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計算機教育現狀與創新

時間:2022-04-15 08:30:27

導語:中職學校計算機教育現狀與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學校計算機教育現狀與創新

摘要:中職學校開設的計算機教育旨意在于,培養學生具備基礎的操作能力與應用能力。然而計算機的發展逐漸實現了多功能、網絡化,進而帶動計算機在教育領域的教學發展。雖然計算機教育制定了長遠的培養目標,但是其在教學方面存在著多種現狀。例如:學生的計算機外文化素質與能力、教師的教學水平等,需要進行創新性的改革去解決現今計算機的教育現狀。在改革與創新教學過程中,引進具有適宜性的教學模式,促進教學改革的實現。

關鍵詞:中職學校;計算機;教育現狀;教學改革;創新

雖然計算機在教學中的普及,并在中職學校增設了有關計算機的專業。但是計算機在信息時代中的發展速度,嚴重滯后了計算機在教育中的發展,并且社會對計算機需求性產生差距。對于中職學校的計算機專業學生而言,屬于職業、勞動技術的雙重教育,其教育目標是為了專業性就業而作出的培養,使其適應社會對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但在教育發展的新背景下,其教學質量以及培養目標都存在相對的滯后性,其教學改革工作迫在眉睫,通過教學的創新與改革實現教育觀念的轉變。

一、分析在中職學校中計算機專業教育的現狀

(一)教學內容在設置上不具合理性。在現今許多的中職學校中,所開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在教學上其內容的設置不具合理性體現在:辦公軟件的基礎應用、基本的計算機操作系統,這些內容的設置在理論層面上主要針對文科專業生;而C語言等基礎課程主要針對于理科專業生所設置。綜合其內容設置的分析,無法同步實現教學與素質綜合培養的目標。因此,該教學內容在設置上體現了許多的不合理性,進而影響素質培養工作的落實,也間接導致該專業學生喪失學習計算機的興趣,不利于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與鍛煉。

(二)學生整體操作能力不平衡。中職學校實施的計算機基礎教學,目前學生在操作能力方面表現不平衡的現狀。因此,這對教學目標工作的落實形成較高的難度。面對教學水平出現的差異性,導致學生自身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與掌握程度存在不足,主要是由于大多數專業學生接觸計算機的機會比較有限,加之區域教育的差異,致使現今中職學校的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暴露出許多專業問題。例如:在利用計算機落實綜合測評中,體現了學生操作計算機能力強弱差距,無法熟練掌握基礎的應用本領,進而影響了中職教師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水平。

二、研究中職學校對計算機教學進行改革創新的對策

(一)轉變教學方法。要想在中職學校中改變教育的實際現狀,就需要采用多元的教學方法。在依據教學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基礎上,選用靈活性較大的方法落實教學。例如:計算機在中職學校教學中運用現今使用最廣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法,以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標。并在此基礎之上,結合運用多媒體設施,教師實現邊講邊操作,學生實現邊聽邊看操作,進而在各方面達到協調、統一的學習,有利于強化教學與學習的綜合效果。與此同時,利用構建網絡平臺的方式,完善學校的教育設施,促進教師實現網絡教學,并加強教師、學生的交流。使學生遇到計算機專業問題及時與教師展開交流與互動,提高解決問題與應用計算機的能力,進而提升教學的整體效率。

(二)結合實際開設軟件課程。基于現今計算機的進步,其中職學校的教學內容應與計算機的進步展開同步教學,通過開設軟件課程緊隨計算機更新的步伐。由于計算機專業的異同性,它的基礎理論學生基本能夠掌握。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的計算機綜合能力,教學必須注重實踐以及應用,只有開設軟件課程,才能增強學生專業的水平。以便在培養過程中指引學生發展方向,進而展現開設軟件課程的教學意義。在實現教學內容同步的同時,促進素質培養工作的落實。

三、總結

如今的計算機專業已經成為中職學校教學改革的重點,其對信息時展產生的影響不可忽視。其教育雖然存在一些現狀,但是通過轉變教學的方法與結合實際增設軟件課程,進而實現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全面提升學生運用計算機的綜合能力,以提升自身在社會中的競爭力,適應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充分發揮提升中職學校教學整體水平的作用。

作者:彌婷 單位: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廖容梅,劉妍宏.中職學校計算機教育的現狀與教學改革分析[J].信息通信,2013,10(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