表達思想感情時,若配以恰當、必要的態勢語,往往可以彌補口語表達的不足,甚至能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眼神:教師要善于目光交流感情、傳達信息,控制場面。表情:課堂上,教師的表情應與教學內容、情境相一致。一般應以微笑為主。手勢:教師在課堂上運用手勢必須準確得體,有助于表情達意,能生動地表達語言所無法表達的內容,增強表達效果。身姿:教師要善于發揮身姿形象的表意功能,配合有聲語言更好地傳授知識、表達情感。如點頭示意,搖頭不滿;仰頭傲慢,低頭沉思;肩頭一聳表示非常遺憾等等。精神面貌:在教學中,教師應以最佳的精神狀態,以充沛的精力、飽滿的情緒出現在講臺上。
(七)課件制作藝術
目前,大多數黨校主體班教學都已完全采用多媒體教學,但僅僅還是停留在一般課件的使用上,對于錄音、錄像以及視頻的使用還是不夠充分,應針對不同的授課內容,尤其是案例教學,選擇使用一些視頻,效果會更好。另外課件的制作并非越復雜越熱鬧越好,課件是為授課服務的,發揮最好的輔助效果是目的。首先,課件要清晰,底色和字的顏色對比反差應大些,使無論前排學員還是后排學員都能看得清楚;其次,課件要生動活潑但不繁亂,是要根據內容,既要生動、新鮮,又要嚴謹科學,切不要為了熱鬧,把無關的內容強加上去,這樣的話,不僅起不到課件的作用,反而會沖淡主題;最后,切不要將課件做得太死板,不要將你要大家掌握的內容大段大段的搬到課件上,太多的內容反而不易為學員所接受,影響到授課效果。
作者:卜蓮玉工作單位:中共焦作市委黨校
- 上一篇:安監黨的群眾路線工作計劃3篇
- 下一篇:思想政治課教學藝術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