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課堂教學藝術論文
時間:2022-04-17 09:09:03
導語:美術課堂教學藝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讓學生認識美術教學的重要作用
美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就是培養學生的運用藝術的美以及自然的美,并創造美的能力。發展美育,不僅是美育自身的要求,而且也能使學生受到道德熏陶,提升思想境界,有利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學生學業成績,有利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學生開展健身健美活動。也就是說,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更有利于學生德、智、體、勞全面發展。在獨自或合作完成美術活動、創作時,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學生總會產生審美體驗,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美術創新能力,學會評價美、欣賞美,培養了學生現實觀察能力,形成自己的美術素養。美術教育對于學生美術技能的形成和創新意識的啟蒙,對于學生良好的個性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
美術教師要想實現教學目標,產生預期的教學效果,就必須深入研究現行美術教材,并根據自己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年齡特征,找出教材與學生的最佳結合點,使學生對美術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美術課由于以學生活動為主,且學生學習活動多種多樣,跟其他學科有著本質的區別,如果不認真組織教學,不管控好課堂,易造成課堂混亂局面,也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美術教師在課堂秩序混亂的情形下,有時對學生大聲批評、指責,甚至懲罰,但學生的逆反心理非常強,你越壓制,反而鬧得越歡。教師只有冷靜下來,用耐心和平靜對待,就能使學生慢慢安靜下來。另外,教師要潛心研究美術教材內容,發掘教材中易產生學生濃厚興趣的知識點,讓學生對所學的對象產生一種情感。如教師可以對美術課文的題目進行引發懸念的修改,可以通過欣賞學生優秀習作,使學生產生新奇感,有了主動學習的愿望,課堂秩序就會井井有條,學習習慣也就自然養成了。
三、重視對優秀美術作品的賞析賞評
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重視美術欣賞教學,培養學生直觀認知感受能力以及抽象綜合思維能力,訓練學生全面、準確的觀察能力,創新、設計、實踐能力,以及在美術活動中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美術欣賞教學不能讓教師一直在講解、灌輸,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品味、感受。而學生出現疑惑時,也正是教師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最佳時機。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多角度、多渠道進行感知,使學生獲得豐富的直覺印象。更重要的是,教師不能只停留在這個層面,要積極鼓勵學生對美術作品在欣賞的基礎上,展開評價和評論。教師可以讓學生評論作者所處的年代、作品的內容、表現手法,以及作者、作品在美術史上的地位和影響。而且,評論的重點還是要放在作品本身的內容、形式上。至于評論的深度跟學生的審美體驗、文化素養、知識水平有著直接的關系,不要求全責備,可以學生評論,教師評論,也可以學生評論,教師總結。例如,對于齊白石老人的作品,在總結其特點的同時,教師可以拿出齊白石的幾幅畫作讓學生欣賞、評價,讓學生得出齊白石的畫上的動物跟真的一樣,充滿活力,特別是畫的蝦在水里,透明、活潑,最后讓學生得出結論:畫家筆下的動物妙就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這樣,就激發了學生對美術創作活動的渴望,培養了學生的社會意識。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美術實踐活動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學生整天上課、考試,學習、生活緊張,校園生活枯燥乏味,環境沉悶,嚴肅緊張,長此下去,對學生身心健康會帶來一定影響。美術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常見的生活用品當材料,進行手工制作,如用黑豆、黃豆、紅豆、綠豆以及各種顏色的樹葉等,拼貼自己喜歡的或者教師要求的圖案。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參與各種美術活動,進行美術制作,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在美術學習、制作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為了調動學生美術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采用小組競爭的方法,進行集體表彰,還可以獎勵學生看一些與美術相關聯、有教育意義的動畫片,給學生一些不一樣的視覺印象,可使學生從中學習畫面的美感、形象的刻畫,使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中學美術教育越來越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成為中學教育的必修課程。我們美術教師應該努力研究中學美術課程標準,研究教材和學生,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審美修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使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素質教育的魅力,使其各項潛力能夠在藝術的熏陶中得到提升。
作者:霍玉紅單位:河北省清苑縣中冉中學
- 上一篇:財政局綜治宣傳月活動方案
- 下一篇:財政局整改落實長效機制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