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藝術教學與情感教育分析

時間:2022-08-26 10:57:56

導語:小學藝術教學與情感教育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藝術教學與情感教育分析

近年來,我國在藝術教育中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實踐,情感教育與藝術教育的融合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課堂上,學生可以感受到藝術內容所帶來的情感,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這對于提高個人修養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對小學生而言,良好的藝術教學情感訓練和提高個體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文詳細探討了情感教育在小學藝術教學中的具體運用,以便為改善教師的教學方法提供一定的借鑒。

一、情感教育在小學藝術教學中的重要性

兒童的認知發展主要處于前運算階段,“已經能使用語言及符號等表征外在事物,不具保留概念,不具可逆性,以自我為中心,能思維但不合邏輯,不能見及事物的全面性”。[1]生活不可能僅僅是關于現在,而是關于詩歌和距離。藝術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生理想教育和人格教育中起著良好的教師和朋友的作用。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欲望。將教學內容與情感內容相結合,從而做到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培養學生的藝術觀察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等方面。當今社會,人才競爭日趨激烈,人與人之間的斗爭日趨激烈,人文道德教育也逐漸缺失。藝術課程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同時激活聽覺、視覺、觸覺等感官,感知美感和情感,引導學生學習積極的生活態度,思考生活、世界,提升生活維度、人格進步和情感豐富。它還可以縮小學生與社會生活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小學藝術教學質量。感知是思維的基石,只有通過感知周圍事物的變化,大腦才能被動員起來思考規則和原因。因此,感知能力對思維的產生至關重要,尤其是對形象思維的影響。例如在外語課程學習過程中,許多內容被字母所取代。缺乏形象思維能力的人很難理解和感悟。所以,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小學學習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藝術課程的學習可以有效地鍛煉形象思維能力和感悟能力。一般來說,如果客觀事實能讓人感到滿意、快樂、充滿積極的能量,那么這基本就會被每個人都喜歡。如果有一種客觀的悲傷感和不滿感,會造成消極的影響,那么它就會使人疲勞,這是不被人歡迎的。情感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可以促進或逆轉人們的認知。人們的活動和信息傳遞受情緒和情緒波動的影響。一般來說,在積極情緒的控制下,人類的思維會更快、更敏捷。在負性情緒的控制下,人的思維會越來越慢,不能正確有效地解決問題。情感是人類交流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們可以相互影響和傳遞。學校也是社會的一部分,師生關系不是那么簡單,而是多樣化的。教師的情感和情緒會被學生感染并傳播。學生也會受到老師積極樂觀的情緒或悲觀失望的情緒的影響。教師和學生在溝通和交流上也有對立統一的情感觀點:愛或厭惡、快樂或沮喪、崇拜或輕視。今天的世界是一個個性鮮明的時代。每個人的人格都應該受到尊重和保護。藝術課程對培養和塑造學生的人格和修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藝術課程對于學生形成大眾化的審美觀和審美標準,以及社會和公共價值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此外,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特個性。個性化發展符合全面發展的需要和現代教育的效果。藝術教育作為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促進這一目標的實現,鼓勵學生積極發展自己性格的個性化。藝術課程不僅需要理性或感性,還需要兩者的有機結合。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把身體和思想相結合,同時促進學生性格個性化和全面發展的需要。

二、情感教育在小學藝術教育中的現狀

藝術教育雖然是國家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在國家基礎教育中卻相對薄弱,發展不夠完善的背景下,還有諸多缺點和不足。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促進藝術教育體制改革,需要從實際出發。與其他學科相比,我國藝術教育起步偏晚,發展偏緩慢。藝術作為一種精神文化,歷來被視為培養情感、個性而不涉及入學問題。因此,藝術的學術地位并不像傳統的語言、非語言學科那樣受到大多數人的關注。因此,藝術課的課時數量無法跟上,教師沒有足夠的實踐經驗從事情感研究,實踐的缺乏導致理論研究的缺乏,理論的缺乏導致指導的缺乏,從而導致對培養學生積極情感實踐的基礎缺乏,形成了一個困難的局面。為了吸引學生,許多學校領導非常重視入學率,通過藝術比賽獲得榮譽。藝術課程是小學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盡管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要求學校提供藝術課程,但許多學校仍然不愿投資于藝術等“子學科”。這使得藝術老師在各個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實踐中處于被動的地位,藝術學科情感教育的缺失也不足為奇。在應試教育、素質教育和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矛盾中,藝術課程教師在藝術教學中的地位更為薄弱,特別是在學生情感目標的培養上。此外,藝術的綜合性及其與其他學科的密切關系,使得藝術教師在培養學生情感方面比其他學科弱。美育過于注重想象力、創造力和興趣的培養,忽視了積極的情感教育是一切能力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讓•皮亞杰.教育的權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72

作者:邵婉藝 單位:常州市武進區牛塘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