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分析
時間:2022-06-21 08:55:52
導語: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基于現代班組長型人才培養目標,提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不能滿足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由此在積極心理學理論基礎上探索現代班組長型人才的積極心理素質培養,從理念轉化、課程創新、咨詢取向、團體訓練、活動開展、文化創設等方面構建高職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關鍵詞]現代班組長型人才培養目標;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現代班組長型人才培養目標是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提出的,面向全體高職生,立足江陰,根植企業,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具有“現代班組長”以上潛質的生產、經營、管理者。培養理念中強調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和諧互動,形成“二維互動,雙軌并行”的培養模式,由此需要塑造高職生積極心理素質,開發高職生潛能。積極心理學倡導人們要用積極的心態重新解讀各種心理現象,從而發現和建設人自身的積極力量和內在的優秀素質。基于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基礎,在現代班組長型人才培養目標下要探究高職院校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能契合時展趨勢,促進高職學生健康成才。
一、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分析
近年來,國家非常關注大學生尤其是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出臺了相關政策文件,要求學校明確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人才培養體系,使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可是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傳統心理學理論和教育模式的影響,工作仍多著眼于學生的心理問題,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需求,有礙現代班組長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具體有以下三個方面的表現。(一)目標設定重問題輕發展近年來心理問題造成的學生心理危機事件頻頻被報道,高職院校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也愈發關注,工作中多聚焦在學生的心理問題和心理危機的解決方面。教育模式以傳統心理學為理論框架,以問題取向為實際手段,偏重于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這使得心理教師往往成為心理“消防員”,疲于應對突發的心理問題或心理危機,從而忽視的學生的心理發展需要和積極心理素質的養成,背離了現代班組長型人才培養目標。(二)教育形式重傳統輕創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我國已有近20年的蓬勃發展,但在高職院校中還簡單地體現在開設心理健康課程、進行心理普查、心理輔導與咨詢、每年的心理健康節活動等常規工作,長此以往教育形式對學生缺乏吸引力,不能提升學生的參與度,也不能達到提升學生積極心理素質的教育目的。同時,在實際工作中偏向執行上級下發的任務,忽視以生為本,缺乏自主創新,并不能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相匹配。(三)教育手段重傳授輕體驗課程教學是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主陣地,基本上以實現了課程的全覆蓋,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則出現“上大課,講知識”的現象。教學模式主要是以講授心理問題案例、傳播心理健康預防知識為主,內容上針對的是少數學生的心理問題,忽視了學生的發展需要。再者教學手段上因教師的教學風格、環境的限制等因素無法實施或達不到預期效果,往往產生教師講得累學生聽不進的現象,教學效果收效甚微。
二、現代班組長型人才應具備的積極心理素質
現代班組長是現代企業管理中一線的生產者,也是最基層的管理者。現代班組長型人才培養目標是從目標為導向,從而從專業技能、職業素養兩方面培養出現代班組長型人才。現代班組長型人才的積極心理素質基于職業角度和心理發展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正確的自我認識能力。能全面地認識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善于自我管理,能揚長避短;自我價值感強,接納自我;能進行自我調控,定位清晰。(二)穩定的情緒管理能力。能認識自身的情緒,善于調節和控制;能認識到他人的情緒,進行有效的溝通;經常保持愉快、開朗、樂觀滿足的心境,對生活和未來充滿希望。(三)良好的適應環境的能力。在環境改變時能盡快調整心態,對環境做出客觀的認識和評價,進行合理歸因,使個人行為符合新環境的要求協調一致。(四)順暢的人際溝通能力。善于人處,能分享、接受和給予愛和友誼,并能懂得感恩;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系,有責任心,樂于助人。(五)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能保持終身學習的精神,樂于鉆研,有進取心;學習、生活中保持好奇心、求知欲,具有創新能力。(六)完整的人格品質。認知、情緒、行為能保持一致;將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人格的核心,自我整合,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三、高職院校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
依據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結合現代班組長應具備的積極心理素質培養,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轉變原有模式,探索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一)樹立積極心理健康的全員理念。現代班組長型人才培養強調主體參與、情感體驗、積極創造,從而培養高職生積極樂觀的心理素質和職業道德。在現代班組長型人才培養目標下構建高職院校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靠少部分教師或部門能開展的,是需要全員參與、全面滲透、上下齊心的通力合作。要形成由校領導主抓,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為核心力量,各系德育隊伍為骨干,學科專業教師為支撐,心理社團學生為主力軍的五級工作網絡,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要重視學生的積極心理健康,共同合作形成合力為學生的積極心理健康保駕護航。在校園文化環境、課堂教學、社團活動、頂崗實訓、新媒體宣傳等各個渠道中主動滲透積極向上的心理健康理念,用正向積極的視角教育管理學生,重視每個學生自身的優勢和潛能。(二)創新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是主陣地,要深入貫徹2018年教育部黨組文件《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等文件精神,將課程列為公共必修課程,納入學校人才培養計劃。教學內容要關注學生的積極心理養成,涵蓋環境適應能力訓練、樂觀心態的培養、自我認識接納、人際交往訓練、職業生涯規劃等主題,要堅持積極實用原則,讓學生學以致用,用且修身,為成為現代班組長型人才奠定積極的人格基礎。在方法上要強調以生為本,創設積極向上的教學情境,著重運用翻轉課堂模式,進行小組討論、個人匯報等方式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組織管理等現代班組長所需的管理能力。(三)運用積極心理取向的心理咨詢技術。在心理咨詢技術流派中,長此以往是以精神分析等傳統心理技術為主要手段干預來訪者的問題,聚焦于來訪者的問題,把問題和來訪者本人割裂,忽視來訪者原本的心理資源和社會支持。積極取向的心理咨詢流派則強調人積極的資源取向,把問題出現看作為成長的一次契機,更多看到人有能力的、有價值的、積極的一面。在學校心理咨詢中,要以積極心理學為理論框架,要把心理咨詢的學生看作完整的個體,而不是問題的載體,重視咨訪關系的建立,引導學生尋找有效資源,發動來訪學生自身具備的能力和潛力,重點發掘學生的樂觀、自信、韌性、希望的積極心理品質,積極面對暫時的困境,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對未來生活工作抱有積極樂觀的心態。(四)拓展積極心理團體訓練方式。高職學生正處于生命力最旺盛的時期,切實的活動體驗更能讓學生關注心理健康,喚醒心理潛能。積極開展團體心理輔導,選取學生中普遍的成長課題,例如針對貧困生群體可以開展“成為偉大的自己”自信心團體心理輔導,增強學生的認同感、價值感,提升自信心;利用校內外拓展訓練基地資源,積極開拓學生素質提升平臺,選擇符合現代班組長素質要求的主題,比如進行“高空跨欄”自我潛能開發等,訓練貼近將來就業需要,精準地鍛煉學生的職場心理能力,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執行力、組織管理能力等。(五)開展積極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根據高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現狀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活動,“潤物細無聲”地營造積極心理氛圍。不僅要充分發揮心理健康節等重要節日的影響作用,更要利用心理社團的力量在學生群體中多滲透、多角度、多形式地開展積極心理健康活動。通過傳遞積極樂觀的理念感染熏陶學生,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并內化,對自己進行自我教育,達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形式要新穎活潑,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比如可以開展心理主題手語操大賽,心理主題征文,心理情景短視頻大賽等活動。通過貼近學生的形式潛移默化地教育引導,讓他們體驗成就感、幸福感、價值感,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六)創設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可以使人的心靈得到凈化。一方面,學校可以加強校園景觀、教學場所、宿舍區域的文化設計,邀請專業團隊打造學校積極向上的顯性文化,讓學生受到文化氛圍浸潤。另一方面,學校各部門積極舉辦主題活動和各類社會實踐,如開展科技文化節、體育運動會、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各項活動比賽,讓學生在比賽中成長,在比賽中樹立自信;另外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志愿者服務、頂崗實踐、聽取國家獎學金事跡報告會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外在教育與自我教育結合,培養學生在逆境中堅忍的意志品質。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十八大報告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指引著在現代班組長型人才培養目標下既要培養學生扎實的職業技能,還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融匯其中,實現“現代班組長型人才”的系統培養、全面培養。
參考文獻:
[1]曹加平.高校積極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J].江蘇教育,2020(8):28-31.
[2]劉玉娟.高職教育與現代班組長型人才履職素質結構探析[J].職教論壇,2014(2):91-93.
[3]孟萬金,官群.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8):60-63.
[4]周虹.積極心理健康理念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6):78-80.
作者:朱乾 單位: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探討
- 下一篇:化學教育見習實習一體化模式實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