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計算機教育現狀及改革路徑
時間:2022-10-10 03:07:04
導語:高校計算機教育現狀及改革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計算機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校計算機教育得到高度重視并取得一定發展,但計算機教育教學模式存在教學內容實踐實用性不強、教學方式單一、師資隊伍不強、考核方式不完善等問題。本文圍繞高校計算機教育,從教育現狀和教育改革兩方面展開探討。
關鍵詞:高校計算機教育;現狀;改革路徑
一、高校計算機教育的現狀分析
1.基礎設施不完善。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除了在教室開展課堂理論授課外,還要經常到計算機實訓室機芯上機演練學習,這就要求學校應具備良好的上機環境,滿足學生上機操作的需求。但從高校計算機教學設施來看,部分學校不僅沒有完善的上網條件,就連基本的計算機硬件和軟件設施也不完善。例如,有的學校雖然配備機房而且機房數量和規格能滿足教學工作,但機房內的硬軟件設施存在較多漏洞,學生上機操作時頻頻遇到死機、黑屏等故障,影響學生訓練。此外,有的學校缺乏良好的網絡環境,無法為學生提供綜合實踐平臺和信息交流平臺,沒辦法利用網絡環境進行信息交流,沒辦法利用網絡下載課程資源,影響學習效率。學校計算機教學設施不完善主要與學校對于計算機基礎設施建設缺乏足夠重視有關,因為思想上不重視,所以并沒有投入足夠的人力和財力,從而使計算機實訓室缺乏完善的設施設備。
2.教育內容單一。教學內容上的單一性主要表現在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強以及教學內容實踐性、實用性不強兩方面。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一方面是沒有因材施教,也就是沒有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因為我國區域、城鄉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來自于大城市、家庭條件和教學條件好的學生計算機教育基礎較好,而來自于偏遠山區的大學生在中學時期很少接觸計算機,計算機理論和實踐能力不強。教師如果不加選擇地采用統一的教學模式,制定統一的教學目標,缺乏合理科學的教學計劃,對于所有的學生均采取相同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進度,那么基礎差的學生便很難跟上教學節奏,自然無法吸收計算機知識。那些基礎好的學生可能覺得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簡單,對授課內容無法產生興趣。另一方面,教師在沒有因業施教,也就是沒有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對于計算機技術的要求進行授課,一些文科類的專業只要掌握文件管理、文字編纂等操作即可,對于工科類專業則要求較高,學生需要學習自編程序、編程模擬演示以及建立數據結構等。此外,計算機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將理論學習和實訓操作結合起來。但實際情況是高校并沒有針對教材建設以及大綱明確授課要求,沒有制定科學合理的授課目標和過程。一些教師完全按照教材內容上課,不但專業知識教學缺乏靈活性,而且各個教學環節缺乏聯系,和其他課程之間的關聯性也不大。總之,教學內容單一、內容缺乏針對性和實踐性使學生無法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計算機操作技能一直停留在基礎水平,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3.教學方法陳舊。大部分高校的計算機課程依舊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課堂進行理論授課時大多數教師依然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按照自己制定的教學計劃開展教學工作。有的教師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出現趕進度、對一些章節草草講解了事、忽略細節內容等問題。在教學手段上采取的是板書和講解相結合的方式。隨著計算機系統和計算機硬軟件的不斷更新,鼠標操作環節和圖標演示過程等無法通過板書呈現出來,必須借助演示設備,但目前有的教師為了節約時間依舊按照教材照本宣科。此外,由于學生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學生課上缺乏與教師的有效互動,教師無法了解學生的想法,無法檢驗學生的學習結果,而學生也常常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對計算機上課不感興趣。
4.師資隊伍薄弱。在計算機教育教師隊伍層面,目前大多數高校面臨的困境是:首先在選拔計算機教師時將應聘者的學歷作為唯一標準,雖然擁有碩士、博士學歷的教師數量可觀,但卻限制了教師隊伍建設的靈活性,有的教師計算機理論知識很強,實際教學能力很弱,對于學生缺乏有效的指導。此外,由于一些高校的激勵機制不完善,優質的計算機教師頻繁流失也是高校面臨的一大難題。一些教師為了增加收入選擇辭職或者調崗,有的教師在校外提供講課、提供技術服務等,這些都會影響學校原有教學計劃的落實,教學質量無法有效提升。當然,教師自身教學水平不夠,思想觀念陳舊,不愿意與時俱進,不經常更新自己的知識系統,便會和時展脫節,從而影響教學質量。
二、高校計算機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根據分析可知,雖然大部分高校開設計算機課程,將其作為必修課,但計算機教學不僅存在基礎設施、師資隊伍薄弱等方面的問題,還存在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上的問題,計算機課程和其他課程之間的關聯性不強,對學生的要求也不高,通過基礎計算機考試即可。因此,大多數大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還停留在基礎層面,未來他們并不一定會從事計算機行業,但如果不具備成熟的計算機應用技能便無法獲得有利的職業成長機會。換一句話說,從計算機教育現狀來看,學生并沒有獲得預期的計算機技能,無法滿足社會對于計算機人才的實際需要。從信息技術不斷發展角度來看,當今企業的競爭是科技和人才的競爭,只有提高計算機教育水平,培養高素質計算機人才,才能提高產業的競爭力。總之,對計算機教育進行改革既是時展的要求和必然趨勢,也是當今教育改革所迫。
三、高校計算機教育改革路徑分析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高校計算機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離不開基礎設施建設,為了滿足學生上機操作需求,提升學生的計算機實操能力,高校應該重視計算機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完善硬軟件設備、改善上網環境等措施加強設施建設。首先,高校應該重視計算機基礎設施建設,向國家教育部門申請相關資金建立計算機教育專項資金,加大對計算機硬軟件設備設施的投入,改善機房環境,增加計算機數量,對老舊計算機設備進行更新維護。其次,學校應對整個計算機系統進行檢查與維護,及時發現系統漏洞,為學生計算機實踐學習提供良好的網絡環境。再次,有條件的學校應該建立一體化的信息交流平臺,以供學生經驗分享,下載相關課程資源。此外,對于計算機實驗室的建設也要加強,保證實驗室定時向全體學生開放,使學生有更多機會進行計算機實踐操作練習。學校要對計算機設備加強維護管理,提高計算機設施設備的使用壽命,為學生學習創設良好硬軟件設施環境。
2.突出課程設置的合理性,重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內容上的改革是高校計算機教育改革創新的基礎,首先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校的教育實際合理設置課程,包括課程目標、課程進度和課程教學安排等。其次,突出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一方面,教學內容必須符合學生實際需求,對于基礎不同的學生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兼顧基礎差和基礎好的學生,盡量滿足大多數學生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師要根據不同專業安排教學內容,強化計算機課程和學生專業之間的聯系。例如,對于文科專業來說,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文件管理、文字輸入和文字編纂等方面;對于工科類學生,對他們提出更嚴格的要求,除了學習基本計算機操作技能,還要學會程序編寫、編程演示等操作。此外,計算機教學應該是動態的,也就是根據學生實際接受知識的成效調整課程內容,通過模塊化的教學模式使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相適應。
3.推進校企合作,強化實踐教學。培養高素質的計算機專業人才是為了適應社會發展,也是為了滿足企業對于計算機人才的需要。所以,開展計算機教育應注重加強和企業的聯系,借助校企合作強化實踐教學。一方面,企業可以為學校學生提供相應的計算機真實環境,這樣學生便能發現自己的問題并更好地適應崗位工作;另一方面,校外實訓基礎建設可以彌補高校薄弱的基礎設施,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現代化實用型人才。
4.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傳統單一的計算機授課模式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無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思維意識,高校計算機教學要拓寬教學手段,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參與,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通過加強課后練習,設計合理的實訓題目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幫助學生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借助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通過聲音、圖片和文字的配合完成計算機理論知識教學;建立課程網站,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網絡資源,通過搭建信息交流平臺促進師生的聯系溝通。
5.加強計算機師資隊伍建設。對于計算機專業教師來說,除了有完備的計算機理論知識,熟悉計算機教學課程體系以外,還應該不斷學習新的計算機技術知識,了解計算機技術的最新發展情況,善于將這些新知識和教材內容、學生實際情況結合起來。高校應建立和完善教師選拔機制和激勵機制,通過制度吸引優質教師,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約束教師的行為,培養教師的責任意識。
綜上所述,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帶動計算機教育教學的發展,但現階段計算機教學依舊存在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資隊伍、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問題。為了順應技術發展潮流,高校必須進行計算機教育改革創新。針對計算機教育現狀,學校可以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及完善教學評價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通過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計算機教學效果便會越來越好,最終為社會培養所需的計算機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顧苗.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
[2]余偉,韓笑,楊莎,丁永剛,李石君,甘琳.高等學校計算機學科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5
[3]高原.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電子信息類計算機基礎實驗改革[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
作者:饒正嬋 蒲天銀 單位:銅仁學院大數據學院
- 上一篇:高中物理教學克服學生畏懼心理研究
- 下一篇:大學物理教學的途徑和意義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